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装配式建筑结构中的叠合板施工技术分析

2021-11-19翟石峰

智能建筑与工程机械 2021年3期
关键词:支撑体系装配式建筑

摘  要: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极大的促进了建筑工程的进步,尤其是装配式建筑结构,在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满足绿色、节能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对装配式建筑结构中较为常见的叠合板施工技术优势、要点和应用进行分析,以期促进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技术的普及与应用。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叠合板施工技术;支撑体系

中图分类号:TU7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6903(2021)03-0000-00

0引言

随着国家对绿色建筑、节能减排施工技术重视程度的加深,装配式建筑结构的应用范围越发广泛。叠合板施工技术作为此类建筑结构中最为常见的技术之一,通过合理使用该技术能够为施工现场环境、建筑质量提供保障。

1装配式建筑结构中叠合板施工技术的优势

装配式建筑结构本就具有极强的环保意义,而叠合板施工技术的使用能够进一步保证建筑现场及周边环境的良好性能,降低施工成本,缩短施工周期。其优势主要体现在:

第一,叠合板施工技术的使用能够通过提高施工效率的方式缩短施工周期,并降低施工成本。在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过程中,所需的叠合板基本在供应厂商处已经完成了规格等基础项目的施工,无需在施工现场对其进行处理,直接拼装使用即可,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而传统工序的省略能够有效避免在施工现场开展模板和支撑等工作,进而有效降低施工现场的成本支出,同时,工作量的减少使得所需工人数量一同降低,为此,人力成本也会得到有效缩减,进一步降低工程成本[1]。

第二,技术整体较为简单,能够为建筑工程质量以及施工现场周边环境提供保障。不同于以往传统的混凝土浇筑以及钢筋绑扎等施工作业,装配式建筑结构中的叠合板施工技术整体操作较为简单,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不易出现质量问题。而且,在叠合板施工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不涉及影响环境的施工工序,为此,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建设对附近环境的影响。最后,该施工技术具有较强适应性,不同于混凝土浇筑等工程,需要进行水养护以及温度养护工作,叠合板施工技术受外界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较小,可进一步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由此可见,叠合板施工技术所具备的优势均是能够促进建筑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此,此类技术的应用势必会成为未来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2装配式建筑结构中的叠合板施工技术要点

2.1拆分装配式构件

在装配式建筑结构中使用叠合板施工技术时,应对建筑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按照业主要求对室内楼面板进行设计,进而合理拆分装配式构建。在具体装配式结构基础上,相关工作人员应对单块叠合板的质量和尺寸进行综合考虑,一般情况下,叠合板尺寸不宜过大,因为叠合板长度过长,不仅不利于叠合板的生产,对其吊装工作、运输工作均会造成较大困扰,甚至导致叠合板在使用前出现裂缝。与此同时,相关工作人员在对装配式构件进行拆分时,应对预制叠合板单块吊重进行把控,尽量在2t以下,否则在塔吊选型方面的选择空间较小,一旦缺乏大型塔吊设备,将会直接影响施工作业展开的有序性和及时性,进而对整个建筑工程造成影响。因此,在对装配式构件进行拆分时,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单块叠合板的尺寸、质量以及吊重进行综合考虑,为该技术的顺利实施以及施工作业的有序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2.2科学设计叠合板厚度

从目前装配式建筑工程現状来看,叠合板厚度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60mm+70mm,另一种是60mm+80mm。由于预制叠合板需要从制作厂商处直接运往施工场地,为此,在对预制叠合板板厚进行设计时,需要考虑运输对其质量的影响,若是厚度的设计低于60mm,则需要采用预应力,所以,至少应将其厚度把控在60mm以上。另外,对于板厚为70mm的叠合板,主要应用于毛坯交付项目,这是因为毛坯交付项目的管线较少,对该厚度的叠合板进行现浇能够充分满足施工需要。若是项目类型为毛坯交付精装或是精装修,其机电管线较多,若是叠合板厚度为70mm,无法实现顶板钢筋的全面覆盖,进而造成钢筋外漏等不良情况的发生。因此,在精装修项目类型下,应将叠合板板厚设计在80mm或90mm,进而使其能够切实发挥作用,保证建筑施工质量[2]。

2.3优化设计锚固筋

在完成梁钢筋和剪力墙钢筋的绑扎等工作后,需要对叠合板进行安装,一般情况下,叠合板预留锚固筋的长度应在100mm以上,且在梁上的搁置长度需要在35mm以上,若是剪力墙,则长度在15mm以上,为此,在对叠合板进行安装时,预留的锚固筋会与墙水平筋以及梁纵筋形成冲突,造成叠合板安装难度极大。在该情况下,锚固筋极为容易出现向上90°弯折的情况,而且难以对安装完成后的叠合板进行调整,灵活性较差,甚至无法将其调整到原设计水平度,进而导致施工效果较差,影响工程质量。因此,针对该情况下,相关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要求落实预制板无锚固筋的施工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该做法时,现浇板厚度不可小于80mm。另外,在使用预制板无锚固筋做法时,相关工作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对现浇层厚度进行计算,并在锚固筋取消后对做法进行合理简化,增加附加钢筋。其中,在对机电管线进行布置时,应对其造成板厚增加情况进行考虑。

2.4合理堆放和吊装现场预制构件

在对预制构件吊重进行分析时,相关工作人员应在开展塔吊选型工作前对图纸进行拆分,进而严格按照预制构件拆分图纸对塔吊类型和规格进行选择、对塔吊位置进行合理布设,从而为塔吊覆盖范围奠定良好基础,保证其满足施工过程中的吊重需求。对于预制构件的现场堆放和吊装工作,相关工作人员应按照相关图集规定合理堆放叠合楼板,尤其是堆放场地,应在堆放前开展平整、压实工作,且不可将叠合板板底向下平方和倒置,并将垫木放置在桁架侧边,把控与叠合板之间的距离,一般情况下应距板端200mm处及跨中位置。另外,还应根据叠合板标志的跨度进行垫木的设置,当其跨度小于等于3.6m时,则使用一条垫木设置在跨中位置,当其跨度在3.6m以上时,则需要使用两条垫木,其中,两条垫木应上下对齐、垫实,不可具有脱空现象。另外,应分别堆放不同板号,并对每垛堆放层数进行把控,不可超过6层[3]。

在对叠合板进行运输后的卸载和吊装工作时,相关工作人员应根据叠合板实际参数制作相应的吊装工具,这是因为不同建筑工程下,预制构件的安装工艺和形式规格均存在差异,只有合适的吊装工具才能够保证叠合板施工质量。具体而言,第一,叠合板吊装工作,在开展此项工作时,主要采用预制吊框梁进行,其主要由工字钢焊接而成,具体尺寸应根据实际工程需要进行制定。由于此类预制吊框梁具有长向工字钢和短向工字钢,在施工过程中,应在长向工字钢上设置吊装滑轮,并在每个吊装滑轮单独穿入钢丝绳,将其吊在叠合板的吊点上,保证其受力的均匀性,为后续施工作业的安全、稳定开展提供保障。第二,吊装预制楼梯,在深化设计预制楼梯时,应预留吊装孔,并做好预埋件工作,其中,埋件顶部40mm范围内为M18螺纹孔洞。在开展吊装作业前,工作人员应提前使用20mm厚的钢板进行专门吊装工具的焊接作业,并使用配套螺栓对楼梯和起吊工具进行固定,最后开展吊装作业。在完成上述工序后,工作人员应在楼梯上设置钢筋销接孔,由于梯段的安装需要与其对接,为此,应保证楼梯严格按设计方案要求开展安装工作。在对梯度水平度进行调节时,可以通过安装手拉葫芦的方式对其进行手动调节,为梯段安装的顺利性提供保障[4]。

2.5科学设计支撑体系

装配式建筑结构中的叠合板施工技术,由于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大量的预制构件,为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材质的支撑体系,若是洋房则使用木模板作为施工作业的支撑体系,若建筑类型为高层建筑则使用铝模板支撑体系,在不同支撑体系下,预制构件的支撑方式也存在差异。具体分析及支撑体系的使用如下:

第一,木模板支撑体系。在使用该支撑体系时,主要使用承插盘扣架体开展施工作业,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作人员应对其间距进行合理把控,即间距和步距分别为1200mm和1800mm,并使用可调顶撑,便于对支撑体系的标高进行调节,保证其灵活性。另外,应将双钢管主龙骨放置于U托内,将木方次龙骨或方钢次龙骨设置在主龙骨上,将间距把控在200mm左右。其中,次龙骨周围以及其中间应铺设废模板条,为避免漏浆现象的出现,将海绵条黏贴在模板的接缝处。

第二,铝模板支撑体系。在选择铝模板支撑体系时,工作人员应在叠合板区域深化出一条支撑龙骨,为后续标高的调节工作和支撑叠合板的稳定性提供保证。其中,施工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对独立立杆支撑间距进行把控,避免其间距过大影响其作用的发挥。若是无法对立杆支撑间距进行有效缩小,则需要增设独立立杆,帮助其支撑,例如可以使用铝模板立杆与硬质橡胶垫和铝模板“流星锤”统筹应用的组合,值得注意的是,在增设叠合板下方的独立立杆时,应在安装预制构件工作前进行,并使用独立三角支撑架对支撑立杆进行临时固定。由于独立支撑三脚架主要是发挥临时固定作用,所以,为实现对工程资源和成本的控制,该装置仅配置一套即可。

2.6开展预制构件现浇混凝土施工作业

在开展预制构件上层现浇混凝土施工作业时,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工序进行,即处理悬挑外架、卸料平台预埋处——科学选择布料机位置——开展混凝土浇筑作业。该工序要点为:(1)在处理悬挑外架和卸料平台的预埋处时,由于叠合板施工楼层现浇混凝土厚度一般,为此,在实际工作开展中,施工人员应尽量避免直接在该结构上进行施工预留预埋工作,而且,根据不同的装配式建筑工程类型,应使用不同的浇筑方法。对于楼层数量在2-4层的洋房而言,挑架施工作业应在洋房1层底开展,预埋螺栓则固定在现浇混凝土楼层内部;对于高层建筑工程而言,应使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技术,并将爬架埋件预埋在全现浇结构墙内和梁内。(2)施工人员在选择布料机位置时,若装配式建筑工程是洋房,则选择汽车泵完成混凝土浇筑作业;若建筑工程为高层建筑,则使用车载泵开展混凝土浇筑作业。无论在那种情况下,施工人员都应在混凝土浇筑作业开始前对楼层布料机的位置进行确定,将其设置在现浇结构处,值得注意的是,若是楼层内部不存在合理的现浇结构板时,则需要在设计阶段对布料机底座进行设计,将其变为现浇结构。(3)在混凝土浇筑工序中,施工人员应严格把控墙根处板面的标高,为下一层叠合板标高满足工程要求奠定良好基础,同时避免接缝不严的问题,从根本上杜绝漏浆现象的发生[5]。

2.7落实质量控制措施

对于装配式建筑结构中的叠合板施工技术而言,在其一系列的施工过程中,工程师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应对其质量进行控制,并将质量控制工作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进而保证装配式建筑结构的建设质量。具体而言,相关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应在叠合板运输到现场后,对其进行质量检验,判断其规格、质量等方面是否满足工程设计标准,合格后将其放置在预先准备好的管理场地中,并委派单独人员或成立小组对叠合板进行管理。在对叠合板进行堆放时,其高度应在三层以下,若是当地天气较为恶劣,则使用彩条布覆盖在叠合板表面,并保证在三天内完成安全工作。在叠合板安装完成后,工作人员应对其标高进行测量,若是发生与设计方案存在差异,则需要对其进行立即调整,直到将标高误差控制在5mm以下,另外,若是在安装后发生平整度较差,在要求标准范围内,则不可在上部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另外,对于叠合板接缝方面的把控,施工人员应在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对钢筋进行绑扎,并合理控制钢筋距离,且禁止弯折。例如,在开展纵筋施工作业时,施工人员可以先开展梁下纵筋的绑扎作业,在将叠合板安装结束后,再开展梁上钢筋的绑扎作业,进而有效避免钢筋疲劳,保证钢筋整体强度,提高施工质量。

3叠合板施工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结构中的应用及前景展望

随着装配式建筑结构的普及应用,叠合板施工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大,为使该技术能够切实发挥自身优势,应立足于叠合板施工管控经验。具体而言,工程相关管理人员在开展叠合板施工作业前,应联合采购人员开展全面的市场调研工作,慎重选择叠合板会找厂商,选择性价比高且具有良好售后服务的厂商。在施工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对叠合板板面标高进行控制,并对工程电气管线的布设以及走向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避免楼板钢筋厚度超出标准范围,为楼板厚度的合理性提供保障。在开展放线工作时,应对标高进行精确控制,尤其是现浇剪力墙模板的标高,避免叠合板与剪力墙之间具有较大拼缝,规避返工情况的发生。在开展预留孔洞作业时,工作人员应提高对其精度的重视,虽然装配式建筑主要应用构件进行施工,但其結构仍为混凝土结构,为此,在对预留孔洞的位置和尺寸进行把控,保证其精准性,避免对建筑结构造成影响。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叠合板以及相关预制构件均由供应厂商严格按照规格要求生产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导致施工人员及现场管理人员缺乏对预制构件规格的详细检验和审核,但实际情况是,预制构件难免存在一定的尺寸偏差,外加施工过程中可能因为人员因素出现人为误差,在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极易造成叠合板拼装时产生不均匀或是大缝隙的情况,为此,在开展施工作业前需要对构件规格再次进行检查,避免返工。

由此可见,虽然装配式建筑结构因其环保性、节能性等优势获得社会各界的青睐,但建筑构件的标准化程度、成熟施工工法的总结、关键节点构件的研究等因素,都会对装配式建筑结构发展以及叠合板施工技术的实施造成影响。因此,立足于装配式建筑结构和叠合板施工技术的发展前景,应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推行装配式建设技术,促进成熟施工体系的形成,之后再逐步推广,扩大其使用范围,避免出现严重的技术风险和经济损失。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即便目前装配式建筑结构和叠合板施工技术正处于发展、完善阶段,但从我国社会发展趋势、当前经济情况以及国家有关政策等方面来看,在未来的建筑事业中,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占比以及叠合板施工技术的应用范围将逐步提升和扩大,相关技术体系也会逐渐成熟,带动我国建筑事业蓬勃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叠合板施工技术的实施质量对装配式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和成本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因此,在开展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施工作业时,应对叠合板施工技术進行深入探究,掌握其应用要点,从而通过叠合板施工技术为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和经济效益提供有效保证。

参考文献

[1] 陈山水.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分析[J].四川水泥,2020(11):170-171.

[2] 贺泽丰.探究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及其配套装备的创新[J].科学技术创新,2020(18):110-111.

[3] 乌云毕力格,张全卫.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05):51-53.

[4] 赵超. 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板构造研究[D].淮南:安徽理工大学,2019.

[5] 刘春花,段培培,辛静.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及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7):20-21.

收稿日期:2021-02-02

作者简介:翟石峰(1986—),男,河南洛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程管理。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the advancement of urbanization greatly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especially the prefabricated building structure, which can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efficiency and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green and energy saving.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key points and application of the common laminated pla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the prefabricated building structur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prefabricated building structur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Keywords: prefabricated building; laminated slab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support system

猜你喜欢

支撑体系装配式建筑
浅议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及对策
建筑工业化之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思考
浅议绿色羊舍的建设
浅谈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慈善建设的困境与对策
应用型本科院校五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支撑体系研究
装配式建筑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
中国移动校园4G品牌建设管理模式探析
关于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几点思考
黑龙江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服务支撑体系的现状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