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线条在中国书法和中国画作品中的美感
2021-11-18罗婧一
摘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书法作为中国四大国粹之一,在我国的文化历史长河中是一道耀眼的光。在中国书法艺术中,线条是组成书法艺术的精华,线条在书法作品中通过空间的分布,组合,按照书法中的结字规律来表现。而绘画是一种艺术视觉实践活动,运用一定的线条、色彩、构图等,搭配组合成具有精神情感的造型艺术。线条作为绘画的语言其实与书法也有一定的联系,艺术家们创造出来的书画作品表现出的线条美在艺术作品中有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线条艺术;线条美;美感
1、线条在书画作品中的地位
(1)线条在书法作品中的表现标准
文字的诞生,宣告了人类文明征程的开始,汉字如何产生?何时产生,这个问题的论点大概有三种,其中“结绳说”出自于《易经·系辞下》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郑玄注为:“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绳说”分析了汉字最早的记录方式,这也成为最原始的线条表现形式。
在书法作品中,线条评判作品质量优劣的要素之一,在软笔书法作品欣赏中,篆书部分对线条质量的要求对于大众审美群体而言最为直观,我们一般用线条力度来评判线条,但在楷书作品中,以小楷为例,显然只看线条的力度往往还不够,这就要从线条的精度去研究。线条的精度可以理解为作品中的“精、气、神”。从书写的每一根线条来研究,书法中的线条又可分为几个方面,分别为:线形、线质、线构、线律、线韵。其中,线形作为线条的基础,线形简言之就是线条的形状包括粗细、长短、弧度三个方面。线质就是线条的质量,例如篆书中的《峄山碑》,它的线质具有独特的质感。线构是书法中线条与线条之间的交错构成方式,主要体现在每个字的空间感,疏密的空间布局也是影响线条质量的一个因素。线律是在书写过程中呈现出线条的节奏,这点在行草书体的作品中体现较为明显,线条的轻重缓急,笔断意连,每个字中线条的起收笔相互呼应。线条在书法作品表现标准中最后一个方面是线韵,线韵是一根线条的韵律感和气质,整幅作品气韵生动,若有若无。中国文化讲求内敛谦让,书法作品中的线条也是圆中欲方,方中欲圆,而这种线条的美感又是中华民族审美心理的基础。
(2)线条在中国画作品中的重要性
中国画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在文化历史的长河中,每个朝代的绘画的创作形式与风格都有或多或少的差异,但是从画面的表现手法和方式上,线条一直作为画家们塑造物象的造型手段与艺术语言。在中国画中有写意、工笔等绘画方法,线条作为整幅画的支撑,在绘画作品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新石器仰韶文化时代,随着审美意识的不断影响,人们的工艺水平也不断提高,在陶器上出现了各种纹饰,这种纹饰不是为了实用,而绝大部分是为了欣赏,在各种彩陶器中《人面鱼纹彩陶盆》可以被称为典型的线条艺术作品。魏晋时期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六法”作为人物品评的准则,也是创作准则,其中“骨法用笔”对中国画线性艺术影响较大,“骨法”转向力量美就是运用线条勾勒物象的造型,靠线条的质感变化呈现出来。“骨法”也成为历代品评绘画的重要标准,也反映了中国画审美意识的不断提高的结果。
2、线条在书画作品中的质感美
线条在书法作品中体现出来的质感美,其实是由好多因素决定的,例如软笔书写工具,毛笔的软硬程度,墨色的浓淡,用笔的力度以及行笔的速度等。线条的形态差异对线条的质感也有影响,例如邓石如的隶书是在反复临习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鲜明的书写风格,作品《文心雕龙轴》用笔铺笔直下,不拘泥于遵从碑刻的效果,从而展现遒劲爽利的书写线条,整体收放舒展自如。邓石如的隶书将遒劲豪放的“书写”之趣作为表现内容,强调点画的完整性和运动感。②在中国宝库中的壁画是我国的艺术宝库,壁画上面的人物、动物形象深入人心,姿态万千,千奇百怪,这些勾勒的线条大部分是中锋直下,线条的严谨柔和中不缺失力量的美感,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
3、线条在书画作品中的意境美
“意境美”是艺术创作者主客观之间意与境,心与物相互交融的结果,同样这在书画作品中表现尤为突出。在众多行草书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行笔过程中有“断线”的现象,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作品中的飞白,它是书法中的一种特殊笔法,笔墨的轻重、提按、转折,形成笔画之间的呼应,线条的粗细形态变化,像是无声的舞蹈,处处流动着有节奏的旋律,这是一种无声胜有声的美的享受。南宋时期山水画的代表画家马远和夏圭,也被称为“南宋四大家”。这两位画家都擅长畫边角之景,所以也被称为“马一角”和“夏半边”。马远用笔多是大斧劈皴法,线条奔放遒劲,在构图方面特别擅长取景,力求一种以偏概全,以小见大的效果,使得画面知突出一个主题,达到强烈的画面感,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夏圭更善于用墨,水和墨的交融显得淋漓尽致,爱用秃笔,虽几笔强健有力的线条,就把边角之景表现得朦朦胧胧,给人以远景的效果。马远和夏圭的边角之景的山水画开辟了中国山水画的新境界,给人无穷的想象,寄情于景之中,这种线条的变化也体现了虚实的意境美感。
通过论述可以看出线条在书画作品中的美感体现的淋漓尽致,无论是从书画线条的表现方式上还是它的质感美和意境美,都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宝贵的精神财富,二者的产生和发展十分紧密,在线条的艺术表现方面也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结语:
中国书法和中国画的线条艺术基于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背景之下,线条艺术的美感在书画作品研究中的表现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中国书法和中国画成为我国历史长河中的宝库,同时,也赋予了线条在其作品中表现的丰富内涵。因此,二者作为我国的艺术瑰宝,线条在其各自作品表现出的美感也是毋庸置疑的。
参考文献:
[1]陈振濂.书法学.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9年1月第一版.
[2]刘恒.中国书法史·清代卷.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09年4月第1版.
作者简介:罗婧一(1995-),女,汉族,河南周口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画(含书法)创作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