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主式、民主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

2021-11-18张丽艳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36期
关键词:学案改革探究

张丽艳

邵阳市第六中学创建于1912年,是一所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和辉煌的办学业绩的市级示范性完全中学。近年来,为破解发展困局和提升办学层次,学校着力改革传统的教学理念、课堂载体和学习方式,从2014年起开始推行“自主式、民主型”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至今,学校在课堂模式的把握、导学案的编写、学习小组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获得了初步经验,但也面临不少困惑。

“自主式、民主型”课堂模式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主动学习、合作探究、平等对话掌握新知识、理解新概念和解决新问题,通过亲身参与、平等合作获取经验和发展能力的新型模式。在新型模式中,教师起组织和引导作用,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师生之间建立起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为原则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形成和谐、愉悦和独立思考、共同探究的课堂气氛。该模式在形式上包括“自主学习、讨论探究、结果展示、点评点拨、反馈测评”五个步骤。

一、基本理念:还权和对话

传统课堂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教师“主宰课堂”,是知识的“传递者”;学生“被动应付”,是知识的“接受者”。要使学生真正获得知识,必须建立一个由学生主动参与和平等合作的“参与型”、“对话型”教学模式,其基本理念就是还权于生和平等对话。

一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既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和思考的权利,又让学生充分享受表达和表现的权利。教师在课堂上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让学生学会学习和思考,学会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做出独立的分析,并在思考和分析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就某一主题进行观察、思考、讨论、训练,鼓励学生表达自已的思考意见,表现自己的技能特长。

二是变灌输式教学为对话式教学。在“单纯灌输”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不是同学生进行平等对话、沟通合作,而是让学生被动接受、机械记忆。改变传统模式,教师一方面要以“平等中的首席”角色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或辩论,鼓励学生学会聆听、学会质疑、学会合理的批判;另一方面要满腔热情地参与教学过程,走下讲台、深入学生,与学生一起自学、一起讨论、一起操作,跟学生进行“同学式、朋友式”的“心灵交流”,共同感受学习的快乐。

二、课堂载体:导案和学案

“导案”和“学案”统称为导学案,是集教案、学案、资料、练习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开展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课堂载体。“导案”设置了“学习目标”、“学法导学”、“知识构建”等栏目。“学案”设置了“教材助读”“预习自测”、“课本例题习题回放”、“重难点问题探究”、“当堂检测”等栏目。

导学案的质量决定课改成败,要求各编写小组发挥集体力量精心编写,具体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紧扣《课程标准》设置问题。二是学案分为“预习案”和“探究案”。“预习案”中的问题设置要紧扣教材、侧重基础。“探究案”中问题设置要紧扣《课程标准》,突出重点和难点,探究问题的个数适中。三是成立导学案编写小组,每学科2—4人,由各学科组长遴选,编写人员原则上要担任过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对教材和各课(单元)的重难点比较熟悉。导学案编写遵循“主备教师备课——备课组集体研讨——主备教师订正——上课教师补充——课后优化”的编写流程,对形式和内容进行改进和完善。学校成立“导学案评审小组”,每月对各学科导学案分课时进行审定,奖优罚劣,确保质量。

三、学习方式:合作和竞争

新课改倡导的合作学习是通过小组来实现的,小组合作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组织方式。班主任根据学生学业成绩、学习态度、个性特征、能力水平等组建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一般以异质为主,使小组成员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同时保持组与组之的同质,以便开展组内合作与组间平等竞争。小组长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也是组际之间展开竞争的领导者。每组配备专管人员,具体负责组内卫生、桌椅摆放、组内纪律等。组内成员之间,同质结成对子,对子之间既是竞争者,也是相互监督者。

我们对班级学习小组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些要求是:第一,各班主任要充分发挥自身智慧和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师生共同制订符合班级特色、全面具体、操作性强的学习小组竞赛制度。制度条款的落实要责任到人,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第二,各班要认真培训学习小组长、学科班长和其他班干部,让班干部明确各自的职责,当好任课教师的助手;让班干部积极参与并带动其他同学参与课堂,保证课堂顺利、高效进行。第三,各班要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课改环境。班级布置要突出课改氛围,前后黑板要划分好展示区域,教室墙壁上要有学习小组和个人课堂竞赛的公布栏。

四、面临困惑:教师抵触、家长发难和学生消极参与

困惑之一是部分教师抵触课改。新模式中的学生展示、点评、质疑是非预设的,增加了教师驾驭课堂的难度;同时,教师对知识点的点拨和对学生表现的点评,需要其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应变能力。因此,课堂改革在推行的过程中,受到了部分教师的抵触,尤其是年龄偏大的教师。思想观念落后是课堂改革的最大阻力。困惑之二是部分家长质疑课改。学生家长担心改革失败,质疑改革,向学校发难。学校基于保持学生队伍稳定和力避优质生源流失的考虑,改革瞻前顾后、束手束脚。困惑之三是部分学生消极参与课堂。课堂教学改革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追求学生全员参与课堂。但因为个体差异,部分学习能力差、性格内敛的学生在课堂讨论、展示、质疑过程中,成为新课堂的“旁观者”,全员参与课堂依然是需要探讨的课题和难题。

最有价值的教育,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教养。学校现在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教养,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当然,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才刚刚起步,对新课堂的认识和实践还处在探索阶段,问题不少,亟需完善。在我国教育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課堂教学的改革已经成为深化课程改革“重头戏”的宏观背景下,我们将要不断思考“什么样的课堂能让学生更快乐”、“什么样的课堂能培养高素质的社会公民”等问题,并不断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我们坚信在自身的努力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的“自主式、民主型”课堂教学模式一定会更加完善,更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内涵式发展!

猜你喜欢

学案改革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乡愁导学案
改革之路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比例尺(一)”导学案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