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老童话散发迷人新彩

2021-11-20祝珍妮

歌剧 2021年10期
关键词:灰姑娘歌剧院歌剧

祝珍妮

歌剧《灰姑娘》(Cendrillon)是法国作曲家儒勒·马斯内(Jules Massenet)于1893年与脚本作者亨利·凯恩(Henri Ca?n)共同构思的。凯恩的脚本根据法国诗人和作家夏尔·佩罗(Charles Perrault)1698年的童话《灰姑娘》创作。佩罗67岁时方因失业而投身写作,两年后出版的童话集《鹅妈妈的故事》使他迅速成名。他随后创作的著名童话《小红帽》和《睡美人》等均极受欢迎。佩罗被视为现代童话故事的奠基人。

最具权威的歌剧参考资料之一《新格鲁夫歌剧词典》(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Opera)中指出:“马斯内的幽默和机智在《灰姑娘》中表现得更加明显,重复性主题的使用更加谨慎,而表现爱情的音乐则提醒我们他对瓦格纳音乐的了解。”

一炮而红的歌剧

作为19世纪末在巴黎新落成的萨勒·法瓦特(Salle Favart)剧院首批上演的歌剧之一,《灰姑娘》受惠于剧院在完善过程中提供的现代化设施,包括特殊的舞台效果和剧院充足的电力。四幕歌剧的最初舞台设计来自不同的设计师。

马斯内对自己的这一新作非常感兴趣,观看了98场排练中的60场。但他通常习惯避开首演,没有现身1899年5月24日歌剧巴黎喜歌剧院(Opéra Comique)的首演,于次日喜获首演成功喜讯的电报。

歌剧一炮打响后,同年在布鲁塞尔、米兰和其他一些意大利城市上演,并于1902年、1911年和1912年分別在美国的新奥尔良、芝加哥和纽约上演,1939年又在英国斯文顿镇(Swindon)上演。20世纪在巴黎的第一个演出季里,《灰姑娘》就上演了50场,并于1909年在巴黎的盖特-莱里克剧院(Ga?té Lyrique)上演了复排版。

2006年,美国圣达菲歌剧院(Santa Fe Opera)首演了法国导演洛朗·佩利(Laurent Pelly)、巴塞罗那利塞乌大剧院(Gran Teatre del Liceu)和布鲁塞尔皇家铸币局剧院 (Theatre de la Monnaie)联合制作的新版本,由乔伊斯·迪多纳托领衔。2011年7月英国皇家歌剧院首次上演的《灰姑娘》便是这一版本。

《灰姑娘》写的是经典的童话故事,几乎每个孩子都听过。歌剧版的故事讲述了“灰姑娘”路塞特(Lucette)在父亲潘多夫与德拉哈尔蒂埃夫人结婚后,与继母和女儿诺米和多萝西一起生活。故事开始时,一家人正准备参加宫廷舞会,但灰姑娘被排除在外。他们离开后她正感到十分落寞、梦想着诱人的舞会时,仙女教母来了。她为灰姑娘变出一辆精美的马车、优雅的长裙和一双玻璃舞鞋,这样便不会在舞会上被认出,但要求灰姑娘必须在午夜钟声敲响时马上离开。在为王子选妻举办的舞会上,王子对所有前来试运气的贵族女子和公主们毫无兴趣。正当他感到十分苦恼时,一个未知美人翩翩而至。他立刻被迷住了,美人也对他十分倾心。然而幸福就如昙花一现,神秘的公主在时钟敲响12点时匆匆离去,但丢了一只舞鞋。

德拉哈尔蒂埃夫人和女儿谈到舞会时,说王子对陌生美人不屑一顾,灰姑娘听了非常伤心。父亲看着她十分难过并为她担忧,决定带她返回原来的农庄老家生活。但灰姑娘不愿父亲为她担忧,决定独自去森林中生活并死在那里。因失去舞会上的神秘公主而失魂落魄的王子也去了森林,但二人看不到彼此。他们在各诉衷肠并重申自己的爱之后,沉入甜美的睡眠。

灰姑娘的父亲在森林里发现病得很重已经陷入昏迷的女儿后,带她回到了家。几个月的悉心照顾,使她最终恢复了知觉。父亲说她在昏迷中不断提及舞会、王子和森林,因此灰姑娘也开始怀疑这一切可能都发生在梦中。但当宫廷召唤各地公主们前来试玻璃舞鞋时,灰姑娘意识到自己的确参加了舞会。结局皆大欢喜:有情人终成眷属。众人包括灰姑娘的后母和女儿,都为他们祝福。

满溢魅力与风趣的歌剧

由于从未听说过马斯内的《灰姑娘》,几年前歌剧院电影版首映时,我怀着好奇去看了。但因为太陌生,之后除了记得它颇富娱乐性,其他的几乎完全淡忘了。可重看了喜歌剧院2021年1月在网上播放的该制作之后,我发现我十分喜欢这部相对来说不太知名的作品。

马斯内和凯恩的《灰姑娘》,试图在作品中放大原故事中关于人的戏剧性,给这一深受人们喜爱和熟知的童话故事以一种与原著不尽相同但十分动人而浪漫的解释。法国歌剧导演大师佩利的奇妙创意,将作品表现得引人注目。他所运用的漫画手法,不仅没有使歌剧“掉价”,反而增强了“法国味道”,让它产生了特有的迷人光彩。从舞台设计到演员表演,一切都如此“法国化”,整个舞台仿佛是梦中的魔幻世界。

英国皇家歌剧院的演员阵容强大,舞台与服装设计充满魅力,歌唱、表演和舞蹈充满了喜剧性和幽默色彩,为不同年龄的观众带来惊喜和美好享受。

深受英国皇家歌剧院和观众喜爱的乔伊斯·迪多纳托(Joyce DiDonato)饰演的灰姑娘,应当受到当之无愧的赞誉。马斯内的灰姑娘角色原是女高音,诸多旋律的变化,落差之大如高峰和低谷,对歌手的要求十分苛刻。这对于原是女中音的迪多纳托来说,更是巨大的挑战。但迪多纳托充分发挥出嗓音扎实、浑厚、丰润和优美的优势,中音范围的演唱更是十分悦耳动人;作为一个当红歌唱家,她也相当成功地驾驭了高音部分,演唱流畅且毫不费力,一些飘忽而轻柔的歌句。在她的演绎中,音乐宛如飘浮在空气中。在灰姑娘受到挫折心情沉重但依然渴望幸福时,迪多纳托的高音演唱以令人赞叹的能量和丰富色彩,出色地表现出灰姑娘既温柔又勇敢的天性、善良又宽容的精神,表演充满了魅力。在灰姑娘决定逃跑时“再见,快乐的回忆”的独白中,迪多纳托将活力完美注入被失望和悲伤压倒的女主人公,那种甜蜜的遗憾与伤感令人感动。灰姑娘的勇敢与脆弱两种不同的性格特征,在迪多纳托的绝妙表演下相得益彰。她对每一个唱段及表演的处理都有着细微变化,彰显出这位歌唱家的高度智慧和艺术光彩。

歌剧中灰姑娘的白马王子(Prince Charming)远比童话中丰满有趣。饰演王子的英国女中音爱丽丝·库特(Alice Coote)毕业于伦敦知名的市政厅音乐及戏剧学院(Guildhall School of Music and Drama),演出足迹遍及英国所有的主要歌剧院和世界十数个著名歌剧院。她于2002年首秀,出演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的凯鲁比诺,之后在理查·施特劳斯(Richard Strauss)歌剧《阿里阿德涅在纳索斯岛》(Ariadne auf Naxos)中饰演女神德律阿得斯(Dryas),在德国后浪漫主义作曲家洪佩尔丁克(Engelbert Humperdinck)童话歌剧《汉泽尔与格蕾泰尔》(H?nsel und Gretel)中饰演汉泽尔,还在理查·施特劳斯的《玫瑰骑士》(Der Rosenkavalier)中饰演屋大维(Octavian)。

王子在歌剧的第二幕露面。幕启时他身穿红色睡衣卧在床上,就如奥勃洛莫夫(Oblomov,俄国小说家冈察洛夫代表作的同名人物。他对令人窒息的现实非常不满,但采取无所事事的消极态度)一般。王子对身旁发生的一切毫无兴趣,非常忧郁,但内心又充满对爱和未知恋人的渴望。选妻舞会上,蜂拥而至的贵族女子不仅于他毫无吸引力,她们的扭捏作态或虚荣夸张反使他感到狼狈、厌恶与紧张。

然而,当光彩照人的灰姑娘翩然而至时,被迷住的王子立刻转为狂喜并神采焕发,仿佛获得重生,向“神秘美人”倾吐出满腔炽热的情感。三幕里当仙女教母唤起梦游的灰姑娘和王子相认时,库特的演唱最具感情色彩,两人的二重唱十分感人。库特的嗓音优美醇厚,演唱充满激情而十分感性,在冲向中音音域峰顶极限时嗓音依然强健震撼,完美自如的演唱充分证明了库特嗓音能力和出色。库特的演技亦令人叹赏,她将王子开始时的闷闷不乐、见到灰姑娘时产生的强烈爱与渴望、找不到恋人时的失意痛苦与彷徨,到最终找到幸福的美满快乐表现得淋漓尽致。库特呈现的形神兼备、优雅而富于魅力的王子,十分令人喜爱和着迷。

劇中灰姑娘势利的继母德拉哈尔蒂埃夫人(Madame de la Haltière)全不似原故事中那样邪恶恐怖,而是漫画般夸张、极富娱乐性。这位几乎抢走整出戏风头的演员便是波兰女低音伊娃·波德莱斯(Ewa Podlés)。波德莱斯1990年首秀歌剧院,出演罗西尼《威廉·退尔》(Guillaume Tell)中的海德维格(Hedwige)。灰姑娘继母是她2011年重返舞台时的角色。波德莱斯热情专注投入表现的这一漫画角色,具有无与伦比的魅力。继母这个角色有着好似出现在扭曲的哈哈镜里的硕大的、糖果球般夸张的臀部,还有着与《爱丽丝漫游奇境》中红心王后相似的发型。她对灰姑娘横眉立目,对女儿和丈夫颐指气使,对国王和王子满面春风而谄媚,神情或滑稽或严肃。波德莱斯又是一位罕见的歌手,她的音域很广,嗓音强大、深沉而优美,演唱平稳并具有令人赞叹的丰富的胸腔共鸣。她甜美浓郁的低音音量巨大,令人耳鼓都感到震颤,绝妙的演唱更为角色增辉。此外,她把握音乐和表演的时机无可挑剔,具有品位良好的幽默感。波德莱斯以独特的嗓音和完美的演唱演技,极为成功地呈现了这一滑稽而有趣的角色。

德拉哈尔蒂埃夫人的女儿诺米(Noémie)和多萝西(Dorothée),由新西兰女高音玛德琳·皮亚德(Madeleine Pierard)和爱沙尼亚女中音凯·鲁特尔(Kai Rütel)饰演。两人都是歌剧院“青年艺术家项目”的演员(2010-2012和2009-2011)。衣着滑稽而奇特的两姐妹,鹦鹉学舌般尾随模仿着势利、虚荣又专横的母亲的言行举止,表现出她们的愚蠢、无知和脆弱,但全无邪恶而是可笑可爱。皮亚德和鲁特尔的表演和歌唱都非常出色,极富娱乐性。

饰演灰姑娘埃仙女教母(La Fée)的是美籍古巴裔花腔女高音格里斯·古特雷斯(Eglise Gutiérrez)。古特雷斯2004年在以芬兰著名女高音命名的米尔贾姆·赫林国际歌唱大赛(The Mirjam Helin International Singing Competition)中獲胜,之后又在以西班牙著名女高音蒙特塞拉特·卡芭耶命名的国际歌唱大赛(Montserrat Caballé International Singing Competition)中获奖,并荣获以美国优秀女低音玛丽安·安德森命名的新兴艺术家奖(Marian Anderson Prize for Emerging Classical Artists)。2005年,她在爱尔兰的韦克斯福德歌剧节(Wexford Festival Opera)上首次亮相,领衔多尼采第《罗罕的玛丽亚》(Maria di Rohan)。古特雷斯的花腔高音钻石般炫目,在演唱变化多端、跌宕起伏的旋律时轻松自如,嗓音强时色彩饱和如灿烂阳光;弱时精致柔美如缥缈游丝。古特雷斯精湛完美的演唱风格、出色的音量和音色控制以及在乐句强烈高低对比时表现出的惊人和谐,让人联想到莫扎特《魔笛》中的夜女王。她不仅成功满足了马斯内对这一角色嗓音和音域范围难度相当大的要求,又将一位善解人意和充满活力仙女教母表演得十分完美。

饰演灰姑娘父亲潘多夫(Pandolfe)的法国低男中音让-菲利普·拉方特(Jean-Philippe Lafont)曾现身世界一些著名歌剧院舞台,这是他姗姗来迟的科文特花园首秀。原故事中潘多夫对彪悍的夫人唯唯诺诺,还与她一起欺侮自己的女儿,为虎作伥;歌剧中的潘多夫虽软弱而沉默寡言,但却是灰姑娘可以倾诉心声以得到安抚的慈父。对夫人的冷酷和所处境况的无奈,使他为自己和女儿选择了出逃。拉方特的嗓音雄浑低沉,在二幕中的二重唱中表现得尤其温柔动人。但他有时在音高之间的衔接过渡不是十分稳定,这有些遗憾。拉方特富于魅力的灰姑娘父亲,使人同情喜爱,他的皇家歌剧院首秀令人印象深刻。

剧中里虽没有老鼠和南瓜,但导演佩利的“魔杖”,使歌剧充满诱人的戏剧性与丰富浓重的喜剧色彩。如为王子选妻的舞会上,众多公主和贵族小姐蜂拥而至,有的因紧张而蹒跚,有的自视甚高、昂首阔步,但王子被吓得恨不得钻进地缝。迟到了的灰姑娘后母虚张声势,运足底气高声喊叫时,缺乏自信的两个女儿丑态百出。剧中其他一些情景也十分巧妙和富有魅力,如灰姑娘小睡时,仙女教母唤来一些与灰姑娘同样服饰的小精灵环绕陪伴,并按仙女旨意为她变出参加舞会一切所需的东西,包括一辆以精美字母“Carosse”(马车)构成的四驾马车,随着音乐快乐地摇动着鬃毛和尾巴的白马,等等。

剧中极富娱乐性又巧妙烘托了剧情的舞蹈,当归功于意大利编舞劳拉·斯科兹(Laura Scozzi)。斯科兹2007年首秀时的作品便是佩利导演的《军中女郎》。

服装、舞台、灯光与音乐

佩利是导演也是歌剧的服装设计。他与另一位法国设计师让-雅克·德尔莫特(Jean-Jacques Delmotte)设计的服装,展示了他令人惊讶的智慧。他以丰富的红色和金色作基调,充满节日气息的舞台仿佛一场视觉盛宴。虽然各种款式和不同红色的服装似乎有些游离了童话故事,但符合佩利心中红色代表皇室和贵族之高贵这一概念,因此它是参加未来王后竞选的公主和贵族女儿们服装的首选颜色。式样繁多的红色服装令人眼花缭乱,有的古典时尚、有的奇异古怪如精心修剪过的园林树木;红色也并非单一:猩红、深红、樱桃红和胭脂红等,均美艳触目。灰姑娘继母和女儿夸张怪异的服装和造型,亦极富娱乐性并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比利时戏剧与歌剧舞台设计师芭芭拉·德·林伯格(Barbara de Limburg)的绝妙创意和美国灯光设计师杜安·舒勒(Duane Schuler)的灯光,使这一融合了梦想与现实的故事,诱人地展开于舞台。这是林伯格2006年于该剧在美国圣达菲歌剧院首演时,首次为歌剧舞台设计的作品,在此前的十年中她为世界一些著名剧院做除歌剧之外的舞台设计。被誉为灯光设计“巨星”的舒勒在芝加哥抒情歌剧院(Lyric Opera)近40年的职业生涯中,也曾为其他几家世界著名歌剧院做过灯光设计。

舞台上矗立两旁如墙壁的象牙色壁板,贴着描绘着童话书中文字的墙纸,色调雅致精美。壁板根据剧情需要张开、闭合或折叠,形成不同的空间,如儿童立体书似的“弹出”折叠式的阳台、王子的小小卧室、灰姑娘简陋的小屋等,节省了空间也不影响故事持续发展。当灰姑娘被独自留在家中,心灰意冷、沉入小睡时,在壁板上方随着灯光转暗现出群星闪烁的夜空,弥漫着神秘与梦幻的色彩。当继母怀疑世上是否真有“一见钟情”存在并嘲笑灰姑娘时,灯光转暗并制作出雷击效果。有些遗憾的是三幕中的森林场景被一些灰色屋顶和屋顶上的烟囱代替,损失了部分美感和神秘魅力。

法国指挥贝特朗·德·比利(Bertrand de Billy)将每一音符和乐句细节都处理得十分清晰准确,他出色的指挥和歌剧院乐团的演奏,使马斯内或轻柔优雅、或强烈辉煌的旋律美妙而充满活力地融入表演。

虽然《灰姑娘》的音乐美妙迷人——从灰姑娘与她倾心的王子充满激情的优美二重唱,到仙女教母玲珑剔透的光彩花腔,最后还出现了节奏铿锵如进行曲般令人兴奋的旋律,等等,但这部歌剧的音乐风格不甚统一,既有巴洛克式装饰风格的典雅,也有瓦格纳式的雄壮和德彪西式的印象派,仿佛马斯内渴望把脑中所有的“食材”汇在一起,做一道诱人的“大菜”。但因此乐器的配置相应十分丰富,为乐团的一些主要演奏家提供了充分展示个性和技巧的机会。如一幕中优美的大提琴独奏、三幕中双簧管和长笛的华丽连奏,以及剧中一些小提琴独奏的美妙旋律,还有簧片风琴(harmonium)、钢片琴(celeste)和竖琴,伴随着飘扬的木管乐器和弦乐的独奏,散发出令人愉悦的光辉。

《灰姑娘》这部歌剧没受到足够重视,原因之一或许正是音乐风格参差不齐、难以令人产生深刻印象吧。

猜你喜欢

灰姑娘歌剧院歌剧
走进歌剧厅
帮灰姑娘数红豆
那篮叫灰姑娘的插花
倒霉的灰姑娘
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