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能大赛对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的促进与挑战

2021-11-20彭长兰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6期
关键词:竞赛大赛教学内容

彭长兰

[摘           要]  介绍了职业教育在“以赛促改、以赛促新”的教学模式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重点探讨了相关的实施路径,以期为广大职业教育教学者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中职教育;技能竞赛;教学改革;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6-0010-02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高质量发展的职业教育是推动产业转型、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形式各样的技能竞赛开展得如火如荼,促进了职业教育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从而推进了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内容的改革,最后一定程度上实现职业教育所需的教学方法的创新。技能大赛作为一个重要载体,促进了学校整体办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又为中职学生提供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机会,进一步为学校整体转型发展贡献力量。

“以赛促改、以赛促新”模式不是一个新的教学理念,但如何运用这个模式来推进教学理念的改革、促进教学内容的创新是值得思考的问题[1]。

二、“以赛促改、以赛促新”面临的挑战

(一)“唯大赛论”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以赛促改、以赛促新”在中职的教学模式探索中,出于对竞赛结果的重视,在课堂上部分中职教师习惯性地将专注度放在了优等生上而忽略了大部分成绩不突出的学生[2]。另外,中职学生大多数延续了初中教育的学习方法,这导致部分成绩不突出的学生仍然无法集中在课堂学习上,也无法很好地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任务。二者叠加的结果就是教师愈来愈倾向于重点培养部分优等生。这种情况的持续会降低部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甚至容易使学生滋生对学习的厌恶感。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创新教学模式。

(二)“唯大赛论”对教学内容的影响

从2012年至今,工业分析检验赛项实践操作主要集中在标准滴定溶液以及未知试样待测物质浓度的测定,主要考核点还是在操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上。久而久之,竞赛题拿到课堂上作为教学题材成为一种常态[3]。部分教师为了取得名次,采取了以课代练的方式,这种方式在刚开始应用的时候,学生会有极强的学习好奇心,但是时间一长,这种机械化和单一化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感到厌倦,也无法体会到学习乐趣。同时师生对于其他没有纳入竞赛的内容都选择性地采取了忽视的态度。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唯大赛论”对创新教学的影响

工业分析检验大赛的竞赛内容有限,比如说EDTA的滴定几乎是必考题,但是现代医药化工的发展日新月异,检测方式及设备也出现了变化。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内容也要相应地做出改革和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引入新式仪器和设备。另外还需要注重技术规范、职业健康、安全及环境保护意识,进而提升中职学生的科学职业素养;同时,也需要督促中职教师更深入地去贴近工业第一线,发现工业痛点,深入钻研技术难点,从而可以指导学生在创新意识方面的认识。

三、新时代下的“以赛促改、以赛促新”实施经验分享

(一)通过竞赛,促进教学改革

中职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有部分教学内容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与社会的岗位需求脱节。在“以赛促改、以赛促新”模式引领下,教学目标必须由“知识本位”转向“技能本位”[4]。在教学中开发设计新教学项目,合理利用各种辅助手段开展混合式教学[5]。

我们尝试以大赛为载体,实现从理论为本位向技能为本位转变,通过教学改革与社会实践的有机融合,针对性地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大力实施各种专业的教学改革,构建技能人才实践平台。同时利用技能大赛发现不足,提出相应的改革方向。

以我校为例,作者所从事的是化工分析与检验学科。其所涵盖的知识点分散,对于中职学生来说难于记忆;所涉及的知识点基本涉及四大化学,内容复杂多元,难以理解;同时中职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参差不齐,对于抽象化学的理论掌握比较有限,基于此,我们参照兄弟院校的经验并结合实际建立了“理实结合”的教学模式,以“经典实验、验证实验、应用实验和综合实验”一步步地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6]。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将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的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内容进行重新组合,成功打破了分析理论和分析检验实践课程的界限设计,有机地将配套的理论知识、实践知识等多个模块组成一门课程。学生在实践中复习理论,理解理论;再学会用理论去指导解决实践问题。每个实验都需紧扣理论知识点,每个实验现象又能被理论充分解释,真正将理论和实践做到有机结合。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提高自身素质,使其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为其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二)通过竞赛,促进教学创新

现今技能大赛形式灵活,紧扣社会人才需求[7]。中职教育的教师必须以拓宽学生就业渠道为导向,进行教学上的大胆创新。

工业分析和产品检验与品质分析的培养目标非常明确,大部分毕业生流向了大化工或是精细化工行业。因此其教学内容着重在与实际化工生产接轨,作为中职教育,要尽可能去接近实际生产检测过程[8]。因此,我们深入了解毕业生岗位分布,调查了相关企业,再进行相应的教学内容调整,创新性地引入新的仪器设备加强学生培养,以期企业招收毕业生达到“即招即用”的效果。我们决定采用创新性的“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即以具体的工业检验任務为载体,再分割成独立的操作单元为教学内容。

比如有近30%的学生毕业后从事质检工作。这部分学生的主要工作是进行中间体或是成品的检测。主要的分析手段包括HPLC(液相色谱)、GC(气相色谱)、水分滴定仪、溶剂残留、ROI(灼烧残渣)及内毒素测试等。其中HPLC和GC使用最为频繁。于是就以该类设备的使用作为具体的分析任务交予学生,让学生从制定检测方案的过程中去主动学习了解相关的产品信息、配样方法、设备的运行原理等理论内容,在随后的上机操作中,分别分配给学生不同的样品,让其用所自学的理论去准备样品,上机测试,指导老师从旁协助,进一步巩固以前所学的理论知识,在样品纯度的测试过程中深入掌握相关知识和实验技术。之前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该类设备投入较大,我们的学生只能从课件上进行基本的学习。现在我们创新性地引入该设备到教学实验课中,让学生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和交流的氛围中完成对HPLC、GC设备的理论学习和操作实践。当学生毕业去到各个工作岗位,其起点将会比他人有明显的优势,势必会给用人单位带来正面的影响,最后为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9]。

四、取得的成效

(一)各类竞赛在我校关注度逐年提高

以“工业分析检验”大赛为例,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此项赛事受到全校师生的热情关注和参与,自2012年起我校每年都参加比赛,并且在2017、2018連续两年主办省赛,学生对参加比赛也抱有非常大的热情,为此我们开办了第二课堂用以培养和遴选参赛选手。

(二)各类竞赛获奖率逐年提高

技能大赛硕果累累,截至2019年,学生共取得中职组全国团体一等奖3个、二等奖5个,省赛一等奖4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多个,在全国中职院校中名列前茅。竞赛受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引起的连锁反应就是我校每年奖励人数逐年提高。

五、结论

本文结合作者所在学校近年来在“以赛促改、以赛促新”模式下实现教学的改革和创新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绩做出讨论。通过思考各种技能大赛中工业分析检验赛项对中职相关专业教学的作用,找到了很多可用于创新教学的途径。需要牢记的是技能大赛的目的要通过大赛培养、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操能力,进而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这既是经验的整理,也是希望广大中职教师在教学中力行改革,争取创新,以技能大赛为载体推动中职教学的全新发展,为大湾区建设做出应有贡献,为社会主义新时代下的生产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蔡勤生.“赛教结合,寓学于赛,以赛促改”教学模式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26):40-43.

[2]刘东菊,汤国明,陈晓曦,等.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对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影响力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5,36(10):30-34.

[3]林祥群,刘婷婷,王丽.浅谈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弊端[J].科技展望,2016(8):353.

[4]胡继红,段琼.高职技能大赛的收获与思考:以工业分析与检验技能大赛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8(36):298-299.

[5]于晖.技能大赛:提高教学的切入点[J].教育,2011(3).

[6]亓伟,格日勒,张皓.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能源化工院校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J].新课程,2014,41(9):157-158.

[7]崔迎.工业分析检验赛项竞赛成绩及发展趋势分析[J].天津化工,2020(34):6.

[8]王炳强,曾玉香.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工业分析检验赛项指导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1.

[9]侯绪杰,王丽卿,郭大路.技能大赛助力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提升研究与实践[J].农家参谋,2020(17):166,168.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竞赛大赛教学内容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数学潜能知识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大赛主题:我的阅读·我的童年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创新思维竞赛(6)
最美证件照PK大赛
“我爱海洋”知识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