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糖、胰岛素指标的影响研究
2021-11-19龙小云许思慧甄曼华
龙小云 许思慧 甄曼华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妇产科,广东佛山 528000
妊娠合并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妊娠前已经发生DM,为孕前糖尿病(pre-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PGDM);另一种是妊娠期间发生的糖代谢异常为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而长期高血糖状态可引起并发症,增加了低血糖、黄疸、肩难产、产伤和死产等并发症发生的风险[1-3]。其预后的效果则取决于糖尿病病情和血糖控制的水平。如单纯为DM患者在口服降糖药物的同时,配合饮食控制则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4]。但在GDM患者中,还需注意饮食营养,对血糖不稳定的患者,则需要接受胰岛素治疗,研究发现[5-6],维生素D可以促进胰岛素分泌及合成,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基于此,本研究选取GDM患者,以是否采用维生素D联合胰岛素进行分组治疗,获得满意疗效,效果理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7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单纯以门冬胰岛素治疗,年龄22~35岁,平均(28.6±2.5)岁,孕龄24~28周,平均(26.3±0.6)周,体重50.4~82.7 kg,平均(62.4±5.1) kg。观察组采用 800 U 维生素D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年龄21~35岁,平均(28.9±2.3) 岁,孕龄 24 ~ 28 周,平均(26.6±0.4) 周,体重50.9~83.1 kg,平均(62.8±5.7)k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孕24~28周,进行空腹葡萄糖耐量实验确诊为GDM,年龄18~35岁;单胎头位,无代谢疾病史;知情同意可配合。排除标准:有PGDM;依从性差;研究过程中因各种原因终止妊娠。
1.2 方法
评估患者情况、胎儿发育,定期监测血糖、体重。营养指导:合理安排餐次和保证营养,保证孕期适宜的体重增加、达到并维持正常血糖、胰岛素指标、避免发生低血糖和酮症酸中毒。在每天三餐正餐之后30 min进行散步,每次运动30~40 min。①对照组:单纯每日三餐前给予门冬胰岛素[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J20153001,生产批号:H20181118,规格3 ml∶300单位(特充)/支]皮下注射治疗,先以0.2~0.3 U/(kg.d)治疗1周,并及时调整剂量(每次增减2~4单位);②观察组:治疗基础上配合口服维生素D滴剂(国药控股星鲨制药厦门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5021450),每日800 U,详细监测患者血糖并进行调整剂量,两组患者均治疗至分娩结束。
1.3 评价标准
对照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患者血糖、胰岛素指标,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指标。血糖与餐后血糖采取日立7600-020全自动生化仪(H20160315)分析[7]。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IR)和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HOMIR=FINS×FPG/22.5,HOMA-β=20×FINS/(FPG-3.5)。不良反应指标主要包括:低血糖、巨大儿、羊水过多、高胆红素血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患者血糖、胰岛素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胰岛素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OMA-IR指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其中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而HOMA-β指标上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患者血糖、胰岛素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患者血糖、胰岛素指标比较()
组别 n 空腹血糖 (mmol/L) 餐后2 h血糖 (mmol/L)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观察组 35 12.51±1.17 5.25±0.32 35.410 0.000 14.73±1.82 6.42±0.52 25.973 0.000对照组 35 12.17±1.23 6.77±0.81 21.692 0.000 14.25±1.83 9.34±0.91 14.213 0.000 t值 1.185 10.325 1.100 16.482 P值 0.240 0.000 0.275 0.000组别 n HOMA-IR HOMA-β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观察组 35 4.56±0.63 2.89±0.19 18.542 0.000 0.72±0.09 0.96±0.12 10.527 0.000对照组 35 4.61±0.61 4.00±0.34 12.281 0.000 0.71±0.10 0.82±0.11 6.345 0.000 t值 1.081 8.052 0.964 8.711 P值 0.295 0.000 0.305 0.000
2.2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2.86%)低于对照组(2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指标比较[n(%)]
3 讨论
GDM指在妊娠过程中首次出现葡萄糖不耐受的情况,在妊娠期间产生血糖持续性的增高,或者是出现了明显的胰岛素抵抗等[8]。而妊娠24周以后首次发生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的GDM患者,其患病率也呈现一种升高的趋势,成为了一个特殊的时期[9]。在诱发因素的相关问题中,考虑多为妊娠期妇女,为了“孩子的健康”而过多的摄取高产能营养素食物,导致了机体内的胰岛不能产生足量的胰岛素,使患者的血糖不能维持在机体内的正常水平,导致出现不同程度的机体内的血糖异常情况[10]。其诱发的病因和诱发此病的发病机制相对较为复杂,致病原因对于目前的研究水平而言,至今仍未完全明确。大多数学者认为[10-11],在妊娠中晚期孕妇体内的胰岛素样所产生的相关的拮抗物质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增多,且其水平一般是随着孕龄增大出现较明显的增多。因此当患者发生胰岛细胞功能受损的情况时,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糖代谢能力下降。妊娠糖尿病患者若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血糖控制差的情况,会出现产后的相关疾病等。虽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但是有学者提出[11],糖代谢异常与维生素D缺乏相关性。现代药理研究显示[12],门冬胰岛素可以使患者机体内的脯氨酸转化为天冬氨酸而生成六聚体,最终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虽单独使用门冬胰岛素效果尚理想,但是其获得的效果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研究显示[13]正常人体的胰岛β细胞,维生素D呈现高表达现象,由此反推,可以获得GDM患者相对出现维生素D缺乏情况。借助维生素D刺激胰岛素受体表达,可稳定血糖,控制临床症状。维生素D可有效维持糖耐量,使用维生素D后可有效调节钙离子的浓度,进而改善细胞的分泌功能。研究将两种方法联合应用[14],取得显著的协同作用。本研究中,治疗前空腹、餐后2 h血糖、胰岛素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OMA-IR指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其中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而HOMA-β指标上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2.86%)低于对照组(2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王扬研究中指出[15],选取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为实验组(普通剂量维生素D)及对照组(大剂量维生素 D)。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治疗中,运用高剂量的维生素D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的方法,可明显的降低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的水平,减少不良反应。但由于纳入患者均为本地区本院患者,考虑到地区差异,本研究结论有可能存在局限性,因此希望临床增加研究样本,以获得更为客观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