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密技术研究
2021-11-18邹佳豪童厚福
邹佳豪 童厚福
摘要:互联网技术飞快发展,极大便利了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但伴随而来的是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网络生活和工作。为了应对网络上众多的安全问题,国家相关部门构建针对性的治理管理体系,在防治网络信息安全隐患的同时,宣传文明上网、健康上网的理念,使得人们能够在网络生活中合理维护自身权益。本文基于现如今网络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一步研究相应的对策,从而达到提高网络安全性的目的。
关键词:技术保障;信息技术;加密处理
现如今的网络信息更新迭代速度不断加快,计算机的性能也在不断提高,网络安全隐患也越加复杂,不管是个人信息,还是企业信息,如果仅靠防御手段是无法做到完全防治安全隐患问题的[1]。所以,可以利用专业网络人才的防护技术和经验,根据技术的优越性,构造出行之有效的网络治理和管理体系,从而保障个人和企业的信息安全。
1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密技术存在的问题
1.1缺乏软硬件核心技术
网络技术发展至今,不管是软件还是硬件,都已经形成了很大的规模,而且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但国内网络的发展相较于西方先进国家来说,整体上还是落后不少的。这是因为我国的网络技术起步较晚,难以融入国际市场,再者,核心的网络技术受制于西方国家的限制,这就使得国内网络技术在发展进程中处处受阻,而且,国内用户网络环境的安全系数并不高,容易受到病毒或黑客的攻击,安全隐患较大。
1.2缺少对关键信息的备份
国内很多企业在日常办公中改用了计算机信息技术,且对其依赖性越来越高。这是因为计算机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还可以有效处理信息,解决很多复杂的问题[2]。但在日常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大部分的用户都没有随手备份核心信息的习惯,如果网络环境受到恶意攻击或者计算机系统运行出错和崩溃,这就使得计算机系统中的信息丢失或损坏,容易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网络环境也会因此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危险。
1.3网络安全意识淡薄
计算机技术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性,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人们在网络上的安全意识水平都比较低,很多网络用户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不当的行为。如果仅仅关心网络应用的用途而不考虑其潜在的危险性,那将会给自身的计算机系统带来不可估量的安全隐患,很容易受到网络病毒的攻击,而且难以做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2解决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密问题的有效措施
2.1合理运用密钥安全管理技术
互联网技术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信息处理技术,现如今的互联网信息处理领域,存在两种处理方式,分别是数字模式和物理模式,这两个模式还可对信息进行储存、运输等操作。这两种方式在整体上还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可提高信息处理的安全性能[3]。一般来说,设置的密码越复杂,被窃取的可能性越低,如果给每一个网络模块都设置相应的复杂的密码,那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2.2实现核心软硬件自主研制
国内已经有众多企业使用到计算机系统进行日常的工作内容,但国内的企业对计算机系统软硬件技术的研究却很少,很少有企业能够真正掌握其中的核心技术。所以,很多国内企业就不得不使用国外企业提供的付费的计算机系统软硬件技术,这无疑给企业的发展乃至国家经济发展埋下了隐患,商业机密容易因此丢失。所以,国家需要制定出行之有效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避免国外軟硬件技术潜在的安全漏洞,并抓紧研发本土的计算机软硬件核心技术,从而在根本上提升国内网络信息的安全性。
2.3安装流量监控软件
流量监控软件可以在计算机系统的使用期间内,管控信息流动的数据,信息流动的速度等内容,从而在源头上筛选出合理的信息,并实时监控,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过滤掉那些不可控或不安全的信息数据。同时,流量监控软件还可以审查黑客入侵的信息或者病毒的信息,及时示警并防护,从而降低不安全因素造成的损失。
2.4修复漏洞与设置信息备份系统
现如今的网络信息丢失问题,主要原因是计算机系统出现了运行漏洞,而且用户没有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因为有的漏洞即使是信息防火墙也难以察觉。因此,黑客会利用这一漏洞攻击计算机网络,或者计算机因为这一漏洞容易受到病毒的入侵[4]。所以,用户需要养成及时修复系统漏洞的习惯,并对关键信息进行备份,防治丢失。与此同时,应该发展计算机系统的相关安全技术,降低系统出现运行漏洞的概率,从而更好的保护用户的网络信息。
结语
在网络上,我们除了要善于利用计算机技术的便利性,还要考虑到计算机技术的安全性。所以,我们应该更多的使用复杂的密码,并管理好网络密码,发展自身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提升计算机的网络完全性,而且还要在系统上安装合适的流量监控软件,筛选合适健康的信息,滤除可控和不安全的信息,从而维护网络环境,保护我们自身的网络信息。
参考文献:
[1]陈利.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密技术探讨[J].长江信息通信,2021,34(06):138-140.
[2]吕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密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1(11):164-166.
[3]胡旻.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密技术探讨[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20(11):166-167+173.
[4]畅许斌.关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密技术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1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