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地区中职旅游专业道德教育实施路径分析
2021-11-21刘海洋
张 颖 刘海洋
长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吉林长春 130032
引言
对中职院校学生进行德育是健全学生人格、培养职业道德、锤炼坚强意志的核心推动力,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加强思想品德修养、提升综合素质、培养爱国主义情怀的主要路径。如何对边疆地区中职院校学生在立德树人背景下进行正确的德育培养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集安职教中心为例,对学生开展德育路径进行深入研究。
一 实施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中职院校的学习普遍追求专业技能操作,教师对学生德育理念并未深入心中,忽视了处于青少年期需要培养正确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学生,通过课堂对学生进行德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提高边疆地区中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方式。德育的开展不仅可以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也可助力本地区经济发展。
(一)培养边疆旅游产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要求中职院校培养出适合当前社会发展的技能型、专业型的高素质一线人才,边疆地区中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可以成为本地区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为培养综合性人才,国家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第六条提到,为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获取更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1]。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可积极获取导游初级证书、茶艺师等级证书、普通话证书、心理咨询师等各类证书,各种技能协同发展。边疆地区中职院校德育实施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及储备高素质人才,具备人才优势就等于具备了资源优势。随着目前新冠疫情逐步得到控制,集安市旅游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逐步增加,集安市职教中心开展金牌导游模拟赛等职业技能大赛,使学生努力学习专业技能知识,更新职业教育理念,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努力树立新时期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标杆,培养出具备优良素质的一线企业人员。
(二)助力边疆地区旅游经济发展
从东三省目前发展情况来看,可着重开发边疆地区的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如渤海国、扶余国、高句丽等东北少数民族地方政权文化遗产。以集安职教中心为例,该校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以订单式办学,产教结合式开展旅游人才培养,而集安市具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同时又作为高句丽的文化遗产地,具有明显的旅游优势。集安职教中心以高句丽遗产旅游作为切入点,专门开设导游实务的课程授予学生导游词讲解、培养爱乡情怀,发展当地特色文化遗产旅游,对口助力集安市的经济发展。旅游的发展离不开人才需求,集安职教中心以此为契机,大力培养旅游高素质一线从业人员,为推动当地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教育力量。此外,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为我国很多企业发展智能制造提供了便利条件,集安职教中心以计算机应用专业为基础,发挥学校教育优势,培养具有先进技术、具备数字经济思维模式的技能型人才,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数字素养,为东北边疆地区企业发展智能制造提供技术支撑,助力产业优化升级[2]。集安职教中心紧紧抓住此次机遇,培养出适应数字经济时代下新兴产业的人才,对口助力东北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提高东北边疆地区的企业竞争力。
二 实施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教育的新局面[3]。边疆地区中职院校同样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同时还要加强课堂主阵地的建设,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中国很早便提出了对学生进行德育,《礼记·大学》开篇便提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强调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为加强和改进学生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魂。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青少年阶段的学生是特殊时期,需要教师进行精心引导和细心栽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4]。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再次强调必须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的进步,使职业教育的地位更加凸显,国家对中职院校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培养技能型专业人才,更要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的建设。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总方向,同时承载着专业课程核心素养在优化育人方面的价值导向。在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背景下,集安职教中心加强专业课程与思想道德教育紧密结合,对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计,以便更顺畅引入德育。集安职教中心将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和专业技能授予统一在学校专业课程之中展开,如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其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学生对社会热点的评析与观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优秀工作品质的锤炼以及高尚情操的塑造、专业技能的培养等都是开展德育的高质量资源。思想道德的培养与旅游专业课程相互渗透,培养出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使学生进入社会后树立良好的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养成符合当前时代要求和社会倡导的良好道德行为。通过专业课程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可使立德树人的理念更加深入地融入到中职院校所有课程中,以便指导集安职教中心不同专业的课程更加主动承担起培养中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核心素养。中职院校学生是实现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主体,只有提高中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课堂质量,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三观引导,完成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加强课堂主阵地建设
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同样也是开展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发挥教学主体的作用,是加强课堂主阵地建设的第一步。教师提升业务能力、丰富自身学识发挥主导作用,同样是加强课堂主阵地建设的重要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是学校完成各项工作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进行课程德育建设的关键。在旅游专业课中实施德育教学,努力思考如何在课堂主阵地将思想道德教育最大限度发挥,对于学校开展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是边疆地区中职院校旅游专业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课堂教学在学校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边疆地区中职院校作为教育的主体,拥有积极的学习氛围,在主渠道课堂教学上结合专业知识实施思想道德教育,起到润物无声的育人作用。边疆地区中职院校一直都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但对于在专业课堂上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涉及较少。集安职教中心以专业课程为媒介和载体,在教学开展过程中以对学生实施德育为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有益影响,最终落脚点是德育。为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集安职教中心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实践课等课程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功能,做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各门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提升课程育人效果。
三 边疆地区中职旅游院校实施道德教育的路径
(一)发挥校园文化教育功能,提升教师的榜样作用
中职院校是我国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阵地,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载体,学校在实施显性课程的同时也要重视隐性课程的育人功能。中职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校园文化的建设是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以达到环境育人的效果,帮助学生养成日常规范,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具体实施包括:校园橱窗展览、核心价值观文化墙、教室书角,围绕主题开展艺术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奋发向上的精神等优秀品质,还可以开展各种增强身体素质的健身活动。
边疆地区中职院校德育实施路径还包括提升教师的榜样作用。首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离不开教师队伍,加强教师培训,及时掌握最新的国家政策和时事新闻,提高教师对政策的深度解读能力,以便及时准确地向学生传达[5]。拓宽专业课教师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渠道,使教师先行具备专业的唯物主义观点以及浓厚的家国情怀,多方面提升教师自身综合素质,树立教师榜样,带领学生共同关心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其次,每门课程都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努力挖掘思想道德因素将其融入,以教学为载体,不断探索、创新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强化显性教育中的隐性渗透,实现专业知识授予与立德树人的任务相互融通。
(二)更新课堂教学模式,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效果
课堂教学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影响中职学生德育理念的主要渠道。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更新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对中职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引导,使其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判断。目前集安职教中心在教学层面统一实行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设计,更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德育融入专业教学过程。专业课教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学生树立榜样,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做到寓教于乐。在实践课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技能,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知识,提升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入社会后可以做到融会贯通。
集安职教中心在2015年建设“集安职教中心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实习实训基地”,依托吉林省智慧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打造一座高等级、高水准国家级高技能旅游人才实习实训基地,与吉林省智慧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相适应。并且改变以往教师单纯的讲授模式,在实训基地开展实战模拟的同时教授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从事旅游行业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职业情操,乐于助人、尊老爱幼、服务他人;此外,一个合格的旅游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以最好的精神面貌迎接工作;最后,要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工作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游客,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技能来处理层出不穷的问题。在专业课堂主阵地将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实现真正的教书育人。
(三)关注学生生活教育,实现教育生活化
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除在课堂学习以外,便是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教育起始于生活并与生活紧密结合,生活教育的最终意义不仅是使学生适应校内生活,同样也使学生在脱离校园的社会生活中得到优质变化,需要使学生在校园学到的知识顺利迁移到日常生活中。日常开展生活化的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与现代新媒体技术等融合,整体上体现中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社会引导作用,强化学生自身的素质教育。教育的形式是生活的形式,不拘泥于课堂教学与书本知识,回归杜威“教育即生活”的理论。关注学生生活教育,实现教育生活化的实施路径,能够促进整个中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生活化的渗透。
为落实思想道德教育生活化的路径,学校大可利用“微媒体”,融入中职学生受欢迎的交流社区,如微信、微博、B站、抖音等平台,以更生动的短视频、流行曲调、微文案等形式,主动创造多元且正能量的信息,以学生最熟悉、最容易接受的、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递[6]。此外,集安职教中心在每周三下午开展自由活动,在校园内播放不同主题的电影或纪录片;利用学校文化广播站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播报,食堂展示屏播放新闻时事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充分利用好思想道德教育生活化的育人模式,为祖国培养一批能工巧匠、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标杆青年。
四 结语
在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背景下,国家大力弘扬职业教育工匠精神。集安职教中心加大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能够提升边疆地区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