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2021-11-18刘洪新李文娜
刘洪新 李文娜
摘要:数字文化产业是当代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其发展既面临有利的政策机遇,也面临一定的挑战。为促进我国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应遵循具有前瞻性、体现动态性的发展规划原则,将发展战略定位于自主创新、产业集聚、品牌带动、人才发展等方面,加强政策引导扶持,提供服务管理保障。
关键词: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策略
引言
近年来,数字文化产业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部署产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态势,已成为文化产业行业内公认的未来发展前沿趋势。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革新、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文化市场呈现出多元、融合、创新、引领的时代特点,在此基础上数字文化产业在未来亿万级的市场潜力发展中将呈现更多元、更井然的发展态势。
一、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当今时代,数字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青少年已经成为文化产业的主要消费者和传播者,这必然促进文化产业向数字化转变。现在的文化产业领域正孕育着一场革命,基于互联网的数字技术的数字文化产业正在以全新的面貌对传统文化产业体系进行改造。而数字文化产业将各种文化资源与最新数字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相结合,打破原有传统文化产业电影、电视、报业的固有边界,橫跨通信、网络、娱乐、媒体及传统文化艺术的各个行业,进行了融合和重铸。因此,数字文化产业是传统文化产业的高级形态,具有更新速度快、娱乐性强、内容与平台融合度高等特点,是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发展数字文化产业的意义
如今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及移动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加速创新应用,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领域的日益渗透,以数字化知识和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孕育出全新商业模式和经济范式,带动全球化发展步入以“数据要素”为主要的动力,对数字经济发展带动国家经济发展的巨大潜能的挖掘成为了当前各个国家最重要的任务,我国也不例外。数字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我国明确提出了要重点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我国在2017年首次将数字经济纳入两会报告之中,并且订下了要促进数字经济增长的目标;而2019年两会在相关的报告中又一次对强大数字经济进行了强调,2020年文旅部更是出台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家层面对数字经济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三、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一)遵循发展规划的原则
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形成集聚效应。数字文化产业属于新兴产业,其发展需要一批相关企业和产业链企业共同集聚,形成集聚效应。因此,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要体现集聚效应,使其与高新技术性能特点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并得到体现。二是具有前瞻性。数字文化产业具有高新技术特征,其发展速度比传统行业要快,因此其发展规划与措施的制定必须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以适应产业本身快速发展的特点。三是体现动态性。数字文化产业技术的快速发展产生了不确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完全预见未来的发展速度与规模等。因此,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具有动态性,应体现出适当的弹性和灵活性,能在发展思路和目标指导下,根据发展现状与环境条件进行适当调整。
(二)政府采取保障措施
为促进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政府应采取有力的保障措施。一方面,加强引导和扶持。数字文化产业是新兴的产业类型,有着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目前的发展还不是十分的成熟和完善,因此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一是在资金上给予扶持和资助。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筹集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初期所需要的资金,优先资助传统文化和高科技相结合的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的发展。二是在政策上加强规范和引导。通过税收、环境等方面的强力引导,规范和制约各种不符合市场经济的企业行为,重点支持数字文化产业中有前途和潜力的企业。三是在人才方面提供智力支持。制订一系列政策为企业吸引人才提供各种配套环境,引进产业发展高端人才,打造高水平人才队伍,做好企业员工的培训、深造和服务等工作。
(三)找准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
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可定位为如下方面:其一,自主创新。以建设创新型数字文化企业为契机,大力培育高端创意文化产业,引导企业自主创新,促进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深度融合,增强数字文化企业创新能力。其二,产业集聚。积极引入符合条件的数字文化产业,促进产业集聚形成,大力扶持有技术潜力的企业成为龙头企业,通过产业集聚推动数字文化产业自身的发展,加强数字文化产业公共技术平台建设,为数字文化产业集群提供发展平台,实现产业集约化发展。其三,品牌带动。促进创意设计与高新技术企业的链接,培育一批具有研发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企业及文化产品和服务品牌,促进数字文化产业基地内企业品牌的形成。其四,人才发展。创造数字文化产业的人才集聚条件,积极创建文化产业人才交流的国际化平台,吸引和挖掘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文化创意创作人才、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为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四)构建数字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体系
建立数字经济人才需求监测与预警机制,根据数字经济技术、管理、运营等全产业链发展的实际人才需求,及时调整各级各类人才培养与引进结构。将数字素养教育纳入各级基础教育体系,依托技校和企业实训培养数字化转型所需的基本人才,依托科研院所和高校培养带动数字技术突破发展的高端科研人才,加快内容产业职业技术教育水平,满足其发展对各层次数字人才的不同需求。结合现有人才引进政策及需求状况,制定专门政策加大对数字经济发展急需人才,尤其是顶尖科研人才和内容制作人才的吸引力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迭代升级的推动下,在人民群众消费升级、对精神文化产品需求日益增加的拉动下,数字文化产业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未来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现象将更加多样,发展模式将更为多元,强大的产业关联能力将带动整个市场经济实现升级革新。
参考文献:
[1]杨勇.移动互联网时代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科技产业,2012,(9):70-75.
[2]王宇泽.发展我国数字文化产业的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11):79-80.
[3]欧阳坚.文化产业政策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