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微课助力德育文化新风尚建设
2021-11-20赵学萍
赵学萍
早期德育教育独立性较强,2000年12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德育要寓于各学科教学之中,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国内学者和一线教师在相关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如:赵博文将德育与高中化学融合;夏桂文将初中思想品德与德育、智育融合;朱国新提出信息技术与德育文化融合的几种方法;徐州市绿地小学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线上教学助力德育文化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成果;等等。
近些年,国内外学者尝试探索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吸取英国情景式德育教学的优点,以项目化教学为载体,以信息技术微课为工具,将德育活动融入信息技术教学任务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与参与度,以学科引领校园德育文化。本文阐述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与德育进行项目化融合,既能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又能获得高质量德育效果。
一、德育文化和微课概述
校园德育文化主要指通过班会、校园环境、各种学校活动等多种途径,开展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心理教育等,建设和促进学生德育提升的一种群体文化。
微课,指微型视频教学课。微课视频时间短,针对性强,通常情况下一节微课约5—15分钟,仅对一两个知识点进行讲解,是一种常在课上嵌套使用或在课下学生自学的视频类教学资源。
二、建设信息技术微课资源,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保证
00后学生是“数字原住民”,从小生长在信息化环境中,能熟练使用手机和电脑在网络上交流、检索。但他们专业技能不足,不能熟练使用Word、 Excel、 PowerPoint、 Photoshop、 Flash等中小学生要求掌握的软件。由于小学和初中衔接不到位,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差异极大,课堂上“吃不饱”和“消化不了”的现象时常并存。
微课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它针对性强,时间短,支持学生针对情况选择所需资源,课上课下随时复习。微课资源的使用,能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帮助学生完成中小学衔接。
三、以项目化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为载体,完成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衔接
信息技术学科通常使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学生参与度较高,但课堂连贯性较低。信息技术项目化学科教学,旨在从学生真实生活和发展需求出发,将生活情景中发现的问题转为活动主题,设计不同的项目式内容,以此为载体,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要形成九年一贯制的项目化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则需使用微课作为教学工具,帮助学生完成中小学衔接,使章节知识重新恢復成一个整体,支持学生线上线下个性化学习,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1.拓展信息资源,提高学科内容衔接性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教师获取素材资源的渠道不断增加,各渠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当今网络共享、微平台、云存储都在快速发展,这些都为我们收集、筛选和制作更好的微课提供了良好的前提。在众多云平台支持下,教师可以精选微课,有针对性地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制作相匹配的微课。
2.精选微课选题,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取得成效的内驱力,是最好的老师。在进行信息技术微课制作时,首先要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为目标,精选与主题匹配的微课,让信息技术课程在学生眼中焕发活力。其次应选择教学针对性强、对比鲜明、同校园活动相结合的素材。
如在教学“图形的移动和复制”时,以生活中植树造林为场景,用微课形式展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生不仅能用自己所学知识进行植树操作,还可以提升环境保护意识。
3.制作微课,提高教师的信息专业素养
微课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衔接知识的保障,制作高质量微课,更是教师课堂成功的基石。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提升信息技术专业水平,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微课制作能力,助力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提升。
微课并非简单地把课本知识转换成视频,而是需要教师在课前搜集大量素材,比如声音特效、视频特效、背景音乐、字幕等,还需要精心编排、剪辑、融入情感,最终把优秀微课呈现给学生。
四、提高学生的德育文化参与度,进行项目式融合教学
学校的德育文化建设和德育活动的开展,离不开信息技术支持,如班会PPT、“红色故事”朗诵视频、“寻找新时代好少年”海报,这些工作通常由德育教师和班主任负责,学生仅仅负责参与活动和听讲,形式单一,学生被动接受,参与程度低。
信息技术课每周一节,频次固定,每节课单独的小任务会使学生失去耐心,并且参与度不高。
以高质量的微视频为载体,将德育活动每个主题与信息技术每章知识融合到一个项目中,开展项目式融合教学,将会取得良好效果。
如为“寻找身边的新时代好少年”做宣传海报,这个项目既涉及Photoshop中画笔、选择工具、图层、滤镜等的学习和使用,又要求学生对“身边的新时代好少年”这一主题有深度加工。学生会更主动地使用微课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复习和学习相关知识,学习兴趣和热情高涨,对校园德育文化活动的参与度也会极大提高。
信息技术与校园德育文化建设相结合的项目式融合教学,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提供真实的情境和学生的及时反馈,为校园德育文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使学生同时接受了信息技术学科教育和德育,提高了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