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教育与小学乘除法教学的融合探析
2021-11-19李长艳
李长艳
【摘要】STEM课程是将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进行跨学科式整合的课程。本文在进行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乘法口诀的教学基础上,不断反思、探究,让学生在理解乘法意义及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记忆乘法口诀,让学生能根据口诀快速计算乘除法。多年的教学经验让笔者反思,怎样才能让所有学生能根据口诀迅速计算乘除法呢?有些是大众方法,如,理解乘法的意义、让学生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体会乘法口诀的意义、感悟口诀的变化规律、运用一些情境记忆口诀、运用一些情境记忆口诀。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自创了理解加记忆口诀表,促进学生牢记乘法口诀;在教学中结合信息技术(微课、PPT等)进行实践,发现教学效果很好。所教学班级的学生都能看“积”快速说出口诀,并能运用所学口诀快速进行乘除法口诀的计算,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STEM教育;乘除法教学
乘法口诀和用乘法口诀求商是北师大版第三册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学习计算的基础。牢记乘法口诀并能熟练应用是每个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的教学比较机械、枯燥、乏味。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熟记并熟练应用呢?笔者在教学中重视乘法口诀教学策略探究,努力提高学生运用口诀的能力。在教学时,笔者把STEM教育融合到乘除法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科学与乘除法教学
乘除法教学的教材中,很多情境图都渗透了科学知识,促进了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如,分一分与除法教学出示了很多情境图,让学生们认识了很多小动物,知道了各种小动物爱吃的食物。以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为素材,探究分一分与除法关系,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增强了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分一分与除法的教学中,分物游戏由2只小猴分4个桃子情境引入,让学生们知道了分有两种分法:一种是一只小猴分一个,一只小猴分三个,有多有少,不一样多;一种是每只小猴分2个,分到的一样多,也就是平均分。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平均分。平均分的过程可以每次分1个、可以每次分几个,还可以根据口诀一次分完。这个探究的过程,不正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吗?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在科学研究的理解中,获得了数学内涵。
二、技术与乘除法教学
乘法口诀的学习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一些记忆方法的指导,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数学与技术的结合,最直观的就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出现,让传统的教学方法得到了完善和优化。数学作为抽象性和罗逻辑性突出的学科,通过信息技术也能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在教学乘法口诀时,笔者喜欢应用微课和PPT进行教学,让一些抽象的口诀变得生动有趣,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理解乘法的意义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乘法呢?以前,我们学习了加法,如果很多个加数都相同,我们就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并能运用口诀快速算出答案。如,7+7+7+7+7+7+7+7+7,有9个7相加,我们就可以用7×9或9×7来表示,能通过口诀“七九六十三”快速得到答案。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书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用了一个单元让学生来理解乘法的意义。可见,乘法的意义对于学生理解乘法口诀有多么的重要。在教学《儿童乐园》时借助PPT,1架飞机坐2人,2架飞机坐4人,3架飞机坐6人,……100架飞机坐几人,让学生感受到需要一种新的数学方法——乘法来进行记录,感受到学习乘法的意义。
(二)让学生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体会乘法口诀的意义
让学生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口诀,发展抽象、概括等数学思考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书第五单元是《2—5的乘法口诀》,在现实情境中按乘法意义把几个几写成乘法算式,再根据乘法算式编出相应的口诀,最后用编出的口诀计算表内乘法。如,首先教学5的乘法口诀。在小学一年级下册中,学生们学习了100以内的数,学习过5个5个地数数,所以,几个5是多少更容易想到答案。教材中设计了数松果的数学情境。1堆有幾个?2堆有几个?……让学生们看着松果图,写出加法算式及答案,再把加法算式及答案换成乘法算式及答案,最后编制乘法口诀。让学生明白:(1)乘法口诀的前面两个数字就是乘法算式中的两个乘数,小的乘数在前,大的乘数在后。(2)后面是乘法算式的积。(3)注意:积小于十,添个“得”;等于十,写“一十”。
(三)感悟口诀的变化规律
有的乘法口诀如果忘记了,我们怎么通过我们所记忆的口诀想出答案呢?这就需要学生们深刻理解乘法的意义,发现口诀的变化规律。在教学时,运用信息技术加强理解,效果会很好。如,5×7表示7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也表示5个7相加的和是多少。这道题有4种方法可以算出答案,只要我们记住了其中的一种,就能知道答案。方法一:7个5比6个5的答案多5,记得五六三十,30+5=35,五七三十五。方法二:7个5比8个5的答案少5,记得五八四十,40-5=35,五七三十五。方法三:5个7比4个7多7,记得四七二十八,28+7=35,五七三十五。方法四:5个7比6个7少7,记得六七四十二,42-7=35,五七三十五。
在教学时,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逆向思维的计算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如:
8×4-8=( )×( )=( ),可以理解为4个8减1个8,就是3个8,3×8=24。
8×4+8=( )×( )=( ),可以理解为4个8加1个8,就是5个8,5×8=40。
8×4-4=( )×( )=( ),可以理解为8个4减1个4,就是7个4,7×4=28。
8×4+4=( )×( )=( ),可以理解为8个4加1个4,就是9个4,9×4=36。
7×8=7×( )+7×( ),这题答案比较多,可以理解为:8个7可以分成1个7加7个7,7×8=7×(1)+
7×(7);8个7可以分成2个7加6个7,7×8=7×(2)+
7×(6);8个7可以分成3个7加5个7,7×8=7×(3)+
7×(5);8个7可以分成4个7加4个7,7×8=7×(4)+7×(4)。
在教学时,配合图片讲解,学生就更容易理解了。
(四)运用情境记忆口诀
例如:孙悟空在炼丹炉中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炼成火眼金睛。
取经路上遇到妖怪,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就打。
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唐僧师徒终于到达西天,取到真经。
我们教室的课桌每列有6张桌子,7列有42张桌子,8列有48张桌子。教师若带学生数一数,学生就能牢固记住六七四十二,六八四十八了。
学生碰到不好记忆的口诀时,可通过编故事来记忆。
(五)根据规律记忆9的乘法口诀
1.看图找规律
1个9比10少1,2个9比20少2,3个9比30少3,……
2.借助手指记忆
3.观察规律记忆
(六)自创理解加记忆口诀表,促进学生牢记乘法口诀
每学习完一个数相关的乘表法口诀,则要要求学生熟记。学生按顺序背口诀很容易,但如果随便抽一句口诀对口令,学的乘法口诀少一些,不是很难,如果学的口诀多了,肯定会有困难。那怎么办呢?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让学生每句口诀都记得很熟练呢?在教学中,笔者不断思考,后来发现口诀其实就只有那么多句,为什么不可以整理后让学生记忆呢?学生们学习语文是要记忆很多的内容的,那学习数学为什么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呢?带着这些思考,笔者把乘法口诀的得数进行了归纳,发现有36个得数。于是,笔者让学生们看着得数想口诀。这些数字不像前面所要记忆的口诀有规律,因此,学生记熟后要进行应用,这样,日后算起题来才又对又快。整理的数据如下:
整理的数据分为两部分,上半部分是用来读记的,下半部分是用来看着积背口诀的。
只给这些还是不够的,学生从头读到尾,读完后还是会不记得的。所以,教师要给予学生方法上的指导:
(一)先看上表记忆第一行,再盖住上表,看着下表的数字背口诀,哪一句不会就记忆3至5遍,再重新背熟。每一行都如此记忆。
(二)第一行记忆很熟练了,才能记忆第二行;第二行记熟了,就把两行合起来记忆。
(三)前两行记熟了再记忆第三行,然后三行合起来背熟。
(四)前三行背熟了,用同样的方法记忆后三行。
(五)最后把六行合起来记熟。
有的数字学生不容易记住,教师了结合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来讲解。如,二八十六,四四十六,学生记不住时,笔者展示生活中与此有关的图片学生看。学生通过记图片,很容易记住口诀。
后面的48、49、54、56、63、64、72、81,这些数字比较大,笔者就让学生想一想,五九四十五,到45,5的乘法口诀就背完了。而那后面的数字都是6,7,8,9的口诀了。七七四十九是七的口诀,想孙悟空在炼丹炉中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炼成火眼金睛。其余都是8或9的口诀。把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相加,就可以判断是8的乘法口诀还是9的乘法口诀了。如48,6+8=14,不等于9,不是9的乘法口诀,是8的乘法口诀,六八四十八;54,5+4=9,是9的乘法口诀,六九五十四。这样,学生们记忆起来就顺畅了很多。
当然,教师要认真检查,先检查每个学生看前三行数字背口诀的情况,再检查每个学生看后三行数字背口诀的情况,最后是检查学生们看着六行数字背口诀的情况。整个过程没有规律,需要记忆。学生们记忆结束后,基本能看到算式立即说出答案。若个别出错,可让学生再记忆。
通过这样的记忆过程,学生计算除法也会非常快,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記忆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一段时间后,学生会爱上计算乘除算式,因为算起来又快又对。用理解加记忆的方法教学乘法口诀,学生应用起来熟练,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很好的基础。
STEM教育理念给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发展方向。教师应该将其作为数学教学的支持手段,对数学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进行数学教学的同时融合其它学科,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责任编辑 李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