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联系生活教智力障碍儿童数学
2021-11-18黄杰
黄杰
摘要:数学既是一门理论课程也是一门实践课程,数学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数学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也贴近生活,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在数学中观察生活,能激起智力障碍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智力障碍儿童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同时也能培养他们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意识。因此,教师需要广泛地搜集教学素材,积极引导智力障碍儿童将数学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关键词:生活;智力障碍儿童;数学
一、精选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生活化
(一)让熟悉的生活情景为智力障碍儿童服务
要想让数学课堂贴近生活,使教学内容生活化,那么就要在数学课堂上穿插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场景。相对于直接呈现枯燥复杂的数学知识,当儿童接触到自己比较熟悉的生活场景时,会处于一个比较放松的状态,接受知识的效果会更好。如在教授儿童有关货币的知识时,可以模拟在超市购物的情景,我们可以在班里开一个小超市,并分别给每件商品标上价格,随后把学生分成三组,一组学生来扮演超市中的售货员,一组来扮演收银员,一组来扮演顾客。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有了现实生活的支持变得更有意义,这大大提升了儿童对数学的兴趣,甚至调节了一小部分儿童的厌学情绪。儿童在每件商品的交易中,能熟练运用货币,掌握了元角分之间的换算。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不仅达到了知识目标,也培养了智力障碍儿童与人交往的能力和适应生活的能力。
(二)让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为智力障碍儿童服务
只要我们留心关注,生活中处处都有教学资源,作为教师不仅要对教材深入开发利用,也要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素材,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作为一名特殊教育教师更应该注重教学资源的搜集和利用[1]。如在教儿童认识数字“8”时,老师不必局限于教材上面的插图,最好找出生活中的一些教具来给儿童直观的呈现出来,如8支粉笔、8本书、8个凳子、8张桌子,8张照片、8幅画等,这样儿童对数字“8”才会有一个基本的概念,不会认为“8”只代表了教材给出的这些事物,以免形成认识上的偏差。
(三)活用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数学与生活联系紧密而不可分割,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也要回归生活,为生活服务,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智力障碍儿童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儿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真正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如在教学生计量单位的用法时,可以设置这样一段话:一大清早,小明在2厘米的床上醒来,他拿起18分米的牙刷刷完牙,坐在10米高的沙发上,吃了一个重100千克的鸡蛋,喝了一杯250升的牛奶,然后背起重2克的书包,去离家1000千米外的学校上学。教师需要让学生找出使用不正确的计量单位并改正。把生活中的事例引入到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在头脑中对本来模糊的概念有了具体认知,同时也让儿童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
二、创设学习情境,使生活经历数学化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起学习兴趣
故事作为一种文学艺术作品,靠着曲折回环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优美的语言深受儿童的欢迎。故事还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一些故事情境[2],调动儿童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1+1=2”时,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一只小花猫去家门前的河边钓鱼,小朋友们,你们谁能猜出小花猫钓了几条鱼呢?这个时候儿童的好奇心被激发起来。接着老师一边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向同学们展示故事画面,一边讲解:小花猫来到河边坐下来,过了一会儿它就钓了1条鱼,它把鱼放进了自己的小木桶,转眼到了中午,小花猫感到肚子饿了,于是它看了自己的木桶,口水都要流下来了,可是它想到自己的妈妈最近生病了,要熬鱼汤给妈妈喝,于是就又把口水咽了下去,小花忍着饥饿等啊等啊,终于又钓到了1条鱼,于是它就提着小木桶回家了,那么小花貓的木桶里总共有几条鱼呢?老师创编这样一个故事,不仅引出了学习内容,还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学习源于思考,思考源于疑惑,教师要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离不开儿童的求知欲。这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智力障碍儿童的心理认知特点,有意识的创编问题,让儿童善于质疑,乐于质疑,由此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学生会因为好奇而积极思考,积极思考也能让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教数学概念“配对”时,教师可以设置“好朋友在哪里”的问题情境,先找一些生活中常见地搭配使用的物品,把学生分成两组,老师首先拿出牙膏,由第一组儿童询问:“牙膏的好朋友在哪里?”另一组儿童一边找出牙刷,一边说:“牙膏的好朋友在这里。”设置这样的问题情境,不仅让儿童获得了知识,而且使课堂充满了游戏的氛围,调动所有儿童都参与其中。
三、选取生活素材,在数学学习中体验生活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能从生活入手,在生活中选取一些儿童比较熟悉的素材,那么不仅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而且还能让他们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如教儿童10以内的数字的写法时,老师可以告诉儿童:0像小小的杯子,1像直直的铅笔,2像美丽的天鹅,3像漂亮的蝴蝶,4像长长的旗子,5像弯弯的钩子,6像大大的哨子,7像高高的拐杖,8像圆圆的眼睛,9像圆圆的气球,所以10就是直直的铅笔和圆圆的皮球。从而引导学生画出1—10这十个数字的形状。将10个数字的形状比喻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字的理解,加深印象。
再如教师可以提问儿童的问题有:你的体重是多少千克?你的身高是多少厘米?学校的操场总共有几棵树?我们班总共有多少个人……设置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学生可以看得见,接触得多,甚至亲身经历过或体验过,那么他们对数学会产生一种亲切感,以此激发他们主动学习。
总结:
智力障碍儿童的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无法长久地集中注意力在某一件事物上,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他们很容易分散注意力去做别的事情,因此如何联系生活教智力障碍儿童数学,如何将数学课堂变得活泼有趣,这是一个值得长期思考的问题,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就像大树与土地的关系,大树离开了土地将失去生机,土地失去大树将了无生趣,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从生活中汲取能量,为数学这棵大树输送更多的养分。
参考文献:
[1]浅析加强小学数学与生活的联系[J].郭玉兰.新课程.2013(9)
[2]情境教学,让培智数学课堂活起来[J].王娟.新课程.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