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停机位资源管理策略研究
2021-11-19高俊霞
摘 要:航后超容、机位短缺是部分国内大型机场面临的突出问题,严重制约着机场运行安全和民航业发展。本文以长沙机场为例,分析了停机位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从挖潜增效、截流减量、杠杆调控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停机位资源紧张情况下的管控方法。旨在为国内外机场管理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机场;航空器;停机;运控中心
自2019年夏秋航季起,长沙机场过夜运力持续增加,航后过夜停场航空器数量超过机位资源数量的矛盾开始显现。2020年随着新冠疫情国内形势好转,本场航后超容的情况再度出现并较2019年更为突出。虽然长沙机场计划在T3建设后增至162个停机位资源。但是增补停机位资源耗资大、建设周期长,而且在机位以超负荷运行的日常现状下见效较慢。
“增补停机位资源难道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吗?”长沙机场运控中也在积极寻找答案,在对空管、航空公司、地服部门调研时发现,停机位资源管理存在大量问题有待解决,如飞机过夜停场超容、优势停机位周转率低、航空器摆放区域混乱等。
如何在过夜停场超容情况下提高优势停机位周转率,减轻航空公司保障压力?如何降低停机位分配的随机性,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运行冲突?经过对日常停机位相关数据进行研讨,运控中心AOC重新制定了停机位资源紧张情况下的管控方法,并创新制定了“开源、截流、调控”措施。
1 挖潜增效
首先,根据2座航站楼运营特点,不仅将各航空公司航班分别安排至固定区域进行分区管理,而且将北远、南远机位分别划设至T1、T2分属的航空公司,便于各航空公司航班集中保障,释放行车道、人力及设备资源,提高了周转率。
其次,结合当日航空器起降方向、空管发布方向性限制,将出港航班停放区域按照航线、航站楼对应远机位进行划分,将航班分配至距相应跑道较近的机坪保障,重新制定机位分配方案。为了让更多航班停放在近机位,长沙机场运控中心深挖航空公司保障资源,协调将时刻合适的早出港从远机位拖曳至近机位出港,同时将时刻合适的进港航班先安排停放在近机位,待下客后再拖曳至远机位停放。
再次,长沙机场机位受机型、航班性质等限制因素,无法停放在近机位的航班每天约有30余架次,长沙机场联合航空公司、机场各保障单位优化旅客及货物保障流程,提前一天制作次日计划后将航前早出港远机位登机口、“U”型区域航空器错峰分配,同时在不影响安全的前提下允许货运在临近机位摆放货物,加快航班保障进程,提高机位的周转率。
2 截流减量
为了控制过夜飞机数量,长沙机场运控中心制定并向公司提交了《关于长沙机场航后超容的风险报告》,并建议建立审批机制审批过夜航班计划,对各公司过夜飞机数量进行限制。另外通过发布航行通告直接拒绝接收非紧急备降以外的航班,从根源上杜绝航后超容带来的系列风险,不接收超容过夜运力,控制运行源头,减少过夜停场航空器数量,减轻资源紧张带来的运行压力。
3 杠杆调控
为了保障开源节流的实施效果,以长沙机场运管委为基础,运控中心AOC实时履行运管委航班调整措施;以每周五长沙机场驻场单位运行协调会为平台,围绕航空公司放行正常率、航空器关舱门正常率等指标汇报;以公司市场部为助推器,结合航班时刻执行率等维度制定评价指标,并完善运管委相应机制。根据各航空公司完成指标情况,酌情分配使用优势近机位资源。通过资源杠杆调控,不仅可以改变以往机场经常遭航空公司质疑的被动局面,还能促进航空公司挖掘自身潜力,在提高保障效率的同时提高优势停机位的周转率。
长沙机场运控中心AOC在运行资源有限、短时间内无法增补停机位资源的前提下,及时调整资源管理战略,向内挖潜,优化资源配置,有效保证了运行顺畅。2020年1-7月份,在全国疫情导致很多航空器停场的情况下,航班跨岛调整率同比下降4.76%,航班靠桥率同比增加了0.24%,出港航班平均滑行时间同比减少了0.91分钟/架次,早出港航班拖曳靠桥架次增加了331架次。相信新的措施采取后将会开启机位使用新局面,减轻运行压力。
未来,长沙机场运控中心将不断探索停机位资源管理模式。如何有效整合航线网络、航班时刻和停机位资源,进一步提高停机位资源利用率,发挥资源杠杆的推进作用,助力空管、航司、机场一体化协同发展,实现战略合作和协同共赢,我们将不断努力前行。
参考文献:
[1]张晨, 胡思. 基于后效晚点时间的机场机位容量评估研究[J]. 物流技术, 2007(09):77-82.
[2]朱世群. 大型机场机位实时调配问题的研究[D].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7.
[3]XU Yong-lei, ZENG Wei. 基于遗传算法与强化学习的机场机位分配问题研究[J]. 新一代信息技术, 2019, 002(002):15-24.
[4]周晓宁, 王凯, 赵志奇,等. 基于航空排放的机场停机位分配优化[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9(30).
[5]刘畅, 石丽娜, 亓洋洋. 机场停机位分配问题仿真优化研究综述[J]. 智能计算机与应用, 2019, 009(005):P.125-130.
作者简介:
高俊霞(1989-),女,山西阳泉人,硕士,空中交通管理中級工程师,研究方向:自由飞行、碰撞风险模型研究、机坪运行安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