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博士”李麟青的心愿:为8500多万残障人士服务
2021-11-19静静
静静
他 1 岁时确诊脑瘫,靠着 3 根能动的手指寒窗苦读,成为苏州大学有史以来首位博士残障学生。他研发的“无障碍地图”新版本已于2021年7月正式上线,极大方便了残障人士出行。他计划在5年内,让这种地图覆盖长三角地区和国内一二线城市。他被《人民日报》评价“了不起”“树立了青春榜样”!
以3根手指握笔,脑瘫娃娃要上学
“你的孩子确诊脑瘫。”医生的这句话在张沁耳边如惊雷般炸响,看着怀中嗷嗷待哺的儿子李麟青,她泪流满面……
李麟青因窒息导致小脑发育受影响,四肢协调能力差,好几个月了头还抬不起来,脖子软塌塌的。自从李麟青被确诊为脑瘫,全家就被愁云惨雾笼罩。周围的人都说李麟青这辈子“完了”,但他的父母却从未想过放弃。母亲张沁说:“脑瘫分很多类型,不幸中的万幸是,李麟青仅小脑发育受到影响,导致四肢无法正常运动,下半身无法行走,并没有到全身瘫痪的严重地步,他的智商也没有受到大的影响。”但每每想到儿子的未来,儿子往后该怎么生活?怎么上学?她常常以泪洗面。
父母抱着他跑遍全国很多城市的大医院,但每次都是失望而归。李麟青的病情没有好转,不仅无法站立和行走,双手也只有3根手指能动。
李麟青比较内向,甚至有点自卑,有时玩具掉到地上,他却没有办法去捡,久而久之,小朋友就不跟他玩了。小小的李麟青意识到自己和别人不同,心中很是孤单。只有妈妈一直陪伴在身边,给他讲有趣的故事,让他感觉到一些温暖。
李麟青虽然瘫痪不能行走,但是智力正常,妈妈开始教他识字和算术,教他抓棋子来锻炼手指的灵活性。李麟青每天反复书写练习,只为了以3根手指握笔,跟上常人的书写速度。
因为活动不便,不能跟小朋友一起玩耍,李麟青摸索出一个人玩的乐趣,他喜欢阅读,喜欢拆装玩具。在父母的爱和鼓励中,李麟青渐渐拥有了乐观自信,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自得其乐的探索则培养了他的专注力。
李麟青没上过幼儿园,转眼到了上小学的年龄,父母非常着急,因为他们知道,儿子接受适龄教育是何等的重要。
母亲一次次带着李麟青来到户口所在地的小学,校方却以他身体原因为由,将其拒之门外。看着学校里宽敞的教室、嬉戏的小朋友,李麟青羡慕极了,每次被拒绝后,他只能无奈地暗暗流泪。后来,终于有一位小学老师愿意接收李麟青到自己班上就读,但要经过校长批准才行。
那天,张沁抱着李麟青来到学校。校长说:“你把孩子放下来,让他自己走。”可是,张沁刚把李麟青放下,他就站立不稳,身子一歪正好抱住了女校长的腿。李麟青说:“阿婆,您就让我上学吧,我非常想读书!”在他的苦苦哀求下,校长被感动了,安排李麟青先试读,如果学习拼音成绩合格,再给他申报正式学籍。没想到,李麟青试读一学期后竟然考了100分。他用成绩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打消了校方的顾虑,正式入读一年级。
为了照顾李麟青的生活,身为工程师的张沁毅然辞去工作,并且将家搬到了学校附近。
曾被认为“人生完了”的男孩行万里路
进入小学,是李麟青从人生的悬崖底端向上攀爬的起点,也是最艰苦的历程。其间,母亲和老师给了这个脑瘫孩子最大的鼓励和支持。李麟青的成绩很好,但在生活上无法自理,就连最简单的上厕所都要同学抱着他去,上学时妈妈把他抱进教室,然后40分钟去一趟学校,每次下课都要过去看看他。
李麟青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方向——计算机。二年级的时候,李麟青想要电脑,他不是为了玩游戏,而是想把电脑上的所有零件拆下来再装回去。凭着自己的努力和妈妈的精心照顾,李麟青顺利读完小学并升入初中。
入学时,校长对他说:“只要你需要帮忙,年级里所有的男老师随叫随到。”李麟青本以为只是一句关心的话,没想到在自己初中3年里,无论是去洗手间还是上课换教室,都会有男老师过来抱着他或者背着他。这让李麟青十分感动,也更加努力地学习,成绩一直稳定在年级前10名。
2006年6月7日,李麟青参加高考,他被分到了没有电梯的4楼考场,体育老师背着他跑上跑下。最终,出生、成长在苏州的李麟青以高出江苏省一本线40多分的成绩,考入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接到录取通知书,李麟青泪流满面,他从心里感激母亲多年来对自己的辛苦付出。作为工程师的妈妈辞职照顾他,曾令很多人感到惋惜。张沁辞职后,李麟青的爸爸独自挑起家庭的经济重担,有很长一段时间,他为了赚钱到处奔波,几个月都不能回家。李麟青提起父母就满怀愧疚,他说:“爸妈为我操心得太多了,他们是我人生的支柱,以后我也要成为他们的支柱,无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
开学后,考虑到李麟青的特殊情况,苏州大学特意安排了一间独立宿舍,方便母亲照顾他的生活起居,学院也将他所在班级的课程及考試安排在方便轮椅行走的教学楼。班上的12名同学还自发组成小团队,轮流接送李麟青上下课。
李麟青刻苦学习,在自己热爱的计算机领域,他如鱼得水,获得多项奖学金和各种荣誉。学校也为这个优秀的学子提供了很多机会,李麟青加入苏州市融合通信重点实验室,参与P2P流量监测与识别等项目研究,并以第一作者参加国际会议,还在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5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
成绩突出的李麟青先后获得“人民奖学金”“自强奖学金”“优秀研究生”等多项奖学金和荣誉。研究生快毕业时,李麟青和母亲商量:“要不我再读个博吧?”张沁说:“好呀!”虽然她很高兴,但是心里还是有些忐忑,因为她实在不敢想象,自己脑瘫的儿子还能读博士。
最终,这个曾经被认为“人生完了”的男孩,克服重重困难,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人工智能方向的博士。
就读博士期间,李麟青觉得学习上水到渠成,得心应手,除了“读万卷书”,他决定还要“行万里路”。
李麟青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30岁前走遍全球主要发达国家。说走就走,李麟青的执行力很强。依靠奖学金和论文稿费的收入,几年间,他跟随父母,或者与同学结伴,坐在轮椅上除游历了国内的新疆、青海、云南等很多地方,后来又去了瑞士、德国等20多个国家。一路的旅行及考察,不仅磨炼了意志,更是让李麟青大开眼界。
打造全景“无障碍地图”,人生逆袭
周游世界不仅让李麟青增长了见识,还令他找到了自己的事业方向,他的人生轨迹也由此改变。
游历中,李麟青发现在一些发达国家,街上自由出行的残障人士比国内要多得多。因为很多国外数字地图都有完整的无障碍导航功能。其实国内这些年已经建设了相当大规模的无障碍设施,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利用得并不好。
李麟青自己就是残疾人,知道对这个群体来说,外出是一件多么不方便的事情。他很清楚很多残疾人不敢出门,是因为他不知道到达目的地后是否方便,未知的迷茫,让他们特别没有安全感。李麟青一直研究的是人工智能方向,他打算做一款对残疾人特别有用的地图。
2019年3月,还在读博士的李麟青注册成立了公司,带领团队研发无障碍地图。开发这种地图,除了最普通的系统构成,支撑起一个导航最重要的就是收集数据。首先,李麟青选择从地铁入手。“苏州的地铁是近几年新建起来的,它的无障碍系统相对比较完善。”于是,李麟青和团队伙伴花两个月时间,研究设计苏州地铁的无障碍路线,并将所搜寻到的数据录入到无障碍地图中,实现了苏州地铁无障碍信息的全覆盖。
为了搜集数据,李麟青和同事们几乎跑遍了苏州的各个角落。普通轿车放不下电动轮椅,他出行基本靠地铁、公交,正常半个小时的路程,李麟青往往要花一个多小时。李麟青和同事陆续完成了上海和南京等地的数据采集工作。2020年12月,苏州市的全景模式无障碍地图问世了。
这款地图如今已在北京、上海、广州、苏州和南京投入使用,标注了10000多个无障碍设施信息点,涉及18000多个建筑。它具备全景导航、无障礙设施查询、语音播报等功能,大大提升了残障人士出行的安全感和便利度。
目前,在国内全景无障碍地图研发领域,李麟青的创业团队走在了前列。他希望用这种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方式,帮助更多的残障人士勇敢走出家门,走出方寸之间。该项目被列入2021年苏州市政府实事项目,正在江苏全省推广。李麟青也因此荣获第八届江苏青年五四奖章称号。
“脑瘫博士”李麟青,研发出国内全景无障碍地图的励志故事,很快登上微博热搜,阅读量高达9000多万。他还登上央视,并被《人民日报》评价“了不起”“树立了青春榜样”。
李麟青说,他要做的就是通过智能化手段,改变残障人士的生活,增强其幸福感和安全感,“无障碍地图不仅服务残疾人,还服务我们身边的老年人、孕妇,以及身体受伤的人,他们也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我们要让他们知道,无障碍地图就像一个爱心平台,可以随时随地引导他们去城市中温暖的角落。”谈起无障碍地图给残障人士带来的便利,李麟青感到非常充实,这也坚定了他和团队继续攻关的信心。
2021年6月22日晚,苏州大学又迎毕业季,浪漫的露天毕业典礼上,坐在轮椅的李麟青格外引人注目。目睹儿子成为苏州大学有史以来第一位获得博士学位的残障学生,坐在场内的母亲张沁湿润了眼眶。
早在几个月之前,苏州大学就邀请李麟青留在学院任教,做研究型老师。李麟青却决定自主创业。妈妈得知后非常担心,劝儿子做稳定的教师工作,利用空闲时间再创业。可是李麟青的想法异常坚定。他对妈妈说:“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顾了这头就顾不了那头。你一个手掌打出去,巴掌用的力是没有一个拳头出去的力足的。所以我只能很专心、很专注地把一件事情做好!”
如今,在社会力量的推动助力下,34岁的李麟青创业之路走得特别踏实。他计划在5年内,让全景式无障碍地图覆盖长三角地区和国内的一二线城市。此外还要在地图中加入帮助残疾人找工作和低价团购轮椅等辅具的功能。
为全国8500多万像他一样的残疾人提供更加翔实、便捷的出行指南,是李麟青为自己定下的“小目标”。他坚信这是一个社会价值很高的项目,他总是说:“如果被命运偷袭,最好的反击就是逆袭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