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森林火灾诱发因素及防控措施
2021-11-19胡大春胡大荣陈开伟
胡大春 胡大荣 陈开伟
摘 要 森林火灾的发生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有关。自然因素会受到当地气候环境、植被特点、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而人为因素主要与疏忽所致的安全隐患有关。因此,为预防森林火灾,相关部门应重视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建立健全森林防火管理制度,加强当地火源管理,构建森林火灾预警系统,完善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消防应急处理能力。
关键词 森林火灾;诱发因素;预防;扑救
中图分类号:X4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6.015
森林是宝贵的环境资源,具有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林木种植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在森林植被生长期间,其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森林中树木相连,一旦发生火灾,将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因此,针对森林火灾诱发原因,相关部门应制定系统的火灾预防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火灾发生的概率。
1 森林火灾诱发因素
1.1 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整体自然环境和具体因子的影响。1)从自然环境的情况来看,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温室效应加剧,对于森林环境而言,太阳照射强度大,植被温度较原先更高,林木自燃风险加剧[1]。另外,在雷雨天气、岩石崩塌等灾害的影响下,可能引发电击起火、岩石和树木的撞击起火等。2)从具体的自然因子来看,森林环境中地被物很多,大面积的落叶、枯枝、果实等地被物积累越多,越容易引起火灾。针叶林和阔叶林叶子形状有差异,内部所含水分也不同,针叶中含有大量油脂成分,而阔叶则水分充足,因此两种林分的火灾风险也不同。此外,土壤因素、坡向因素也关系到温度、干湿度,与森林火灾有一定关联。但从整体上看,自然因素虽具有不可控性,其发生的概率也相对较低。
1.2 人为因素
引发森林火灾的人为因素可根据是否与生产有关进行划分。在林业生产活动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对火源的使用,如烧垦、烧荒及积肥期间都有一定的火灾风险。而非生产性的火源主要体现在人为疏忽所致,如携带火柴、打火机进入森林,在林区吸烟、燃放烟花,都是严重的安全隐患。而且在生态旅游备受青睐的今天,前往林业生态区域的游客与日俱增,部分食品、用品也具有火灾隐患。相对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引发的森林火灾比重较大,而森林火灾一旦发生,会形成大面积燃烧,扑灭极其困难。
2 森林火灾的预防举措
森林火灾问题重在预防,需要人防与技防相结合,相关部门要开展广泛的宣传,增强群众的森林防火意识;健全森林防火管理制度,加强当地火源管理,构建森林火灾预警系统;完善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储备防火物资,提高消防应急处理能力,全方位规避火灾风险。
2.1 增强森林防火意识
社会各界应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群众的森林防火意识。例如林业和乡镇(街道办)要结合所属辖区实际,定期组织森林防火宣传活动,通过广播、电视、网站、微信公众号平台、宣传车、宣传册、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讲解森林火灾的危害性及人为因素引发森林火灾所需承担的法律责任,使群众认识到自身应承担的责任[2]。当前,新媒体在宣传的时效性、广泛性、互动性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相关部门应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向群众介绍生动的案例,引导当地群众及游客自觉遵守森林防火要求,保障森林安全。
2.2 健全森林防火管理制度
根据我国《森林防火条例》的规定,各级政府应肩负起森林防火的领导责任,并组织相关部门落实防火具体工作。各地林业部门和应急管理部门应在政府指导下,健全森林防火管理制度,明确森林防火的工作内容,指派相关负责人,加强工作考评。在日常森林管理的基础上,对于进入山区林区的车辆及人员,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检查,确保无火种和风险源才能允许车辆及人员进入。在大范围的森林防火监督管理工作中,林业部门要确保瞭望塔、电台等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转,实现全天候执勤监督,每班管理人员详细记录值班信息,按时向上级汇报。林区应指派专人负责每天的巡逻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与火灾相关的自然、人为因素,做好检查记录。政府部门也要不定期抽查防火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对落实不力的单位追究其法律责任。
2.3 加强当地火源管理
除平日的监督检查外,对于火源的管理也是规避森林火灾的重要环节。由于各地生态旅游的日益繁荣及节假日庆祝活动的丰富,很多火源风险必须得到及时管控,只有户外具备消防灭火条件、安全的消防隔离线、有专人看守及适宜的其他条件时,才能允许使用火源。因此,户外用火应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不能有任何疏漏,从而有效降低森林火灾的发生率。林业部门和乡镇(街道办)、林区单位要协调配合,在森林各个区域安排专人值班,认真检查户外用火情况,确保户外用火符合规定与审批程序。特别是在重点防护区域和时间段,如清明节、春节等用火较多的时期,林业部门和乡镇(街道办)、林区单位要加强监督检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避免不合规的用火行为带来火灾隐患。
2.4 构建森林火灾预警系统
森林火灾的预防需要综合考虑自然、人为方面的诸多因素,在完善森林监督检查的基础上,林业部门要善于借助信息技术的巨大优势,构建森林火灾预警系统。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监测、识别、数据分析工作取得巨大飞跃,森林火灾预警系统可使用智能化设备自动收集和火灾相关的指标、数据,如遇火灾风险,可立即通报给相关部门。如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对各地森林火灾信息的全面分析,从气候变化、温度监测、植被种类分析、土壤地质、旅游信息等数据中发现高风险问题,便于林业、消防等部门及时做好应急管理,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火灾预防措施,规避火灾风险[3]。
2.5 完善防火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保障,林区植被数量较多,连接紧密,因而需要配备充足的消防设施。1)从林木种类的选择上,林业部门要注意选择防火性相对更强的林木,在重点地带建立生物防火林,将生物防火林带与林业资源进行划分,以减缓火势的蔓延。2)在林区道路和硬件设施方面,林业部门要实施科学的规划,使林区道路适宜疏散和救援,根据林区的实际情况,配置充足的消防灭火设备,修建消防水池、安装监控等。3)辖区的输电线路也和森林防火工作密切相关,要加强隐患排查,如果输电线路老化,不仅影响日常监测,也会增加火灾风险。所以,林区应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按时检查输电线路,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线路,应及时加固或更换。
2.6 提高森林火灾应急处理能力
森林火灾所产生的影响范围广,扑救难度大,积极开展消防演练,提高森林火灾的应急处理能力,有助于降低火灾影响。应急、消防部门应结合辖区森林特点,制定专业化的培训方案,提升火灾扑救效率,并经常组织消防演练,促进各单位的协调配合。同时,林区内的工作人员及家属也应深入学习消防安全知识,了解森林火灾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林区可邀请消防人员给予专业的讲解和指导,教授职工使用各种消防设备设施,并在培训结束后实施技能考评,不断提高职工的消防技能水平[4]。
3 森林火灾的救援方法
3.1 直接灭火
森林火灾发生后,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尽快调动人力物力开展直接扑救工作,按照“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方针科学指挥,组织人工进行扑打扑救;同时,要加强对火场形势的分析研判,调整优化扑火方案,积极协调直升飞机参与扑救,根据天气情况适时开展人工降雨作业。1)直升飞机洒水堵火头、悬崖陡峭、火势蔓延速度快等地段,为人工扑打创造有利条件,通过地空配合有效控制火势。2)人工降雨是通过对云层进行催化来实现降雨的目标,可以根据燃烧区域定位,在短时间内迅速灭火。人工降雨的优势还在于融合了尿素、干冰、碘化银、硫酸铵等催化剂,较常规降雨有加速灭火的作用。3)可借助飞机喷洒灭火药剂,如磷酸胺类、氯化物类,使森林燃烧区域的火势得到控制。4)在适当的情况下还可采用洒水车洒水,增加可燃物湿度,降低着火点;在一定的远距离产生逆风后,迎面点火,两股火势的碰撞也具有灭火效果。
3.2 创建隔火带
隔火带是利用人工组建的隔离带,将火势控制在一定范围。例如,将一定区域的树木和杂草清除后,由于没有足够的可燃物支持,火灾的蔓延也会得到控制。必要的时候可使用爆炸手段创造生土带,生土能够阻挡火势蔓延,减缓火灾发展的速度,使火势到达隔火带时逐渐熄灭[5]。
4 结语
从森林火灾的诱发原因来看,虽然包含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但总体上人为因素仍然是主要原因,尤其是对火灾风险的忽视,常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因此,森林火灾的防控首先应增强社会各界的防火意识,相关部门也应健全管理制度,提高消防安全管理能力,进而实现对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
參考文献:
[1] 吴东旭.森林火灾的预防与扑救策略[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20,43(6):48-49.
[2] 刘开忠.增强防火意识 做好森林防火工作[J].中国林业,2011(17):35.
[3] 闫鹏,赵彦飞.我国森林火灾消防防控对策[J].中国应急管理,2020(5):38-39.
[4] 施运慧.森林防火管理及林业生态安全的探讨[J].今日消防,2020,5(8):88-89.
[5] 芦亚娟.森林火灾诱发因素及防控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21(7):106.
(责任编辑:刘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