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合理将美术类专业课程与当前产业进行转化发展
2021-11-18潘雯奇那海峰
潘雯奇 那海峰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我国的产业也发生了大规模的转化。再这样的情况下美术类专业课程也需要作出相对应的调整才可以追随时代的发展。
建国初期可以说我国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农业国家,这导致我国的产业结构基础十分的薄弱,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但经过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得到了大幅度提升,随着进出口贸易和更多的人选择了下海经商的道路这也使我国产业逐渐取向合理化,与此同时我国工业体系更加完善。在党的十八大后服务业更是日新月异,人们更加注重精神上的生活,服务业成为创新产业,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再这样的情况下我国对文化产业的需求也有了更进一步的增加。提升文化产业,坚持创新创业更是国家所提倡的。
根据美术类专业的特点,在这么多年来也做了一定的改变和创新。在近年来我国的美术教育也更加偏向技术与艺术相融合的方向发展,比如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学校越来越注重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训练。但我认为美术类专业在现在的大环境下还应该注重学生们学习内容和生活的贴切,要注重学生们逻辑思维的训练以及形象思维的训练。减少日常生活中学生们不动脑子从各个地方照搬照抄的情况。而国家更需要的是在经过学习后可以运用自己的逻辑思维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个人艺术。
在现在越来越注重素质教育的情况下美术类及各个艺术类专业更是深入人心并更加得到学校及大众的重视,只有建构合理科学的又具有人文特色的教育才能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创造力及对知识的吸收与应用。想要做到学生所学的专业课程与当前产业紧密结合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课程设置要注重技术与艺术能力的融合
在当今社会缺少的不在是技术型蛮干人才对于美术生来讲更重要的是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自己的艺术创造力融为一体,学校提升学生素质,成为一个会思考的高素质人才。
2.增强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里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学生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因此,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就及其重要,在课程的安排上老师应该用相对直观的方式引导学生们进行学习并不是运用数学运算或套公式这种死板教条的方式来教育学生。比如学校开设的“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人机工程学”等课程,这些课程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利用图形,图像,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记忆,并且运用这样的方式让同学们可以直接参与在其中,从而为形象思维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3.在课程中提升学生自己的动手能力
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尤为重要,学校可以在开设课程时将原有的被动学习转变为相对独立的学习方式,可以采用开放式命题的方式,我们需要教会学生的是如何运用这个技术而不是如何照抄模仿这个技术。我们可以在给学生布置任务的时候只给一个大概的命题范围,这样可以让学生从始至终都是处一个在自己独立思考的过程。这样不仅有效的提升学生们的创新能力还能在设计草图,收集材料,和制作作品这些过程都做到死学生自己动手,提升动手能力。
在考察的时候也不应该死板教条更应该注重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及应变能力,这样可以做到对学生的一个全面考察。
4.提升学生们创新思维的训练
这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也是一个美术生所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利用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训练,做到可以举一反三,灵感来源于积累而不是网络。经常给学生们看一些知名的展览和优秀的作品。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学习艺术找寻灵感的环境。相对的措施就是可以安排学生一起去看一些大师的展览以及富有新时代意义的创新展览,开拓学生视野,增强知识储备。还可以让学生采用“自由发挥法”、“模仿创造法”、“智力激励法”、“类比发明法”等方法进行创新技巧性思维训练,充分以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将创造性技法及应用与这些课程基本要求的紧密结合,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并且提倡同学们在课余生活中积极参加各种设计类大赛让学生们的创造力充分发挥,提升学生的社会经验。
5.课程与互联网接轨与时代接轨
互联网思维是现在青年必不可少的。在互联网时代我们不能死磕旧思想,要做到与时俱进。课程体系与课本也应该进行适当的改版及更新,不是让学生学习的还是二十年前的老思想。不要让学生课程与校园生活过于“老年化”,要做到与市场相匹配,为学生将来的求职道路做铺垫。因为美术这个专业审美对于它来说尤为重要,培养学生审美,跟随时代潮流,做到与时俱进。
6.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和实践缺一不可。只有实践少了理论就像一个巨大的气泡,一戳就破没有内涵,缺少理论的堆砌。只有理論知识没有实践就像一个实木疙瘩,只有厚实的内心没有令人欣赏的外表还是会遭人遗忘的。要做到这个就需要在每一门专业课开始时老师要将充足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们从而在让学生们开始实践与创新。
7.课程设置在于精不在于多
虽然在学校有限的时间学生该多学,但只多不精是万万不行的。如果只是一味地开设五花八门的课程,没有一个合理的安排,没有一个合适的目标,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容易成为“四不像”。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学校要搞清楚每个专业的主线内容,将每一门课程时长增加,让学生做到对课程理解深入后再进入下一个课程的学习。设计类的学生专注设计课程,纯绘画的学生专攻理论及自己的绘画技术,学术类的学生主要强化自己的理论知识与文化素养。只有这样分工明确才可以提升学生的竞争力,而不是最后成为画画界最好的设计师,设计界最好的画手这样的尴尬的情形。
以上是对美术类专业如何可以适应当前产业发展及有利于日后发展的一些个人看法。努力实践,结合实际,使美术类专业在未来的社会中不被淘汰,紧跟时代的步伐,不与时代脱轨。只有科学化的管理和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才可以促使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在未来学生毕业时可以成为社会和各大企业的可用人才。
作者简介:潘雯奇,女,2000.04.20,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第一通讯作者:那海峰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