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魔方”导图为支架,助力写好人物
2021-11-18何赐仁
何赐仁
学生在写作前尽管已经积累了不少写作素材,但就是不知如何下笔;即使勉强能写起来,也是东拉西扯,不得要领。如何帮助学生把心中的素材组织成文章,这中间就需要一个“支架。”
所谓“支架”,它由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后来成为建构主义教学的一个重要概念。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将它用于學习领域,指为学习者提供的暂时性支持,即通过支架作用让学生从现有发展水平达到高发展水平。
思维魔方创始人蔡劲松先生在《思维导图应用魔方》《小学思维导图应用魔方》书中提出了思维魔方的概念。笔者根据魔方的原理构建“魔方”导图,运用“魔方”导图解构课文,并把它作为建构阅读写作二元结合的教学支架,从而搭起学生从阅读走向写作的桥梁。
一、构建魔方思维导图支架
魔方有前后左右上下六个面组成,每个面又有九个小格构成,从任何并列的三个小格旋转它,都可以变出不同的图案。魔方的这个特点,与人的写作思维非常切合。(如图所示)
写作文时只要写好以“魔方”正面为核心的任何三个或以上的面,就是一篇丰富多彩的文章。
二、运用“魔方”导图写人的示例支架
《邓稼先》就是这类建构阅读写作二元结合教学支架的经典课文。
(屏显《邓稼先》“魔方”六面内容)
“魔方”正面(当前人物):写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澄清外国人是否参研中国原子弹事实、临危试验等事件;
“魔方”左边(侧面描写):以研究院“军宣队”、“工宣队”这样的“造反”组织在他的劝说下停止争斗,凸显他的崇高威望;
“魔方”右边(进行比较):以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两人性格作对比;
“魔方”后面(过去猜想):近代中国的苦难背景;
“魔方”上面(联想想象):想象摄制《邓稼先》采用背景音乐来讴歌他的崇高气概;
“魔方”下面(体验感悟):通过电文及前面各部分内容对邓稼先进行评价。
三、运用“魔方”导图写作的提纲支架
根据“魔方”导图原理,给《我们班的新同学》列出写作提纲。师生共同检查核实是否符合题目要求。
1.屏显学生作文提纲
《我们班的新同学》提纲
“魔方”正面(当前人物):这位新同学为什么来我们学校;
“魔方”右边(进行比较):新同学来我们班后的言行举止、与后来相处习惯后的样子。
“魔方”左边(侧面描写):新同学在班上的表现;
“魔方”后面(过去或猜想):新同学过去的样子与现在表现;
“魔方”上面(联想或想象):新同学以前在班上的样子;
“魔方”下面(体验或感悟):要向新同学学习;
师或生点评:
(1)“魔方正面(当前人物)”部分有问题,这不是正面描写。“魔方左边(侧面描写)”部分也有问题,“新同学在班上的表现”应是正面描写,不能作为侧面描写。
(2)“魔方下面(体验感悟)”部分也有问题,新同学是好是坏都没有写,就说“要向新同学学习”,前后衔接不上。
(3)“魔方右边(进行比较)”部分也有问题,“新同学来我们班后的言行举止”应算正面描写,“与后来相处习惯后的样子”跟“新同学”这个关键词有点不切合,既然写的是“后来”,那就不是“新同学”的情况了。这部分要拿新同学与其他同学进行比较才好。
2.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互相点评各自提纲,有问题的部分改一改。
帮学生从构思“渡”到写作的“彼岸”去,用好写作提纲支架是十分有效的办法。学生学会了把心中的素材转化为写作构想,并提炼、归纳出写作提纲,才能保证写出的作文不偏题、离题。
四、写法总结
在写作前,可以把文章看成一个魔方:
“魔方”正面(当前事物)部分要写:新同学的外貌、标志性动作、口头禅,猜测他(她)的特长、性格、心理、精神状态等内容。
“魔方”左边 (侧面描写)部分要写:同学或老师对他(她)的初期印象或评价;
“魔方”右边(进行比较)部分要写:他(她)与班上某位同学进行比较,或他来班级前后情况进行比较:
“魔方”后面(过去或猜想)部分要写:猜想他(她)的来历、家庭背景;
“魔方”上面(联想或想象)部分要写:由他联想到自己记忆中的一个朋友或同学;
“魔方”下面 (体验或感悟)部分要:见到他(她)之后的感想或想法。
五、布置作业:
以《这样的人让我 》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
作文教学中引入“魔方”导图作为教学支架,当支架熟练地内化为学生的思维能力时,就大大加快了写作构思的过程,从而在心中树立起某类文章一定的写作之规。
写作教学中,审题指导、写作中指导和作文讲评同样重要。在写作中指导这个作文教学的承前启后阶段加以着力,是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举措。而在这个过程中,用好“魔方”导图列提纲支架、片断描写支架,能有效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蔡劲松.小学思维导图应用魔方[M].海南:海南出版社,2012
[2]蔡劲松.思维导图应用魔方[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2015-
[3]楼说行.建构支架,充分展开“学”的活动[J]、基础教育课程,2011(6)
[4]李岩峰.“支架式教学”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2016(11)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运用魔方思维导图优化写作教学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19PTZD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