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蓥山断裂带地震活动特征分析*
2021-11-20聂大巍
赵 权 乔 波 张 健 何 杨 聂大巍
(陕西省地震局,西安 710068)
引言
华蓥山断裂带是四川盆地内规模最大、地震构造意义非常重要的一条断裂带[1]。该断裂带历史上5级左右的地震多发,现今仍具有一定活动性[2]。近年来,位于华蓥山断裂带南段的宜宾地区先后发生2018年12月16日兴文MS5.7、2019年1月3日珙县MS5.3及2019年6月17日长宁MS6.0地震,地震活动频繁。2019年发生的长宁MS6.0地震造成了一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而分析该断裂带的地震活动性,总结发震规律,对于开展未来地震活动的预测预报,从而减轻震害具有重要意义。
1 华蓥山断裂带地震地质构造背景
华蓥山断裂带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北起达县北,向南西经大竹、邻水、合川、铜梁、荣昌至宜宾南,长约460 km,是地震构造意义极为重要的一条断裂带(图1)。震旦纪—印支早期,华蓥山断裂带西侧川中块体明显上升,东侧明显下降;一直到中三叠世末印支运动,东侧明显上升;燕山期断裂带整体抬升发生在两侧,但西侧抬升幅度小于东侧。华蓥山构造带形成于晋宁期,一直到燕山期,在沉积建造和构造变形上对川东和川中起着显著的控制作用。在第四纪该断裂带有一定的活动性,在北西西向主压应力场作用下,其性质显示为挤压逆冲[3-4]。以合川和邻水为界,该断裂带可分为南段、中段和北段。南段起于宜宾止于合川,全长250余千米。断裂为晚更新世活动断裂,活动方式为蠕滑活动,发生过数次5级左右地震,小震密集成带分布,表明南段现今仍具有一定的活动性。中段起于合川止于邻水,全长80余千米,断裂在中更新世中晚期,活动方式为粘滑活动,现今地震沿断裂带零星分布。北段起于邻水止于达县,全长120余千米,为中更新世断裂,现今地震呈零星分布[5]。
图1 华蓥山断裂带研究区域图(据冯梅[6]修改)Fig. 1 Study area of Huayingshan fault zone(modified from Feng Mei[6])
从北至南,华蓥山断裂带由许多小的断裂带构成,其中包括高顶山—大田坎断裂带、天府断裂带、中梁山断裂带、西山—青山岭断裂带等多条断裂带(表1)。
表1 华蓥山断裂带内各断裂带特征(据秦万成[3])Table 1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fault zone in Huayingshan fault zone(according to Qin Wancheng[3])
2 华蓥山断裂带地震活动性
2.1 历史地震活动情况
从1610年到2020年以来,华蓥山断裂带附近共发生26次5级以上地震(表2)。其中5.0—5.9级地震25次,6级以上地震1次,即2019年6月17日长宁MS6.0地震。
表2 华蓥山断裂带1610—2020年5级以上地震统计表Table 2 Statistical table of earthquakes withM≥5 in Huayingshan fault zone from 1610 to 2020
2.1.1 时间分布特征
1985年至今,华蓥山断裂带5级以上地震具有“平静—活跃”的时段分布特征(图2),反映出断裂带内部应力积累、释放和调整的过程。对于华蓥山断裂带5级以上地震长时间平静后发生的5级以上地震需要密切关注。
图2 华蓥山断裂带5级以上地震M-t图和频度图Fig. 2M-t diagram and frequency diagram of earthquakes withM≥5 in Huayingshan fault zone
华蓥山断裂带5级以上地震主要集中发生在1996—1999年和2008—2019年这两个时间段内,尤其在2008—2019年这个时间段内,共发生16次地震。1985年3月29日四川自贡M5.2地震发生后,华蓥山断裂带经历了10年11个月的5级以上地震平静时段,1996年四川宜宾M5.7地震打破该平静,进入第1个活跃时段,持续了3年。之后又经历了8年9个月的平静时段,直到2008年5月12日重庆铜梁M5.4地震打破该平静,此后11年该断裂带经历第2个活跃时段。据此,将华蓥山断裂带1985年以来5级以上地震活动划分为2个平静时段和2个活跃时段,目前仍处于第2个活跃时段内。
2.1.2 空间分布特征
1610年以来华蓥山断裂带的地震活动空间分布特征比较明显(图3),26次5级以上地震,南段占20次,其中位于该段的宜宾地区发生14次,占比达到70%;断裂带中段共发生6次,北段没有5级以上地震,说明地震活动的主体在华蓥山断裂带的南段,而宜宾是该断裂带5级以上地震多发区。
图3 1610年以来华蓥山断裂带5级以上地震分布Fig. 3 Distribution of earthquakes withM≥5 in Huayingshan fault zone since 1610
2.2 中小地震活动情况
2.2.1 应变积累与释放蠕变过程
图4为1970年以来华蓥山断裂带小震应变能释放曲线,1970—1989年应变能释放速率处于较低水平。1989年M5.5地震发生后,应变能释放速率有所增强,一直持续到2008年M5.4地震后,应变能释放速率再次增强。到2019年6月17日四川长宁发生MS6.0地震,应变能处于较快释放过程。可见该断裂带发生5级以上地震后应变能释放有加速迹象。
图4 1970年以来华蓥山断裂带2级以上小震应变能释放曲线Fig. 4 Strain energy release curve of small earthquakes with M≥2 in Huayingshan fault zone since 1970
2.2.2 断裂带小地震频度变化
2006年以来,华蓥山断裂带3级以上地震月累计频度有明显特征。选取2006年以来华蓥山断裂带3级以上地震(不包含5级以上地震),以1个月为步长,3个月为窗长,作时间扫描计算,得出2006年以来时间进程与3月累计频度的关系(图5)。2006年以来,华蓥山断裂带3级以上地震活动频繁,共出现3月累计频次“弱活动—增强”的现象共12次,其中7次在“弱活动—增强”之后出现了5级以上地震,对应概率为58.3%,而根据2020年该断裂带3级以上地震活动来看,符合“弱活动—增强”的现象。
图5 华蓥山断裂带3级以上地震3月累计频度Fig. 5 Cumulative frequency of earthquakes withM≥3 in Huayingshan fault zone in March
3 结论与讨论
华蓥山断裂带北起达县,南至宜宾,全长460余千米,按照断裂活动性,该断裂带可分为南段、中段和北段。南段为晚更新世活动断裂,以蠕滑活动方式为主,曾发生多次5级左右地震,小震亦密集成带分布,表明南段现今仍具有一定的活动性。中段断裂在中更新世中晚期,以粘滑活动方式为主,现今地震沿断裂带零星分布。北段为中更新世活动断裂,现今地震呈零星分布。
(1)华蓥山断裂带1610年以来共发生26次5级以上地震(其中最大者为2019年6月17日四川宜宾市长宁县MS6.0地震)。南段共发生20次,仅宜宾地区就发生14次,占比达到70%。中段发生6次,北段未有5级以上地震记录。这说明华蓥山断裂带地震活动的主体在南段,而宜宾地区发震频繁,尤为值得关注。
(2)华蓥山断裂带1985年以来5级以上地震活动划分为2个平静时段和2个活跃时段。2次地震平静皆是被5级以上地震打破从而进入活跃时段,具有“平静—活跃”的时段分布特征,反映出断裂带内部应力积累、释放和调整的过程。因此,现今为“8年9个月”平静之后的第2个活跃时段的延续,未来地震活跃水平可能会仍然强烈。
(3)2006年以来,华蓥山断裂带3级以上地震活动频繁,出现3月累计频次“弱活动—增强”的现象共12次,其中7次在“弱活动—增强”之后发生了5级以上地震,对应概率为58.3%,而根据2020年该断裂带3级以上地震活动来看,符合“弱活动—增强”的现象,该小震发生规律可为未来断裂带内地震预测预报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