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建立“家庭-学校-社区-高校”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新模式
2021-11-19李生萍
李生萍
摘 要:留守儿童是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建设所形成的产物,随着时代发展,该群体日益增长。加强对留守儿童志愿服务工作的优化,构建“家庭-学校-社区-高校”的全新服务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目前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家庭、学校、社区、高校四个方面开展服务工作的实施建议。
关键词:留守儿童;志愿服务;“家庭-学校-社区-高校”模式
随着留守儿童人数不断持续增加,针对留守儿童制定的关爱服务工作已经取得一定程度的效果,然而,由于缺乏系统性的较为成熟的工作机制,其工作效率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在此背景下,相关地方部门和工作人员应重视这一情况,对留守儿童的现状以及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关爱服务工作。积极探寻相关工作路径,完善相关机制,从而促进留守儿童服务体系得到有效加强和改善,进而更好的服务于留守儿童。
1.目前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
家庭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关系到儿童能否健康成长,而对于留守儿童来说,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只有老人或长辈照顾生活起居,对儿童智力发育、心理素质等方面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
1.1智力发育
儿童时期是成长过程中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的儿童,应该通过和外界环境的不断接触,了解生活中的各种新鲜事物,对于自身存在的各种疑问能够得到及时正确的解答,进而加强儿童对成长环境的了解,进而建立健全自身的智力发展水平。然而,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缺少父母长期陪在身边,会造成儿童缺少交流和沟通的对象,针对各种疑问难以得到及时解答,进而逐渐丧失对身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致使儿童在智力发育方面存在缺憾。
1.2学习成绩
学习成绩往往和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息息相关,但也离不开家庭教育对儿童的影响,留守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然而由于各种客观因素,导致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致使留守儿童对学习逐渐丧失兴趣,学习成绩无法有效提升[1]。
1.3心理素质
大多數留守儿童在幼儿时期就已远离父母,并由家里老人或其他亲戚照顾,与长辈之间存在交流的隔阂,又由于长期不能和父母进行有效的交流,致使留守儿童产生孤独感,这种环境会导致留守儿童产生自卑、内向、胆小等心理,影响着儿童心理正常发育。
1.4价值观念
儿童时期是成长过程中形成人生价值观念的重要启蒙阶段,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可能并不了解人生价值观念的意义,但家长和学校可以通过言传身教或正确的引导,让幼儿了解道德观念。多数留守儿童都是家中老人照顾,老人在照顾儿童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由于“隔辈亲”或心疼儿童缺少父母陪伴就溺爱儿童的情况。或是由于儿童长期在家中,接触的外界环境较少,容易轻信他人。长时间处于这样的成长环境中,容易让幼儿形成逆反心理,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从而影响儿童的行为品德素养。
1.5行为习惯
留守儿童普遍具有缺乏自我约束、管理能力的情况,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缺少部门、机构、个人对儿童行为习惯的约束和正确的引导,致使其行为不断恶化。留守儿童之间相互影响的情况也较为严峻,导致留守儿童间经常发生违反校园纪律或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举止。
2.建立“家庭-学校-社区-高校”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模式的具体策略
2.1建立留守儿童父母与儿童的长效连接
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家庭环境对儿童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关部门应让家长意识到,重视家庭教育对儿童产生的各种积极影响。在外务工的家长也要有意识的经常联系留守儿童,建立长期有效的连接和沟通,积极关注和解决儿童可能或已经出现的各种问题。家长应积极利用现代多样化的联络工具,如微信、电话、QQ等,通过语音或面对面视频等方式与儿童进行交流和沟通,养成定期回家看望的习惯和规律。面对儿童的成长,父母应多些耐心和包容,给予更多的心理慰藉,让儿童充分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对于儿童看护人员,也应充分发挥家庭成员的作用和意义,重视对儿童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的关注,最大限度为儿童创造一个健康的家庭成长环境,从而促进儿童健康成长[2]。
2.2学校重视教育教学理念和目标
学校在留守儿童的教育教学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重视对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关注。教师培训环节融入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培训项目,并将其列入教师教学考核管理工作中,构建一支具有高素质、高能力的教师队伍。鼓励教师在校期间能够充当家庭成员的角色,照顾儿童的生活、学习以及心理疏导等工作。定期开展生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活动,改善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由于父母缺失造成的不良影响。学校还应注重对关爱服务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设立心理咨询室,关注学生的心理发育和成长情况。除此之外,教师应与儿童家长建立连接,将儿童在校期间的情况定期和家长汇报,关注儿童学习成绩的同时,也要重视对儿童心态变化的关注,从而引导家长对儿童成长的关注。
2.3完善社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设施
建立留守儿童社区管理联动机制,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建档工作,根据儿童实际情况进行及时的数据更新,着重加强特殊留守儿童群体的关注度,让留守儿童群体能够享受公共财政资源为其带来的帮助。社区可以为留守儿童定期举办多样化的活动,如生活技能比拼、学习互助小组、节日庆典活动以及爱好能力比赛等。让留守儿童在多样化的活动中,感受快乐以及关爱。社区还可以建立阅览室、文化活动中心等场所,并购进必要的设施和器械,根据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和人数,配备对应的专职人员,积极开展定期的关爱服务活动。除此之外,加大留守儿童教育意义的宣传工作,让更多人了解关注并帮助留守儿童的意义。
2.4建立高校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的长效机制
高校具有雄厚的教育师资和人数众多的人才队伍,对开展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是极为有力的保障。首先,高校想要确保留守儿童的关爱服务工作能够高效开展和进行,就要着手建设专门的相关组织推动各项工作有序进行。比如由高校领导带领,各组织部门、教学人员构成工作领导小组,保障关爱服务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其次,高校可以建立科学有效的儿童关爱服务管理制度。在学生群体中选拔人才参与当地的留守儿童服务工作,并构建日常项目管理、保障管理等制度。再次,构建完善的德育教育机制,加强全体工作人员的德育素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服务团队。最后,优化考核机制,创建多层次、多方面的工作评价体系,保障工作人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质,加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的效率[3]。
结语:综上所述,新时代城镇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不断推进的背景下,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模式应遵守“共建共治”的协作原则,统筹各个部门和社会关系,为留守儿童构建健康的成长环境。鼓励家庭充分发挥对儿童的成长的关键作用,落实家庭引导环节;加强学校对儿童的优质教育和正确的引导;提升社区对儿童的关爱服务,发挥其基础作用,完善相关服务制度和设施;连接地方高校发挥其本土优势,构建专业化的工作服务模式。从而全方位的关注和保障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高媛.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下的陕西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构建[J].家庭生活指南,2019(06):289.
[2]彭晓刚,陶进.贵州毕节市:创建“3444”模式 健全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J].社会福利,2018(10):42-44.
[3]陆新华.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与地方高校关爱留守儿童服务体系的研究[J].农家参谋,2017(22):107-108.
郴州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校级重点资助项目《大学生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工作站”构建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Czzyktzd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