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州地铁 5 号线中心广场站“轨道+体育”设计理念

2021-11-19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中心广场综合体号线

刘 兵 邓 雪

(1.萍乡学院体育学院;2.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郑州地铁5号线,是郑州市轨道交通线网中的环形线路,全长40.4 km,全线共设32座车站,日均客流量达36.13万人次。其中,经开区中心广场站独创“轨道+体育”模式,成为郑州市首个以轨道交通为依托的大型体育综合体,满足了广大市民的休闲娱乐需求,同时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功能及形象,让城市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助力郑州市向更高发展水平迈进。

1 郑州地铁5号线中心广场站区位分析

地铁站周边的景观设计应与该区域的功能、交通和环境等相协调,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针对不同的功能区域,地铁站周边景观设计需要考虑不同的因素。对于周边居住区密集的地铁站,该类地铁站所占面积一般较小,周边的景观设计主要以沿线道路景观为主,比如植物造景、建设口袋公园等。对于地铁沿线车站,该类地铁站数量最多,功能也比较单一,周边的空间也不大。因此,该类车站周边景观设计遵循的原则主要是处理好站点与周边商企、小区、绿地和学校等的衔接,以及交通组织的安排。对于周边有大型公共场所的地铁站,该类地铁站大多位于重要的交通枢纽、广场、公园、景点和大型商超等公共服务场所处,是一个城市的人员集散中心。该类地铁站周边景观设计趋向于“轨道+”综合体方向,依托地铁优势,打造城市新的商业综合体。根据上述分析以及郑州地铁5号线中心广场站周边的实际情况,引入了“轨道+体育”理念进行车站及其周边景观设计。

从车站区位看,中心广场地处经开区北部中心位置,该区域是开第八大街、航海东路、广场北路和广场南路的围合区域。经开区属于郑州市的功能新区,是各类产业园区、大中专院校的主要聚集地,在此工作、生活、学习的人群以中青年为主。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经开区常住人口中,1~14岁人口占19.53%,高于全郑州市区的0.48个百分点,位列10区第一;15~59岁人人口占71.36%,高于全郑州市的3.25个百分点,位列10区第五。中心广场站是5号线与规划的11号线的换乘站。因此,根据中青年的生活习惯、少年儿童的成长需求,将中心广场站及其周边打造成充满时代感的体育运动综合商业体意义重大、前景广阔;将中心广场站围绕休闲运动、交通换乘、车辆停泊等功能进行一体化设计,进行大型综合开发十分必要。

2 “轨道+体育”理念在中心广场站的应用

“轨道+体育”的设计理念旨在充分利用轨道交通优势,将地铁站及其周边空间打造成现代化的大型体育综合体。就中心广场站而言,在地面建设新体育公园,在地铁站地下一层建设地下体育中心,在地铁站地下二层建设“停车+换乘”(P+R)的城市综合停车场。

(1)地上体育公园。改造并扩大地铁站地面上原有广场面积,以“家庭+亲子”为主题,建设多功能运动场、老年人活动场、儿童娱乐区和宠物活动区等多个主题活动区,为不同家庭提供单独休憩场地;增铺慢跑道,把众多活动区科学连接。充分考虑了不同家庭、不同年龄段的运动休闲特点,为群众打造了一个室外的综合运动休闲地。

(2)地下大型体育综合体。地下空间总建筑面积约11万m2,共分两层,包括冰雪运动世界、游泳馆、网球馆和羽毛球馆等多个主题场馆及一个综合停车场。周边全部地下空间均通过地下连通口连接。在地下一层沿广场中心轴线为露天运动大街,既可为体育类商业设施通风送光,也有效解决了航海东路下穿隧道对该处地下空间的割裂,将地下空间南北两侧区域融为一体。在地下二层设置了P+R停车区,进入中心城区的乘客可以在此处进行停车和换乘,可有效解决城区的交通拥堵问题。

3 “轨道+体育”理念下经开中心广场站的重要价值

“轨道+体育”的一体化综合开发,实现了经开中心广场与地铁站功能的双向提升,极大满足了经开区乃至全郑州的地下体育中心建设需求。

(1)向“海绵城市”转型,高效利用城市空间资源。中心广场建设项目是2018年郑州市在轨道交通与城市功能建设有机结合上的试水项目。引入了“海绵城市” 建设理念,有效节约了土地资源,解决了城市水环境问题,将中心广场建设成为了一个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体育公园,成为郑州市首座以轨道交通为依托的大型体育综合体。

(2)有效缓解区域热岛效应,改善区域生活环境。经开区近年来发展迅速,市场主体频繁落户,常住人口不断增加。据统计数据,2020年该区常住人口增长至328812人,占郑州10区人口总数的2.6%,增速较高;该区市场主体数量呈逐年大幅递增态势。特别是中心广场,属于交通重要枢纽和居民出行必经地,民众的体育休闲意愿强烈。建成后的中心广场占地达9.5万m2,依托轨道交通优势,有效融合了城市绿化和运动休闲场地,成为全民健身的新场地和城市的新绿岛。地上景观和运动场所的同步建设,民众的居住环境更加完美。据不完全统计,中心广场投入使用后,日均人员活动量达万人次。

3)满足不同人群需求,城市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结合地铁站建设的中心广场体育综合体,其管理理念十分先进,通过地下体育设施和相关完善的配套设施,不同人群的运动休闲、体育培训和交通出行需求均得到了满足,城市的公共服务更加多元化、立体化和专业化。比如:不同家庭和不同年龄段家庭成员,均能够在地面体育公园的众多功能区中找到适合的休闲场所;通过合理的人流线设计,可将地铁客流快速导入地下一层的运动场馆;地下二层的“停车+换乘”区,实现了不同民众交通工具间的无缝联系。

4 “轨道+体育”地铁站综合体建设理念总结与展望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建设经验越来越丰富,建设理念越来越成熟,地铁站的定位越来越精准,地铁站的附加功能越来越完善。按交通功能可将地铁站划分为综合枢纽型、大型接驳型和一般换乘型;按用地功能可将地铁站划分为居住型、公共型、商服型、交通型、产业型和混合型。由此可见,地铁站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同时,在“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下,各城市通过发展轨道交通进行土地的综合开发利用,为片区打造公共交通出行和公共场所娱乐共同体,实现更多商业价值。郑州地铁5号线中心广场站就是借助轨道交通优势进行土地综合开发的案例。

基于“轨道+体育”理念建设的中心广场站,摒弃了“地铁站+口袋公园”等的单一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实现了一体化综合开发。进一步强调了互联互通,将地铁站与周边商业、办公、住宅和公共空间有机串联,增加了各个功能空间的可达性,真正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便利,全面提升了社会效益。同时,强大的客流进一步激活了区域的消费经济。商家、企业、娱乐人群的争相流入,也成就了土地价值。基于“轨道+体育”理念的中心广场站综合开发的成功是其开发与区域实际相结合、与区域发展相适宜的结果。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过程中,“轨道+体育”这一设计理念势必会在其他地铁站的建设中得到越来越多的运用,因此要有机结合地铁站建设与城市建设,并提供相应的政策保障,使二者相得益彰,切实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猜你喜欢

中心广场综合体号线
读者镜头下的2022金秋
Bořislavka社区综合体
西班牙AIGÜES DE VILAJUÏGA建筑综合体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2020?年中国内地预计开通?91?条城轨交通线路
杭州地铁1号线临平支线接入9号线通信系统的改造
B CAMPUS教育综合体
安徽格林园艺有限责任公司建造的宿州产业园中心广场受好评
高跷舞
住宅区中心广场功能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