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及提升路径
2021-11-19黄志坚
黄志坚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深圳518055)
1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培养过程中的问题
1.1 缺乏创新创业精神
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与实际学校的初期培养目标相差甚远,这主要是由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严重缺失造成的。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时往往将创业规划作为无法正常就业的后续保障[1]。对于已经创业的高职学生来讲,他们往往会选择生存性较高的专业类型,创新型、机会型的创业选择率较小,很大程度上缺失了创新意识与自主开拓市场的进取精神。还有一部分学生风险承担精神较为欠缺,在创业失败后这部分学生一蹶不振。
1.2 缺乏创新创业基础知识与创业能力
当前,由于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存在较多的不足与缺陷,使得高职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团结合作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抗压能力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2]。对于此,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实效性不高,学生在遭遇突发性的困难与挫折时很难冷静、理性面对,最终导致创业失败。
1.3 创新创业心理素质较差
通常情况下,学生的创新创业心理素质与心理品质对其今后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现阶段的高职院校学生缺乏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以及坚韧不拔的创业心理素质,使得很多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普遍存在“三分钟热度”的极端情况。知识结构、人生阅历、社会资源以及创业途径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共性,造成高职院校学生在创业时遇到不可抗力因素或者财务危机时不能够沉着应对,最终导致创业失败。
2 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培养的主要途径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是一项较为巨大且艰巨的工程,需要高职院校与时俱进,及时地转变与更新传统教育观念,从强化创新创业机制、拓展创新创业教学形式与方法以及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等多方面出发,不断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先进思想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优良的诚信品质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心[3]。让学生在掌握理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借助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的深度结合,有效启发自身的创新创业动力与自我效能感。
2.1 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有效渗透思政元素,稳固高职学生创新的根基
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等课程作为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还需要根据各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特点自主地开发一些创新创业选修课程,适当地增加一些诚信教育、法制教育以及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让学生能够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与社会责任意识。同时,教师要在思政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与教育作用,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水平,发挥领头表率作用,担当起教师为人师表、以德育德的指明灯与引路人责任[4]。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与时俱进,积极挖掘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思政元素,并将其深度地融合并渗透到实际的教育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社会责任感以及创新创业素养。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校内外关于创新创业知识的专家讲座,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创新创业精神在实际创业中的重要意义。
2.2 重视人才培养与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融合
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要充分展现出专业课程教师的教学监管专业性,科学有效地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基础知识与专业课程知识有效结合,实现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对创新创业理念与实践的有效渗透[5]。通常情况下,教师可以将创业创新课程纳入专业的必修课程,加强对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为学生提供较为良好的自主创新创造环境,增强学生创新思维发展与个性化塑造,不断强化高职学生在专业实习过程中自我实践演练与应用的综合素养能力[6]。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现代企业中的最新动态与人才需求现状,有效促进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学科教育的有效融合。
2.3 增强对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效统一,增强创新创业教学有效性
高职院校要借助组织与举办各种多元化的创新创业创意比赛、创业模拟竞赛等,有效将创新创业实践与理论深度融合,通过开展创新创业主题班会,积极宣传与推广创新创业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的高尚品德与创业素质。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搭建专业实习训练平台与创新创业发展平台,有效将学生的专业学习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能力有效结合,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能够与现代化企业的用人需求相适应。另外,教师要积极开展校内外的实践教学活动,通过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下乡实践活动、创业项目路演等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体验感与自信心,让学生更加充分地了解创业的实现路径,增强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7]。最后,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搭建校外的创业实践基地、创客工作室以及大学生创业孵化工业园区等形式,不断强化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工作效果,让学生能够在创业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创业机会识别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养。
2.4 积极构建更加完善、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保障制度体系
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明确科学合理的战略性教育理念,为全面开发与扩展学生的创新创业潜力、增强学生的个人创业创新能力奠定良好的思想指导;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信息服务平台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与创新氛围,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在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时具备较为全面且扎实的信息资源与项目驱动[8]。通过名师工作室、导师工作站等多元化的学习载体增强对学生创新创业素养的培养效果,打造师生双方的利益共同体。同时,通过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有效强化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有效迎合新时代社会对于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真实需求。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广播、校园报刊、微信公众号、校园宣传栏等多元化的平台有效宣传与推广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新方针与重要精神,最大限度地提升高职学生对创新创业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认知水平。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创办创新创业文化走廊,依托校内的资质机构以及社团组织搭建社会、学校与创业学生之间的桥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逐渐感染与鼓舞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最后,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保障体系建设。根据自身院校的实际发展情况与战略发展目标有效明确本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目标,有效保证创新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计划中的系统化渗透,增强教学评价与教学引导的实用性与可行性,最大限度地保证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科学性与针对性,让学生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挫折承受力与创业效能感,督促学生更加积极主动且理性地创业,为全面推进高职学生创业成果的良好转化与实践应用提供坚实可靠的依据。
3 结语
综上所述,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双高计划”人才培养项目的有效落实,高职院校应该大力开展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为社会企业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在整个高职院校的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培养过程中,要致力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个人,打造四位一体的利益共同体,有效推进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