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示范创建为抓手 带农益农为核心
—— 宜昌市夷陵区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做法与成效

2021-11-19刘品国黄周田九妹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21年11期
关键词:夷陵区全区农民

文/刘品国 黄周 田九妹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位于鄂西山区向平原过渡地带,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是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葛洲坝工程和长江西陵峡所在地。全区国土面积3438.99平方公里,辖1个街道、9个镇、2个乡、2个乡级单位,173个行政村28个社区居委会,人口56万人,其中乡村人口占80%,是宜昌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市、区),是全国知名的橘都茶乡,荣膺“中国早熟蜜柑之乡”“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级出口农产品(柑橘、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三产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等荣誉称号,县域经济实力多年位居全省一类县(市、区)前列。2018年,夷陵区被确定为首批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一、以产业发展为基础,筑牢合作社发展根基

夷陵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西北向东南梯级倾斜下降,海拔最大高差1912米,形成山地、丘陵、河谷等多种地貌。近年来,夷陵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特色产业,逐步形成东部柑橘,西部茶叶,中部粮油蔬菜,其他区域畜牧、中药材等产业格局。

全区9个乡镇114个村近6万户农户20万人种植柑橘,种植面积33.5万亩,年产量75.2万吨、综合产值31.83亿元,综合实力居湖北省县级第一名;茶产业覆盖12个乡镇145个村,3.5万户农户10万人,建成茶叶专业乡镇4个、专业村42个,茶园面积23.4万亩,年产量2.98万吨、综合产值14.58亿元,综合实力位居湖北省县级前列;从事畜牧养殖生产的农户达11万户15万人,年生猪出栏48.01万头、存栏41.12万头、综合产值29.77亿元,始终保持“国家生猪调出大县”称号。

自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夷陵区依托柑橘、茶叶、生态畜牧等农业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从农产品的生产技术合作,发展到种植、养殖、运销、加工、储藏、水利建设、农机服务、农业旅游等多个领域;从单一生产环节的合作,向加工、流通、服务等领域拓展,实行了农资供应、生产技术、产品标准、品牌包装、市场营销、产品认证等一体化服务;从本地域生产合作向跨区域发展,实现了规模化生产经营。

目前,全区农民合作社总数达1345家,按产业划分:柑橘业167家,茶业235家,畜禽养殖业373家,果蔬业378家,中药材业62家,花卉苗木业59家,渔业21家,服务业50家。农民合作社实现了行政村、农业主导产业和产业链“三个全覆盖”,成员总数8.12万户,出资总额达23.66亿元。2020年,全区合作社统一组织销售农产品总值20.5亿元,经营收入12.45亿元,盈余1.3亿元,可分配盈余1亿元。

二、以示范创建为抓手,助推合作社提质增效

2008年起,夷陵区开始探索建立农民合作社目标评价机制,2012年启动区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创建工作,2015年起全面实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行动,2018年起开展农民合作社示范社“五级联创”。经过不断探索完善,目前已形成比较完备的农民合作社评价体系和“五级联创”制度体系。

一是建立完善标准。将示范社创建延伸到乡镇,建立农民合作社评价体系。出台了《夷陵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评定及监测办法》,按照“有健全组织机构、有具体章程制度、有统一生产标准、有规范财务管理、有合理盈余分配、有一定品牌影响”的“六有”合作社标准,从组织规范、运行规范、财务规范和社会效益4个方面,细化了20条具体标准,对合作社实行百分制量化考核,形成国家、省、市、区、乡镇“五级联创”制度体系。同时,对已认定的区级示范社每年开展一次监测,监测不合格的取消区级示范社称号,从区级示范社名录中删除,确保示范社整体质量。

二是强化指导培训。通过多种媒体、渠道广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相关知识,并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纳入普法宣传重要内容。组织编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策法规资料汇编》,将合作社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汇编成册,全区合作社理事长人手一册。组建区乡40余人的农民合作社辅导员队伍,加强对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指导。围绕学政策、扩圈子、寻合作,积极开展骨干队伍培训,每年组织辅导员、示范社理事长、财务人员等开展业务培训,结合工作实际选派骨干人才外出考察培训交流。

三是规范财务管理。区级统一为农民合作社购置专用财务软件,指导合作社执行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建立成员账户,依法开展盈余分配。目前,全区实行统一财务软件管理的合作社达170多家。同时,明确规定将财务管理规范化水平作为示范社申报、申报项目资金、评优表彰的必要条件,鼓励引导合作社提高财务规范化水平。

截至2021年6月底,全区创建示范社227家,其中国家级12家、省级11家、市级77家、区级71家、乡镇级56家。

三、以改革创新为突破,破解合作社发展难题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011年以来,针对农民合作社带动能力不强、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夷陵区开始探索农民合作社组织创新、土地股份合作、内部信用合作等发展机制,农民合作社显现新的活力。

一是推动组织创新。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探索发展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2020年在全区开展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工作试点,依托村办合作社统筹各类要素,盘活村内资源,提升发展质量。宜昌高山云雾茶叶专业合作社报经组织部门批准后,成立合作社党委,下辖4个支部,网络党员276人,对茶产业发展实行统一指导和管理,合作社凝聚力、战斗力和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湖北星翔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采取“一村一分社”的组织管理模式,覆盖了仓屋榜村、官庄村、岩花村、新合村及柑橘总场95.6%的农户。

二是推动机制创新。2011年8月,宜昌市首家土地股份合作社在位于三峡大坝左岸的夷陵区太平溪镇许家冲村成立,许家冲村集体入股荒地220亩,91户三峡工程搬迁移民户入股土地269亩,成员共1236人。移民户的土地入股后由合作社兴建标准化茶叶基地,兴建的茶园仍由移民户自己耕种管理,合作社统一收购茶鲜叶,每年为村集体创收近20万元,为移民户增收近100万元。2013年,按照“整村入社、土地入股、四六分红”的方式,在下堡坪乡蛟龙寺村组建了全省茶叶行业规模最大的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高山云雾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网络周边3个村1000多户3000多人,入股土地7600多亩。入股后的土地所有权归村集体,承包权归茶农,经营权归合作社,经营利润的40%按股份分红、60%按鲜叶交易量分红,让成员吃了“定心丸”,村民不仅可以年底坐在家里拿分红,更是可以流转土地收租金、进社务工拿报酬,人均收入以每年1000元以上的速度递增。

三是推动融资创新。针对合作社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区政府先后出台《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创新试点实施方案》《夷陵区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登记办法》《夷陵区金融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设立经营权贷500万元、“三农”贷1000万元、扶贫贷1500万元,放大10倍投放给合作社等市场主体。与建行夷陵支行签订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与邮政集团、邮储银行签订三方合作框架协议,与人行、农行、农商行、中行等金融机构也建立了长效合作沟通机制。截至2020年底,全区16家合作社“扶贫贷”余额1235万元,累计贴息约100万元;截至2021年6月,“经营权抵押贷”119笔,抵押面积17078亩,抵押贷款7764万元,累计贴息136.5万元;2021年上半年,“农担贷”推荐经营主体(个人)122家11772万元,发放贷款76笔6944万元。农商行、建行、农行等金融机构发放涉农贷款超过4亿元。

四是探索信用合作。2014年,在宜昌市晓曦红柑桔专业合作社开展内部信用合作,累计吸纳380户成员参与入股,入股资金最高达493万元,资金使用坚持“用于企业内部,服务产业发展,吸股不吸储,分红不付息”的原则。自信用合作开展以来,为合作社及各实体提供流动资金支持累计达2000多万元,降低融资成本150多万元,为成员提供购买生产生活资料短期资金支持50多万元,为成员增加股金分红120余万元。目前,参与信用合作入股成员59户,入股股金余额362.27万元。

四、以带农益农为核心,提升合作社服务能力

农民合作社是农民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是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中坚力量。要服务农民、帮助农民、提高农民、富裕农民,合作社就要不断强化自身建设,提高服务能力。

一是提升服务能力。切实发挥合作社在资源调配、技术服务、要素集聚中的优势,推动专业化服务、规模化生产,解决小农户生产中的薄弱环节。2018年,夷陵区被确定为全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试点县(区),在全区9个乡镇39个村开展试点工作,21家合作社、1家农业公司完成社会化服务面积8.2万亩,服务农户18111户,财政补助资金750万元。2020年,完成社会化服务面积3万亩,财政补助资金300万元。通过项目实施,有效提升了合作社的凝聚力和服务能力,促进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据统计,全区近80%的大型农机设备纳入合作社,80%的新型职业农民加入合作社,80%的农业技术专业人才联系合作社,每年开展技术培训超5万人次,统一购买生产资料1亿元以上。

二是拓展服务范围。夷陵区根据市场形势,积极引导和支持发展乡村旅游、民宿经济、工艺品加工、农产品冷链物流类合作社,延伸农业产业链,实现农旅融合发展。宜昌绿景园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依托三峡奇潭景区,吸纳带动当地80%的村民(560户农户1792人),整合本地8家民宿100个床位、66家农家乐,年经营收入达600万元以上,村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4000元以上。推广“合作社+电商”经营模式,大力开展电商物流服务,优先委托有条件的合作社运营村级电商物流服务站。利用供销e家、京东、云集等电商平台,引进电商企业与合作社进行对接,入驻供销系统电商平台的合作社已达12家,年线上销售额接近2亿元。

三是助力精准扶贫。加强贫困村合作社建设,搭建“合作社+村+贫困户”的扶贫网络,鼓励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兜住贫困户产业之底,畅通致富渠道,也有效解决了合作社发展空间不够、资源不足等问题。全区26个原省级贫困村建立合作社207家,网络贫困户1761户,占26个村有劳动能力贫困户总数的82%,确保每村80%以上的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能被合作社吸纳带动。众赢药材合作社安排农村劳动力120多人就近就地就业,支付工资220多万元,其中雷家畈村12户贫困户,近几年通过上班工资、药材种植、土地租金等收入60多万元,实现了“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

五、以政策扶持为导向,促进合作社健康发展

夷陵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民合作社发展,2008年就建立起农民合作社工作综合协调机制,完善工作措施,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促进农民合作社健康持续发展。

一是完善体制机制。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成立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区直相关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协调、推动合作社建设和发展。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细化各成员单位扶持与服务职责,每年召开会议通报合作社运行情况,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形成工作合力。各乡镇相应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工作机构及职责,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抓好合作社指导、扶持和服务。

二是出台支持政策。区委、区政府先后出台《关于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通知》《激活社会资本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一体化的实施办法(试行)》《关于推进全区民宿经济发展的意见》《夷陵区“三乡工程”试点工作支持措施的通知》《关于支持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七条措施的通知》《夷陵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实施方案》《关于贯彻落实省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中小微企业共渡难关有关政策措施的通知》等系列文件,支持合作社规范化发展。

三是加大财政支持。区财政每年列支预算100万元用于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整合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资金3000多万元,重点扶持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开展加工升级、设备技改、品种改良及物流电商、品牌建设等。2020年争取中央、省、市项目资金493万元,用于支持合作社、家庭农场的贷款贴息、品牌建设等,49家合作社及家庭农场受益。落实税收优惠政策,2020年共减免合作社增值税678.24万元、企业所得税419.33万元。落实用地用电政策,按农用地管理政策落实合作社生产性配套辅助设施用地,对符合设施农业用地条件的,按程序出具“备案意见”、发放“备案证”,2020年度全区共备案设施农业用地项目125个,备案总面积20.9707公顷。对符合政策的187家合作社的电价调整为农业生产电价,切实降低合作社用电成本,助力合作社复工复产。

猜你喜欢

夷陵区全区农民
耕牛和农民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农民
宜昌市夷陵区公办园实现所有乡镇全覆盖
宜昌夷陵区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
宜昌市夷陵区教育局举办第二届教师素质展示活动
我为群众办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