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癌神药真相

2021-11-19韩璐

21世纪商业评论 2021年11期
关键词:血液科淋巴瘤复星

韩璐

9月,一个普通的周五,上海瑞金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许彭鹏在家休息,手机突然频繁响起,电话、短信、微信不断,患者纷纷询问:120万元一针,能消灭癌细胞的治疗到底是什么?

医院领导也来电说,传言血液科120万元治好了肿瘤,问他究竟怎么回事?医院总机一下子收到上百个咨询电话,问题无一例外:能不能来做CAR-T?

许彭鹏特地下载了抖音,发现“一针120万的抗癌神药”“两个月癌细胞清零”等视频被高赞,一条视频光点赞量就破了百万,事情在迅速发酵。

几天前,全国首例CAR-T治疗患者出院,就在瑞金医院血液科接受的治疗。

2019年,这位患者被确诊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4期,预后评估为中高危,风险大易复发。今年初,患者做胃镜复查时,再次发现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癌症复发。

6月下旬,复星凯特的CAR-T产品“奕凯达”(阿基仑赛注射液)获批上市,这款中国首个获批上市的CAR-T细胞治疗药品,其获批的适应症正符合,患者及其家属决定尝试CAR-T治疗。

治疗流程历时2个月,从6月30日启动,8月26日患者正式出院,成为全国第一个CAR-T治疗案例。

中国的癌症患者,迎来一种全新疗法。

“清零”的底细

奕凯达入华的历程,走了4年有余。

2017年10月,美国FDA批准了全球两款CAR-T 药物上市,一款为诺华制药的Kymriah,另一款即凯特制药的Yescarta,用于治疗成人复发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同年4月,复星医药与凯特制药就合资成立复星凯特,引进Yescarta,从零开始做技术转移,递交申请再到临床,直到2021年6月,中国版Yescarta获批上市。

自从CAR-T获批以来,因其满足了对部分肿瘤治疗(尤其是B细胞恶性血液肿瘤治疗)的临床需求,医学界报以很大期待。

一项“ZUMA-1”注册Ⅱ期临床试验表明,参与的101名大B细胞淋巴瘤受试者——他们经一线或二线标准治疗无效或复发,仅一次性回输Yescarta,超过80%以上获得响应,超过1/3的患者持续完全缓解(即肿瘤代谢和影像呈阴性),受试者中位随访4年的总生存率为44%。

复星医药首席战略官、复星凯特董事长梅璟萍表示,就复发难治性淋巴瘤患者来说,一般中位数生存期本只有6个月;Yescarta至获批,已用于5000多例患者,从全球回访的数据来看,4年时间持续缓解的患者比率将近一半。

“这真的是生与死的差异!”梅璟萍说。

当国内首例患者出院,癌细胞“清零”的消息一出,患者及其家属,自然满是兴奋和热情。

“我们评估治疗效果,一般是影像学评估,从医学的专业角度,至少我不太敢直接说‘清零。”许彭鹏很是严谨。

他解释说,淋巴瘤为全身性的系统性疾病,属于生长在淋巴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一旦发病,肿瘤会随淋巴的管路,可能出现在全身各个部位;现在,只是PET-CT的影像判断,患者已无病灶,胃黏膜的情况也在明显好转。

而在一般人看来,癌症病灶消失,也實属“神奇”,这和CAR-T细胞治疗的机理有关。

人类血液由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组成,其中白细胞可帮助人体抵御外界的感染。而T细胞属于白细胞的一种,可及早识别、消灭人体内恶变的细胞,在肿瘤免疫中至关重要。

有的人之所以患癌,因为其T细胞功能往往不健全,不能识别或者消灭恶化的肿瘤细胞。

CAR-T治疗,就是想方设法改造T细胞,使之从冷漠无力的“旁观者”,变成杀伤肿瘤的“特种兵”。

复杂的疗程

“打一针,120万”,这是关于CAR-T疗法最抓眼球的点了。

奕凯达的治疗,确实仅需一次静脉输注,无需重复给药,然而,“一针”的描述夸张了一点,也过于简化。

“这一针不是普通的一针。”许彭鹏解释,CAR-T不同于常规注射的几毫升药水,而是一套复杂的治疗方式。

“68毫升的一袋液体,先从病人体内提取淋巴细胞,再到实验室生产,最后再输回患者体内,全过程经过了上百人的努力。” 许彭鹏说。

CAR-T利用了病毒机制,将能与肿瘤结合的一段基因序列,以病毒感染的方式释放到T细胞当中去,使它可杀伤肿瘤,之后在实验室,将这段修饰过的T细胞在体外扩增,达到一定数量后,再回输到患者体内。

治疗实践之所以难,难在“一定数量”的控制。

T细胞数量太少,不足以杀伤肿瘤:如果太多,可能形成强的毒副反应,如发烧、手抖等,甚至出现意识或者表达、定向力方面的障碍。因此要经过多次临床研究,一步一步确定最佳治疗剂量。

“刚开始做CAR-T临床试验,我们非常谨慎,经验都少。现在大家的经验越来越多,全国越来越多中心都能较好地应付相关的毒副反应。”许彭鹏告诉《21CBR》记者。

与传统药物相比,CAR-T属于完全定制化的治疗方式,原料即患者自体T细胞,一个患者有一个单独的生产批次,“量身定制”,末线病人可能只有一次制备和治疗机会,成功率要求高。

从CAR-T细胞采完到制剂完成,一般需两周左右的时间。由于制剂来自患者自体的淋巴细胞,在临床上,CAR-T疗法也被称为“活的药品”。

患者在接受CAR-T治疗后,通常再住院一个月,经过PET-CT检查,达到了医学上“完全缓解”后才能出院。

120万一针

每批次的CAR-T制剂,要求严格的质量检测,需建立严谨的鉴别链和监管链。

“一个患者就是一条生产线,制备难度要求企业用最高的标准。”复星凯特CEO黄海告诉《21CBR》记者,复星凯特的工厂,员工数在160人左右,其中有71人是抓质量的,每一个患者的制剂生产,平均有7名工厂员工为之服务。

高标准、严要求、定制化,CAR-T的成本,就成了商业化路上的一道坎。

《21CBR》记者采访相关人士表示,加上检查费用、期间费用等,奕凯达一次完整CAR-T疗程,总花费在150万元左右。

一剂注射针剂,价值百万!昂贵是CAR-T的一大标签。

其实,美国FDA已批准了五款CAR-T疗法,包括之后的吉利德凯特Tecartus、百时美施贵宝的Breyanzi和Abecma,其定价区间在37.3万-47.5万美元之间,单次治疗费用折合人民币,均超过240万元,高的在300万元以上。

奕凯达后,国内药明巨诺的CAR-T产品“瑞基仑赛注射液”也已获批,有消息称,国内第二款CAR-T产品的定价,会略高于奕凯达。

奕凯达定价一针120万元,实则是最便宜的CAR-T治疗药物,大体相当于全球同类产品的一半。

“奕凯达的生产技术和材料都从国外进口,标准与国际一致;成本上,我们也在努力,尽可能提高可及性。”黄海表示,作为“1对1”的个人定制产品,CAR-T的定价受限于高昂的研发、品控和生产成本。

然而,高价也有其他的对比视角。

“如果一次性输注,能够治愈,总体的治疗费用是有科学依据在的。”黄海认为,一般治癌用药,单次用药花费固然低,可用一次药一次疗程,连续多个疗程,整体费用也不低。

复星凯特希望,通过患者援助计划和创新支付模式,减低患者成本,也在尝试自主研发新工艺,提高未来产品的可及性。

据悉,奕凯达已纳入商保产品,部分可100%全额赔付,也进入长沙惠民保、苏惠保的保障范畴。

在长沙,惠民保最高报销50万元;在苏州,普通参保人员可报销70%的治疗费用。

适应症的拓展

从作用机理上,CAR-T疗法有机会应用于很多癌症。

现在,奕凯达的场景非常局限,只能用于复发难治的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后者最常见的为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簡称NHL)。

2018年,中国新发NHL病人88090例,60%-70%的初患者,能以一线标准的化疗或者靶向方法施治,且大部分药物已经进入医保,负担相对可控;复发难治、可考虑CAR-T治疗的,一年预估只有1万名患者。

“我们会看患者的病史,判断是不是复发难治,也要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判断适不适合使用CAR-T方案。” 许彭鹏表示。

比如,有些病人的肿块特别大,一旦肿瘤溶解,可能发生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淋巴瘤可遍布绝大多数人体部位,包括脑、心脏、肺、胃肠道等,一些位置特殊的肿瘤,CAR-T治疗会引发风险。

奕凯达在中国上市仅3个月,瑞金医院是第一家将CAR-T商业化落地的医院,许彭鹏所在的血液科,2017年就开始做相关的临床试验。如今,有10例以上患者,正在或者已接受CAR-T治疗。

黄海透露,复星凯特计划,在年底前,奕凯达进入全国70家省级最大综合医院的血液科和淋巴瘤科,当前初步完成了50家,包括上海中山医院、上海肿瘤医院等。

CAR-T将迎来更多治愈的患者。

“奕凯达的第二个适应症惰性淋巴瘤已获临床批件,针对其他血液瘤的产品,也已启动技术转移。”梅璟萍表示,从血液瘤开始,复星凯特正尝试拓展适应症,向胰腺癌、肝癌等实体瘤领域拓展。

据悉,国内首例缓解患者出院后,11月底会回到医院再做一次检查,以定期评估疗效。“如果出院3个月后,患者还是完全缓解状态,大概率可长期持续缓解。” 许彭鹏告诉《21CBR》记者,包括血液科在内,瑞金医院很多科室的门诊处,仍在不断收到关于CAR-T的各种询问。

猜你喜欢

血液科淋巴瘤复星
以皮肤结节为首诊表现的滤泡性淋巴瘤转化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
淋巴瘤为什么不叫“癌”
改良简易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量表确定高危跌倒人群对预防血液病患者跌倒的影响研究
肿瘤专家眼中的癌症治疗
血液科化疗药物外渗导致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
血液科患者感染危险预见性护理
无误解无伤害关于淋巴瘤,我们只要正解!
人性化护理应用于血液科患者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