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长城——我们身边的长城
2021-11-19
你知道齐长城吗?你知道齐长城真实的样子吗?你知道齐长城与万里长城一样,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吗?你知道齐长城西起长清,东至大海,在山东的山峦与平川间绵延了六百多公里吗?你知道齐长城才是孟姜女哭长城故事的发生地吗?你知道齐长城初建的目的不是防御,而是保证四处征伐吗?你想知道齐长城的处处关隘曾发生过怎样的战乱纷争吗?你想知道齐长城与齐桓公、齐威王、管仲、孙膑甚至孔子之间的故事吗?你想知道蒲松龄为什么要在齐长城下摆下茶桌请路人喝茶吗?这一期,我们带你一起,走进我们身边的长城,走进这独属于山东的历史奇观!
她,被称作“中国长城之父”“世界壁垒之最”。
她,先于秦长城近500年,比公元前459年修建的雅典壁垒早200多年。
她,横亘于齐鲁大地,自泰山脚下延伸至大海之滨。
她,是与泰山、三孔比肩的世界文化遗产。
她,就是齐长城。
《太平寰宇记》载:“齐宣王筑长城于此,西起齐州,东抵海,犹有遗址。”
又据《水经注》“大岘山”条( 卷一) 载:“县北偏东百五里,上有穆陵关;关之南北为沂朐分界处,齐宣王筑长城于此。”
显然,齐宣王是长城的重要修建者之一。但实际上,自齐桓公时期开始,齐长城的修建工作就已经开启。
关于齐长城的修建,在学界有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齐长城的修建在于抵御强敌的进攻,在齐拥有春秋五霸之一的强势地位之前,泰山两侧作为齐鲁的接壤地带,是南北争战与会盟的主要通道。特别是在齐国的西南部,济水与泰山之间构成依河临山之险,是中原各国的交战要道,更是春秋战国时中原诸国进攻齐国的咽喉。所以,齐国在这里首先修筑了西段城障,以防鲁、晋诸国。
但另一种观点认为,“强国筑长城”。无论齐桓公时代还是齐宣王时代,齐国都是诸侯国中“巨无霸”一般的存在。因其经常率兵南征北战,而导致后方空虛,为防止敌人的偷袭,才建起长城,达到以最少的兵力守护国界的目的。
与今天我们看到的万里长城不同,齐长城要相对“简陋”得多。其建设特点在今天看来依然很明显:充分利用地形,建筑材料就地取材。在山区以大量石板垒成,而在东西两端平缓地带,则是土筑城墙,黄土、黄黏土、沙土、砂砾土都有。在地势陡峭处,则直接利用地形优势,以山险代城,节约人力与物力。
今天我们看到的齐长城遗址,自平阴县境,东循泰山北坡,经莱芜区、沂源县北境,过博山、淄川至穆陵关,折向东南,再经莒县北、诸城市南,最终止于青岛小珠山一带。穿行山东7 个地级市,翻越千余座山峰,自西向东绵延600多公里,将齐鲁大地一分为二。
现存遗址除城墙遗址,还有许多关隘、烽燧、城堡、兵营等。齐长城沿线不仅存留着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还积淀了丰厚的风土民情,流传着许多历史传说和动人故事,是极其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
齐长城还将齐鲁大地上的山、河、海有机地连接在一起,成为一条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带。1987年,齐长城作为中国长城的一部分,与万里长城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进入21世纪,齐长城的保护被以立法的形式加以明确,在经过多年的田野调查之后,齐长城的总体保护规划也已经完成。作为山东古老文明的重要载体,齐长城有着难以估量的历史价值。而随着文化遗产保护和合理开发的有机结合,齐长城遗址也正迎来她的又一次炫彩时光。她将在山峦之巅、东海之畔与其赖以存在的地理、生态、人文环境浑然一体、相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