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主体参与的融课程教学模式构建初探

2021-11-19吴素媚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19期
关键词:主体参与教学模式

吴素媚

【摘要】主体参与的融课程教学模式是在我校“大教无痕,小学有成”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摸索出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新课改理念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它倡导课程融合下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探究基于学科的课程融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以跨学科融合教学为途径,突破时空限制,因循学校的特色开发实施。

【关键词】主体参与;融课程;教学模式

课程研发本着“学生第一”“面向全体”“创意无限”“多样化选择”“游戏化思维”的理念进行。融课程以学科知识学习为重点,以学科本质为依托,开展以语文学科为主的跨学科融合教学。融课程改变了以往的课程学习结构,注重跨学科整合学习,不仅极大扩展学习内容,还让学习方式变得更加丰富,指向“全人”、指向人的主體参与和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变革。其关键在于把传统教学单一枯燥的学科学习,转化为丰富多彩、充满智力挑战的游戏化生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主体参与的融课程教学模式的背景和理论基础

(一)背景

1.社会进步的需要。随着时代的更迭、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观念日新月异。社会的多元化和人文化要求尊重人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尊重人的认知发展规律,关注个性差异,重视人的自主发展。在这一点上,教育也不例外,要求我们的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教育不再是传统的各个学科的孤立教学,而是进行有效的融合,让学生自主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2.终身教育和构建学习化社会的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中指出:“终身教育是学习化社会的基础。同时,终身教育的概念包括教育的一切方面,包括其中的每一件事情。整体大于其部分的总和。世界上没有一个终身的而又分割开来的‘永恒的教育部分。换言之,终身教育并不是一个教育体系,而是建立一个体系的全面组织所根据的原则,而这个原则又是贯穿在这个体系的每一个部分发展过程之中的。”学生已不再仅仅接受各个学科的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发展相应的能力。而基于主体参与的融课程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为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培养求知欲望和学习能力强的“全人”。

3.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大教无痕,小学有成”是我校的教育理念,“让学生站在学校的正中央”是我们学生观的重要体现,学生作为其所在的共同体中的“学的课程”的“向心性”参与者,社会、学校、教师多方需整合可利用的资源,打造以学生为主的可学习的、可视化的、隐形与显性并存的学生学习共同体。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科课程的融合,建构与培养学习共同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中,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二)理论基础

1.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C·Rogers)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有着丰富的内涵,为主动参与学习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双重借鉴。

(1)罗杰斯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教学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2)罗杰斯倡导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发挥引导作用与学生主动学习之间的关系。

(3)在学习管理上,罗杰斯倡导以学生的自主管理和自我约束为主。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教师扮演组织者、引指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此外,在主动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学生要不断反思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判断自己的进程,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并通过不断反思寻找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在无形中提升了相应的能力。

3.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认为,教师教学应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一开始先为学生提供有一定难度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不断努力,超越最近发展区进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在融课程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主动参与,“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实”,学习兴趣激增,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相反,传统教学则忽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常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这不仅浪费了教育资源,也剥夺了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机会。大量的实践证明,如果教学内容的难点远超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是无法通过主动学习建构知识的。

二、主动参与的融课程教学模式的基本策略

“主动参与的融课程教学模式”是以学生的情感、思维和行动参与学习过程为表现形式,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自主参与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并在过程中获得相应的知识与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一)设置合理的驱动问题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好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设置合理的驱动问题在主动参与的融课程教学模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合理的驱动问题是无法从互联网的搜索中直接得出标准答案的,它需要学生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学习与驱动问题有关的知识,不断探究,提升能力,而学习过程中的成果则将构成驱动问题的答案。学生在无形中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无形中获得了相应的知识与能力,得到了全面发展。

(二)明确学生的参与层次

遵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据此,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寻求参与,尝试参与,探究参与,创造参与。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主动质疑,寻求参与,在这过程中不断学习与活动有关的知识,尝试解决问题,不断深入,不断生成,直到获得驱动问题的答案。

(三)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学习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将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但这并不等同于教师完全撒手,放任学生自己去探索,什么都不管。相反,教师要巧妙地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对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惑”给予适当点拨。这既能帮助学生清除知识障碍,又能鼓励学生以更高的热情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点拨”是本着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原则,不是传统纯粹的“讲授法”,而是注重启发学生,在学生踮着脚尚够不着的情况下,教师给予垫垫底,让学生“跳一跳,能摘果子”。

三、主动参与的融课程教学评价多样化

(一)学生的自评

学生通过对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效果的反思,不断提高自我认知。学生根据情感投人程度、课前准备程度、思维参与程度、语言表达程度、实践操作效果、作业完成效果、知识掌握程度等对自己的每次学习活动进行审视反思,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扬长避短,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提高自我认知度,增强自信心,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发展能力。

(二)学生的他评

在学生活动过程中,通过学生之间的评价,可以更加客观地知道自己在小组合作中表现如何,是否积极参与、团结协作、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到集体的重要,在今后的学习活动中更加积极配合,主动参与。

(三)教师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参、思维和动作参与进行积极肯定、有针对性的评价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自然亲切的教学语言、委婉含蓄的态势语、期待温柔的眼神、耐心细致的观察等方式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有针性对的评价。

基于主体参与的融课程教学模式,在合理问题的驱动下,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不断探索学习与解决问题有关的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从而实现学科课程的有效融合,自主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实现全面发展,进而真正做到“让学生站在学校的中央”,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不断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常维国,黎勇,陈崇德等.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03-107.

[2]毛加和.主体参与课堂模式下课堂教学文化的建构[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9):56.

责任编辑  李  源

猜你喜欢

主体参与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探讨如何激活初中思想品德课堂
浅谈高中物理的主体参与教学模式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主体参与”课堂教学重在“学习活动”的创设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主体参与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