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视域下“1231”课例研修模式的构建

2021-11-19姜宏伟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技术互联网+

姜宏伟

摘    要:在互联网背景下,加强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并以此为基础构建高效的课例研修模式,将会推进教师专业向着更加良好的方向发展。本文根据本地教育教研实际情况,阐述了“1231”新型课例研修模式的创建、做法和经验,加强了对教师课堂教学、研评议课、教师信息化应用等能力的综合培养,为促进“互联网+”视域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研培工作新思路。此课例研修模式有两大特点:一是改变了各校线下单一的课例研修方法,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引领区域教师联通课上、课中、课后,扩展教学时间和空间的活动范围。二是对疫情期间片区研修形式进行了创新与思考,将教师研修活动和研修管理同步迁移到网上,提升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研主题、教学行为与信息化的融合,扩大了课例研修引领的辐射范围。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课例研修;教师专业发展

作为教研领域中的重要内容,课例研修不仅关系到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还影响到学校的未来发展,开展高效的课例研修活动,将会推进教师专业向着更加良好的方向发展。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想要达到这一目的,则需要加强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并以此为基础构建高效的课例研修模式,以加强对教师课堂教学、研评议课、教师信息化应用等能力的综合培养。作为教师研训部门,我们从本地教育教研实际情况出发,创建了“1231”新型课例研修模式,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实践、反思和沉淀后,初步总结出一些做法和经验,为促进“互联网+”视域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研培工作新思路。

一、“1231”新型课例研修模式产生背景及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部分中小学校的校本研修一直存在单打独斗、互不相干的问题,很难形成合力,严重阻碍了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之路,这个问题在我市教育发展中尤为突出。嫩江市是县级市,地广人稀,辖区面积1.51万平方公里,拥有共计50所中小学校(含原农垦九三局16所学校),4200多名教师。调查发现,城乡学校发展不均衡,教师平均年龄偏高,部分教师观念陈旧、职业倦怠、教学技能单一,缺乏专业发展内驱力。很多学校校本研修流于形式,缺乏研修氛围,大部分教师不善于积累经验,对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缺少专业指导和同伴互助。采用什么样的教师研训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急需破解的难题。

新时期,教研要站在新高度,解决新问题。课堂始终是教师发展的主阵地。2019年开始,我们聚焦课堂教学创建“一课两讲三研一提升”(简称1231模式)常态研训方式。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作为工作原则,又对“1231”精准教研模式进行了与时俱进的创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1231”新型课例研修模式实施策略及特征

1.内涵

“1231”全称是“一课两讲三研一提升”,是基于课堂教学的片区研训模式。将全市中小学划分10个片区,每个片区5~6所学校,一个片区设有1所基地校。“一课两讲”即同一节课由同一名教师在基地校的两个平行的教学班进行两次授课,“三研”指活动期间教师开展3次滚动式研磨活动。在3次研磨的基础上由教研员进行引领,总结经验、固化有效策略,达到最后的“一提升”。

2.实施

第一步是“一研”。一研称“靶子课”,侧重“研”。教研员利用网络引领和片区学校深入,引领片区教师线上和线下结合进行集体备课,主要是解决预设问题、发现新生成问题,教研员和教师们共同完善授课教师的教学预设。第二步是“二研”,称“观摩课”,侧重“磨”。授课教师在基地校实地上课,并通过网络同步直播,教研员带领基地校教师在实地进行听课,同片区学校的教师们在本校即可通过网络连线,共同参与听课、评课和议课,实现线上线下同步交流研磨,观效预设问题、研讨新生问题,调整教学行为,优化教学过程。在上课过程中,授课教师轻点屏幕,“优教通”“学科网”等课程资源就能个性化地展现给学生,教研员点击“一块屏”,随时随地就能连线片区参研教师进行评课,同时,通过“问卷星”即刻就能收到参研教师的情况反馈。第三步是“三研”,称“跟进课”,侧重“固化提升”。主要是对“两讲”“两研”进行总结,完善积累经验、固化有效策略。同时教研员引领参研教师对教学每个环节再次进行精准诊断、精准教学、高效评价。经验的固化,理论的提升,促进了教师教学力的螺旋式提升。

3.特征

“1231”新型课例研修模式内容上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四个字:研、教、学、练。一是“研”有主题。研是在寻找教学中的有效方法,有的放矢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各学科都有各自梯度性主题设计,每次活动都目标明确,循序渐进;二是“教”有设计。教的抓手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的核心竞争力,此课例研修模式主题就是研磨教师的教学设计。“一研”预设教学设计,“二研”完善教学设计,“三研”固化教学设计,使授课教师讲课有抓手,改进有方法;三是“学”有同伴;四是“练”有实地。此课例研修模式的运用,目的要实现教师“研讨观评”能力的全面提升,进而探索一条“合作、实践、成长、共生”的教师成长之路。

此研修模式形式上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改变了各校线下单一的课例研修方法。教研員利用互联网钉钉会议、钉钉视频等技术支持,引领区域教师打破课堂45分钟的界限,联通课上、课中、课后,扩展教学时间和空间的活动范围。内容上实现学习方式、学习评价、学习资源三个维度的创新,弥补了单一校本研修缺乏的引领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两讲三研”让教师跨校“研课磨课”,将线上研讨与线下交流结合、教学预设与教学实践结合,形式上体现了浸入式、深度互动、持续改进的特点,实现了对传统研训方式的突破;二是创新疫情期间片区研修形式。这一模式将主题式区域研修和网络研培活动相结合,教研员线上引领,让教师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收获与思考,再用线下线上结合的方式,带领教师们“一课两讲三研”,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师教育教研实践能力。

“1231”精准教研模式还实现了教育信息化的扎实推进,让教师跨地域、跨时空将教学预设与教学实践结合,将教师研修活动同步迁移到网上,将研修管理迁移到网上,每堂课和每次教研都有信息技术“隐身”其后,提升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研主题、教学行为与信息化的融合,扩大了课例研修引领的辐射范围。

三、“1231”新型课例研修模式取得成效及反思

提高了教师教育教研能力,激发合作热情。“1231”课例研修活动加强了校际间教师的交流合作,为教师建立起教研主题与自身教学行为间的知行合一,促进城乡、城镇校际间教师的资源共享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以互联网为依托,形成学习共同体。结合线上线下研训,线上进行理论引领、专题研讨,线下进入课堂,按需视导、跟踪实践,形成“主题任务驱动——培训持续跟进、教师同伴互助——区域校区联动”的研训流程。构建了“跟踪视导、按需培训”研训联动体系,形成“轻负担,高质量”片区学习共同体,体现了研培一体化的实践价值。

为创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的研训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新冠肺炎疫情给教师研修活动带来了新挑战,集体教研、面对面教研都成为疫情防控的关注点。我们根据职能定位,抓住“互联网+”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的战略机遇,与时俱进探索研培工作新策略,“1231”课例联片研修应运而生,为我们打开了工作新思路。我们以课例研修为抓手,开展了近百次的研培活动,参训教师2800多人,目前已经打造了17个学科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网络学习共同体。

“1231”新型课例研修模式的构建和实施,在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增强、研修素养的全面提升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渐次开展的活动中,我们也发现研修方式只是助学手段,学习评价才是教师理念更新的驱动力,而灵活评价方式和提高评价的有效性一直是我们工作的短板,与国家对评价工作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技术在创新,教育在发展,新的研修模式需要信息技术驱动评价体系的重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1231”型课例研修模式,探索与之匹配的评价体系,尝试建立“数据驱动型教学模式”,探索在研修中实行研训管理信息化、評价信息化,给教师专业发展插上信息化翅膀。

传统的教师研修模式遭遇了线上教研的新困难,线上线下混合研培的趋势更不可逆,教研创新与思考,是所有教育者的追求和使命。我们会更好地拥抱新形势,利用“互联网+”将信息技术与教育基本规律有机融合,让“1231”课例研修模式使教师研修活动落地有声,也为各地改善研训工作提供证据基础与发展思路。

■ 编辑/陆鹤鸣

猜你喜欢

教师专业发展技术互联网+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专家评价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影响的叙事探究
利用云录播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平台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