APP下载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辅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研究*

2021-11-21曾活玲胡耀坤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21年2期
关键词:辅助模块信息技术

曾活玲 胡耀坤

(江门市江华小学,广东江门 529000)

0 引言

信息技术教学小学化旨在从小培养孩子对计算机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形成对计算机技术的初步认识。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信息化浪潮在我国加速推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当结合学科特点和小学生群体特殊的认识特点,通过技术创新,助力学生能力培养。不置可否,当前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仍存在较多有待完善的地方,信息技术学科同小学之间的联系还不够紧密。研发和打造适合小学阶段的教学辅助系统有助于改善当前的教学环境,能够在方便课堂管理的同时,为教师的知识服务和学生的知识学习奠基。

1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相关概述

1.1 信息技术学科特点

信息技术作为21世纪的尖端技术,是引领潮流、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技术。我国从小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运用能力的目的在于提升下一代的整体素质,帮助下一代掌握社会发展所需的核心能力。由此可见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经过20余年的发展,我国信息技术产业逐渐走向国际前沿,信息技术的革新日新月异,不论是硬件设施还是程序应用,计算机行业都展现出强大的时效性。基于这一特点,信息技术学科教材编写更应当加快脚步,在课堂教学中更应当彰显时代特色,注重课堂教学内容的扩展和延伸。就教学模式而言,信息技术课程由于其独特的教学设计对计算机操作高度依赖,也形成了不同于传统学科的上机教学模式。上机操作能力作为衡量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表明信息技术学科具有鲜明的实践性[1]。理论学习无法满足信息技术学习的基本需要,知行合一、手脑并重才是关键。信息技术学习的目的在于更好的应用,将理论学习同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信息技术的影子。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的学科素养,传授简单的程序开发中知识,让学生初步形成程序开发和创新意识。在提升学生计算机程序运用能力和同时,助力学生能力培养。

1.2 当前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可以分为课堂教学管理问题和现有的教学系统问题。随着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调整以及新课程改革的落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得以凸显。功能单一的教学系统难以满足信息技术课程多元化的教学需求和能力培养的基本需要。

1.2.1 教学模式相对特殊

信息技术课程特殊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和教学组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生意识形态有待健全,由于年龄普遍较小,因此在心理承受能力和认知能力上相对薄弱。此外,信息技术教学采用的是非面对面教学的形式,学生坐在电脑屏幕前,教师难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纪律的维护是长期困扰专业教师的问题。课堂教学秩序紊乱不仅仅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更不利于微机室设备管理和维护。随着智能手机、电脑的普及,小学生普遍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更有部分小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利用课堂时间玩游戏。

1.2.2 课堂互动开展困难

上机教师无法准确的掌握学生的知识吸收情况,难以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必要的课堂辅导。教师对学生的基本信息、学习情况缺乏系统的认识,甚至无法准确的叫出学生的名字。信息技术教学质量考察困难,传统的教学辅助系统虽然具备良好的作业布置和上传能力,但是教师端操作复杂,且无法实现作业批改情况的反馈,学生自身不知道自己的作业完成质量和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此外,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时间紧张,这就导致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生能够接触的知识量偏小,教学进度与课程讲解的详细程度都会受到一定影响。

1.2.3 当前教学辅助系统存在的局限性

传统的教学辅助系统采用C/S架构,多台学生机与一台教师机相连接,具备信息传输的功能。这种教学辅助程序设计是围绕教师进行展开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得到凸显。且在功能上相对单一,仅仅具备屏幕监视、动态演示、远程控制等基本功能,缺乏同学生之间的线上互动。在教学质量反馈与教学评价方面,仅支持教师对学生的教学评价,学生无法评价老师的教学质量,无法就自身的学习状况进行反馈。不懂的问题无法进行线上问答,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缺乏认识。

2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辅助系统的设计

信息技术教学辅助系统可以分为三个模块进行设计,及管理员模块;教师模块;学生模块。使用基于www和http构建的B/S构架,结合现有的辅助教学系统进行改良和完善。在降低操作难度的同时,提升系统的可操控性[2]。采用独特的模块化设计,围绕辅助系统的基本功能构架,实现更为便捷、可靠的辅助教学服务。

2.1 管理员模块

将管理员模块中教师模块中独立出来,有助于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降低系统操作的难度。管理员模块关系到整个系统整理功能的实现和服务的提供,是系统参数调教、师生管理和数据库更新维护的基础模块。超级管理员模块具体又划分为系统参数设置、功能模块管理、数据化管理、教师模型管理、系统用户管理等。系统参数是系统主要功能实现的关键,包括服务系统的基本站点信息、权限受理。参数设计是系统个性化体现的重要渠道,通过用户框架的构建,实现良好的用户系统区分,在首页将登陆入口分为教师端和学生端,采取学号登陆的形式,实现学生定位。管理员模块涉及到整个服务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信息传播,作业上传,同时,网盘还具备一定的信息扩展和数据保存能力,数据库建设的关键在于多台用户的读写、存储,在提升数据处理可靠性的同时,能够在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缓存和备份,供需要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3]。在数据库的整合与处理上,应当选取一定的更新周期,对缓存内容进行清理。教室模型主要由机位序号组成,将计算机信息同学生信息结合起来,让IP地址与计算机信息一一对应,输入计算机排列方式和具体机号。在用户管理方面,既包括教师系统的管理,又包括学生系统的管理,将各班级学生花名册同带教老师相对应,一起录入系统,教师系统的权限主要有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信息的增加和删减,学生则相对复杂,包括账号密码找回、修改等。

2.2 教师模块

教师模块是整合教学辅助系统发挥作用的关键,因此需要具备课堂管理、信息上传、学生管理、课堂评价、作业批改、作业反馈,成绩公示等多个子项目。在课堂管理方面,教师需要根据教材教学内容设定和课堂教学需要上传教学资料,对课程规划和课程表进行公示,在教学内容和编辑上,信息技术课程应当具备课程共享的基本功能,学生能够在自己的电脑上接受到教师端传播的课堂信息,根据课程需要进行作业发布,对学生上传的作业进行批改。通过移交权限,开展分组教学,即将同一小组内学生的电脑联机,鼓励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分工合作。提升课堂教学的交互性,设置课堂讨论窗口,学生有不懂的问题可以在电脑上点击进行举手发言或文字输入进行班级内讨论,通过公屏聊天加强师生互动。教师完成作业批改和考试卷批改后,学生成绩自动录入成绩管理系统,简化教学评价流程。根据教学作为分布情况,将学生姓名和座位序号对应起来,整顿课堂教学秩序,对于课堂上违纪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提升课堂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2.3 学生模块

学生模块整体结构包括课堂学习、教学评价和个人空间。通过固定机位,学生得以对号入座,长期使用自己的账号和电脑,内部网盘可以储存大量的学习资料和信息。在课堂学习模块,学生端可以实现课堂教学内容和回看和复习,学生能够在主页上查看优秀学生作品和课堂教学笔记。此外,还包括作业提交和补交的窗口,学生课堂作业的成绩能够在个人空间进行查询。

3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辅助系统的实现

信息技术教学辅助系统设计与运用具有很强的广泛性,该系统的成功建设能够服务于不同阶段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加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同教学辅助系统之间的结合。教师群体应当不断提升教学系统的运用能力,在全面引进新型教学辅助系统的同时,专业教师应当尽可能的将教学辅助系统的优势发挥全面[4]。结合小学生认知能力相对低下、自制力较差的特点,运用教学辅助系统加强课堂教学纪律的维护。运用教师座位模拟,固定学生学习位置,对于课堂违纪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提前做好教学内容的准备和上传,在PPT的制作上,插入一定量教材截图,上学生能够实现无教材学习。利用教学辅助系统的共享功能,教师之间能够对教学课件、教辅资料进行共享,通过加强教师群体间的交流合作,提升教学备课之间,降低教师的工作负担。打造互评加自评的教学评价模式,通过同学之间的教学评价,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让学生拥有更大的课堂主动权。

4 结语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注重学生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养,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能够在教学辅助系统的指引和帮助下获得更佳的课堂体验感。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教学辅助系统也是信息技术从理论到应用的见证。希望本文的以上内容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帮助。

猜你喜欢

辅助模块信息技术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小议灵活构造辅助函数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倒开水辅助装置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减压辅助法制备PPDO
选修6 第三模块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