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机电类专业综合实践课程改进探索
2021-11-19朱斌彬
朱斌彬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制造技术不断涌现,但是在学校实践教学中,仍然沿用传统的项目进行教学,不利于学生对新技术的了解和掌握,同时,长期不变的项目会使学生实践兴趣降低,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探索了一种制作六足机器人的项目,为实践项目的改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机电;实践课程改进;仿生六足机器人
1研究目的
近年来,新的工业技术不断涌现,例如3D打印技术、运动控制方法等,这些新技术已经在很多高新技术公司中应用,同时对掌握新技术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另一方面,学校的实践课程近年来变动较小,仍然以传统的加工(数控车、数控铣等)和电气元件的焊接为主,学生对实践操作课的兴趣降低,同时学生对新技术的接触较少,不利于毕业后的实习和工作,针对这一现状,以六足机器人的制作项目为基础,仿照企业产品的制作流程,从前期的调研和资料收集到样机设计、加工,到最后的调试贯穿于整个项目当中,让学生体会整个产品的设计流程。将整个项目进行模块化分解,整体分解机械和控制两部分,控制部分又分解为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织学生分组,每组学生中包含机械担当、硬件担当和软件担当等几个角色,这样时学生合作完成整个项目,而且在项目实施中让同学们体会到了合作的重要性。
2项目实施
2.1前期的调研和资料的查找
学生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多种途径查找资料,了解六足机器人的研究现状,工作原理和常用的控制方法,与《文献检索》课程相结合,检验学生对专业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等)的使用能力,锻炼学生对资料的收集和汇总能力。
2.2机械模块的设计和制作
每个小组的机械担当对六足机器人的机械部分负主要责任,机械担当主要来自于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数控技术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根据前期搜集的资料和老师的指导绘制六足机器人的三维模型,主要考察学生对三维设计软件(SolidWorks、UG、pro-e等)的掌握能力和熟练程度,三维模型完成后,要进行模型的优化,对主要部件进行受力分析和校核,对强度薄弱环节进行优化,由于高职类专业学生力学知识学习较少,这部分内容主要由老师指导完成。三维模型确定以后要进行二维工程图的绘制,主要考察学生大一学年《机械制图与CAD》的知识,涉及零件的表达方法、尺寸的标注等等。这部分内容细节比较多,图纸的小错误也比较多,需要老师耐心的指导,同时学生也可以从错误中不断改善。零件的图纸完成以后,选择采用3D打印的方式对零件进行加工,3D打印对于小批量零件的生产非常有优势,在实施过程中也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和完成后的成就感。加工完成以后进行机械部分的组装。整个机械模块将《机械制图与CAD》、《三维建模》、《机械制造基础》和《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进行串联,是学生对专业课知识进行回顾和进一步的理解。
2.3控制模块的制作
控制模块分为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由硬件担当和控制担当负责,学生主要来自于电气工程、自动化、机电维修等专业。
硬件部分主要包含控制电路板的选型、驱动电机的选型、电源的选型等,在实施过程中学生要会识读控制电路板的原理图和接线端子等,要分析驱动需求(18个舵机需要18路PWM信号)和人机交互需求(遥控器的接口,手机控制蓝牙的接口),同时进行驱动原件的选型,要熟悉常用的伺服电机特点(步进电机、直流电机、舵机等),并能够进行功率的计算,根据功率选择具体的驱动原件型號,进一步进行电源的选型。硬件部分主要考察《电工技术基础》、《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等课程。
软件部分主要进行控制程序的编写,学生要根据机器人的行走步态确定控制逻辑,完成控制流程图的绘制,根据硬件电路板编写详细控制程序,软件部分主要考察《C语言编程》、《单片机应用技术》、《PLC应用技术》等课程。程序的编写是一个难点,在编写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错误,在指导课程的过程中要本着鼓励的原则,耐心的帮同学们解决问题。
2.4整机调试
机器人是一个机电结合的复杂系统,完成一个机器人的制作并正常运行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在机械模块和控制模块完成以后要进行最终的整机调试,调试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机械部分常见的连接件松动、硬件电路板的虚焊等等,在调试的过程中指导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解决问题,同时在学生解决不了时给与帮助。
3总结
在六足机器人项目综合实践课中,需要组织各个专业的学生组成合作小组,在教学组织的过程中存在一定困难,同时仿生六足机器人项目与以前传统的实训项目相比难度加大很多,很多同学不适应,完成率有所下降,相信随着对项目的熟悉程度的增加,完成率会逐步提高。同时积极方面,大部分同学都对六足机器人的制作具有极大的兴趣,操作积极性明显提高,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也促进了同学们各个学科之间的交流,增强了合作意识。
参考文献:
[1]周海,叶兵.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装备制造技术,2017(09):47-49
[2]王晨涞.论多足机器人多元研究方向.中国设备工程,2018(02):153-155
[3]刘庆运,景甜甜.六足机器人及其步态研究规划进展.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9(07)
[4]陈香香.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之路.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15(2):14-16
本文系山东商务职业学院院级课题“仿生六足机器人移动平台”项目编号:2017SWZR09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