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幼儿的入园适应表现与应对建议

2021-11-18祝东芳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41期
关键词:入园小班幼儿园

祝东芳

摘要:入园是幼儿离开家庭步入社会的起始阶段,对其一生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心智不成熟、适应能力较差等原因,幼儿面对入园后的新环境非常容易出现恐惧、忧郁的情绪,甚至不愿与人交流,因此需要采取对策,帮助其尽快调整自身认知和行为、逐步适应新环境、回归正常的情绪及行为状态。本文从幼儿、幼儿园、家庭等角度入手分析幼儿产生入园适应困难的原因以及提出了缓解新入园幼儿适应的建议。

关键词:小班不适应的表现原因分析应对建议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1-286

一、前言

随着越来越多的幼儿进入幼儿园,幼儿适应性问题日益突出。对小班幼儿来说,进入幼儿园是他们初步进入社会而适应社会的起始阶段,是他们走向集体生活的第一步,也是幼儿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小班幼儿的身心发展不健全、适应能力差,当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以及一些素不相识的老师和伙伴,从而内心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出现了分离焦虑。这不仅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让老师、家长十分头疼。《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和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的目标,要求在幼儿园的帮助下幼儿能较快的适应群体生活。所以我们必须要对幼儿的入园适应高度重视,去进行系统的分析,并提出对策,去帮助每一位幼儿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从而提高幼儿的心理适应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二、幼儿入园不适应的含义及表现

每年九月开学,都会有幼儿出现不同程度的“入园不适应症”。在初次入园时,由于周边环境陌生,往往会产生恐惧感和无助感,出现一系列的负面情绪和消极行为。

幼儿入园的不适应主要是由于环境和人际的陌生导致基本需要的暂时性缺失造成的。当他第一次离开家,面临一种新环境时,这种安全感会被打破;受他们的年龄、心理发展水平及生活经验的局限,有些孩子会出现初入园时的分离焦虑和入园后师生关系、同伴关系适应困难。幼儿的发展包括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两个方面,但小班幼儿在毫无准备下,进入一个新的环境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不适应现象。

2.1幼儿入园不适应的情绪表现

情绪不稳定、低落,爱哭闹幼儿刚入园的不适应现象极大程度的表现为哭泣,而几种常见的哭泣的情况也很好地反映了孩子的心理和情绪。首先是整天哭:一般出现在入园后1-2天,幼儿看到的是陌生的环境和老师同伴,这时他会感到恐惧,整天不停地哭泣;其次是连续性的哭:在入园后2-3天,这时幼儿对环境和老师,同伴已不再陌生,不再恐惧,只是容易受外界的干扰;再次是偶尔哭:这些孩子一般能参加日常活动,但听到或看到其他幼儿哭时也会跟着哭泣;最后是入园时哭:多数幼儿经过前面几个阶段,情绪基本稳定,只是早上来园时会以各种理由推脱和哭泣。

2.2幼儿入园不适应的行为表现

幼儿入园不适应行为表现为胆怯、害羞、粘人、孤僻、打人、抢玩具、拒食、扔玩具、固执。唯一想做的就是趴在窗口等家长或者四处游荡,稍不如意就大哭,也有的幼儿明显表现出胆怯和不知所措。还有的幼儿特别缠人,看到别的家长和教师从门口走过就会跟着过去,希望能把他带走,去找妈妈。或者要求教师一直围绕着他,当教师不在身旁时,他就会大哭起来,还有的以扔东西、打人来发泄自己的内心情感。还有是缺乏一定的安全感,当父母把幼儿送到幼儿园之后,就会表现出很悲伤的情绪,出现安全缺失感、受挫感和焦虑感。

2.3幼儿入园不适应的生理表现

生理方面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活规律不易养成,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会受到家长生活习惯的影响,与幼儿园的作息规则存在差异,幼儿一时难以很快适应并形成规律。二是自理能力差。有些幼儿不会吃饭、不会脱裤子、大小便,更不敢求助老师或频繁的上厕所,有了需要也不会说,以至于不能很好的完成一些日常活动。也有的幼儿是由于进入陌生环境,缺乏安全感,焦躁不安,出现食欲下降、遗尿等现象,也有的幼儿由于过度緊张,入睡困难,要求陪睡或拒睡。还会出现发烧,咳嗽等身体不适现象。

三、幼儿产生入园适应困难的原因分析

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结合实习经历,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的成因主要有四个方面,应该从幼儿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和幼儿园因素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

3.1幼儿自身因素

幼儿性格、气质问题和生活习惯能力一是性格不同,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性格比较内向的依赖性较强,与其他幼儿互动能力较差。性格外向的活泼好动,常常无视园内纪律,较难适应规章制度,而性格的不同与气质类型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二是生活习惯能力,小班幼儿普遍动手能力比较差,在家里都是家长亲力亲为,而导致一部分幼儿自理能力差,使他们难以适应幼儿园规定的一日生活常规制度。

3.2家庭因素

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多方面都存在着影响,不同教养方式下孩子的性格特质以及个性都存在着不同,教养方式分为四类: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忽略型。其中溺爱型和专制型比较突出,溺爱型的家长比较喜欢一手包办,导致孩子对待人和事以“自我为中心”,在家庭中因为过分被保护,在学校中就很难适应学校的新环境,而且自理能力差,会产生挫败感,容易反向自我否定。专制型家长是什么事都要过问,可能会导致幼儿比较软弱或者具有攻击性,这类幼儿不能很好的适应幼儿园的规章制度。另外两种让孩子的自制力差,人际交往能力差。不管是哪种教养方式,都是对孩子的一种过度关注,使幼儿对父母非常依恋甚至过度依赖,从而导致幼儿入园后不能很好地适应,分离焦虑严重。

3.3幼儿园因素

幼儿园的环境环境创设的影响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舒适温馨的教室环境有利于幼儿分离焦虑情绪的舒缓,幼儿提供一些户外活动的玩具也可以转移分散他们想家长的注意力,也会激发幼儿对幼儿园的喜爱,也可以让幼儿带一些他们喜欢的物品到教室里,会让幼儿觉得有家的感觉,会觉得很温馨、很温暖,内心会充满安全感。

四、缓解幼儿入园适应的建议

4.1家长应采取的策略

4.1.1家长保持良好的心态家长要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不娇惯、不包办,注重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自我服务能力。父母也要对幼儿的成长主动揽责,应多与教师交流,互通信息,从而找到最适合的教育方式。

4.1.2对幼儿的基本习惯、能力的培养自理能力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入园后幼儿面对的是集体生活,教师不能像家长一样面面俱到的照顾好幼儿,许多方面都要靠幼儿自己来完成,所以入园前家长要一定训练和培养好幼儿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要帮助幼儿在家庭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当幼儿在入园前,家长就需要提前帮助幼儿初步养成的饭后、便后洗手,饭后擦嘴、漱口等良好的习惯,这样幼儿在面对幼儿园的生活时才不会手足无措,才能快速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家长要多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懂得谦让,遵守规则,学会分享。

4.2幼儿园应采取的策略

4.2.1教师采取的策略一是不断更新幼儿教育理念,按照了解幼儿心理需要的发展规律,以人为本,构建幼儿和教师民主平等的新型关系,全面促进孩子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二是更加全面的了解幼儿,与幼儿建立亲密无间的关系,让其体会到安全感。三是针对幼儿心理,开发更多的教学活动方式,加快幼儿的入园适应。对幼儿的每一点进步,及时表扬、鼓励,帮助幼儿建立自信。适应幼儿好动的特点,多开展有趣的户外活动,让幼儿在运动过程中会感到轻松愉快。

4.2.2环境的创设保护孩子的天性,创设丰富多彩物质环境。物质环境的创设过程中,我们要从幼儿的观察视角入手,为幼儿设计充满童趣、充满交流和互动气息的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把幼儿的活动室打扮得温馨有爱,区角设置的更加丰富、新颖,让孩子有玩的欲望。

尊重幼儿的个性,营造温馨和谐的精神环境。要为幼儿创设温馨、和谐、美好的环境,为幼儿营造一个积极向上、愉悦的氛围,让新生班幼儿能尽快地融入班级,熟悉班级的环境,以及于老师能建立基本的信任感,让幼儿能够远离害怕焦虑的心情,缓解幼儿的入园不适应性。

4.2.3教学活动的开展《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要让幼儿在游戏中学到本领,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和游戏,教给幼儿集体生活的技能。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幼儿园要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让孩子在游戏活动中找到乐趣,爱上幼儿园。

4.3家园共育

家园携手共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必要之路,让家长融入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如今家园共育发展的一个趋势。幼儿入园能否很好的适应离不开家长、老师和幼儿园的共同努力。而且家长与幼儿园、教师紧密联系,在幼儿入园初期出现的一些哭闹状况,家长也可以及时的知道,也不会太过于担心,可以通过与教师的交流,家长可以了解到幼儿在幼儿园各个方面的能力表现,而使幼儿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五、结语

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让幼儿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能学会建立友好的師生、同伴关系,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幼儿入园适应问题需要得到重视,只有当幼儿能在最开始就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才能更好地以后的五大领域的学习、生活。幼儿园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而幼儿期是一个人成长的奠基石,为了打好幼儿成长的基础,需要对幼儿入园的状况进行观察,分析其中的原因,探讨相应的对策,采取家园合作、幼社合作,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幼儿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力,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为幼儿的入园适应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王雯.《幼儿园班级管理》.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10.

[2]郑艳兰.《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11,01.

[3]黄志敏.《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研究》.广西师范大学.2004.

[4]王红霞.《新入园幼儿适应性问题分析》.《中华少年期刊》.2020,6.

[5]尹肖潇.《浅谈小班幼儿入园焦虑问题》.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2).

[6]韩映红.《学前教育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7]教育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教育学名词》.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8]中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部网.2012,10,9.

[9]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7.

猜你喜欢

入园小班幼儿园
免票入园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爱“上”幼儿园
陕西筹措15亿元缓解“入园难”
宝宝入园巧加餐
分成三等份
变成一样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