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

2021-11-18孟蕾

求学·教育研究 2021年20期
关键词:学习兴趣小学数学策略

孟蕾

摘 要:小学课程是学生学习阶段的基础,而学习兴趣是其能力提升的关键。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气氛,更能提升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鉴于此,文章对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深入探究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并提出相关策略,希望可以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策略

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的求知阶段,其思维活跃且学习能力较强,更适合培养数学兴趣,建立基础数学知识体系。小学数学素养的培养,有助于陶冶学生情操,建立完善的数学体系,对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小学教师要严格对待学生数学教育,创建新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事业蓬勃发展。

一、影响小学生不喜欢数学的因素

(一)数学知识枯燥乏味

小学生和其他阶段学生相比较,对于事物的理解能力太过薄弱,小学生对于数学中过于抽象的概念、图形、符号和公式等无法深入理解,因此会有许多学生对数学产生厌恶、抵触心理,更有甚者会放弃数学的学习。

(二)教师授课方式的单一性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往往只按教材中固定的知识进行授课,不会拓展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太过单一,无法发挥小学生的学习技能和探索能力,因而学生对数学提不起兴趣。

二、学习兴趣对数学教学的意义

(一)让学生融入课堂教学中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小学生对其参与度的高低,直接体现了学习效果的好坏。因而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要注重激发小学生的参与热情。要想提高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就要让其对数学知识表示认同,只有小学生自身意识到数学学科的重要性以及学习数学的意义,才能更好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

(二)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依照灌输式的方式进行教学,由于知识量太大,学生无法对其进行消化和理解,从而放弃对数学的学习。而兴趣教学模式则是利用学生自身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以此来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学生思维逻辑的塑造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由于小学数学是较为笼统的学科,小学生思维水平能力的高低对其学习数学知识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重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通过合理的引导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三、提高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良好教学环境的营造,既能改善教学方式,也能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创建新的教学模式,营造杰出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养成新的思维方式,使小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自主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建议和看法,提出新的观点,营造生动活泼的数学课堂。良好教学环境的营造,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数学探索学习的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对问题进行思考判断,提高学生对数学思考和探究的能力。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2],教学领域逐渐引进许多科学设备,这些高科技出现在课堂中,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丰富了学校教学形式。高科技在数学教学课堂的应用中,起到激发学生兴趣和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作用。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抛却传统教学观念,在课堂上积极使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其优势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由于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并不愿受到拘束和限制,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保持师生统一的节奏,让学生对教师充满好感,并全身心地相信教师,这样才能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程。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才能认认真真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首先,教师要充分掌握各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需求,在开展数学教学时,选择学生较为感兴趣的教学形式。其次,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构建,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多与学生进行沟通,提高双方交流频率,使用换位思考的方式,站在对方的立场审视自己,通过互相交流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减少彼此间矛盾的发生,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

(三)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

心理学表明,单一的教学形式容易抑制大脑的兴奋中枢,导致学习效率逐渐降低。小学生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并不喜欢重复的事物,若教师的教学形式过于单调,学生会对教学内容产生厌倦。所以教师要通过掌握学生的心理,转变教学模式,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创建相对应的教学方式。同时,教师要合理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方法,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创新数学学习渠道,引进更多教学资源;多媒体是利用声像相结合的科技手段,以生动活泼的学习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吸引其注意力,使其感官受到强烈的刺激,更有助于学习兴趣的提升。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在语言接受和信息处理的能力上就有些区别,因此需要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中反馈的状况,对知识内容进行适当的重复,使班级内大部分学生能够完全掌握所教授的语言信息,未掌握的学生可以在课后进行辅导。教师要想学生牢牢掌握教学知识,就要采用合理科学的教学形式,努力做到语言知识当堂巩固并消化。

小学生受年龄因素影响,游戏永远对其充满诱惑力。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通过游戏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游戏是大部分孩子最初的学习方式,将其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观察物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书、本子、课桌等,并用绘画的方式将其表达出来,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数学热情,强化学生的观察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还能让其沉浸在学习内容里,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成效。

(四)提高教师自身素养

教师素养是其依据职业和专业的需求,在先天性的基础上,通过后期学习培养而成,是教育工作者不可或缺的良好的品质,教师的素养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所以教师要注意提高自身专业素养。身为教师,需要具备敏锐的感知能力,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具备合理判断的能力,具有根据情况能迅速做出对策的能力,拥有优化教育行为、化解学生之间摩擦的能力;能够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和他人交流沟通。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利用闲暇时间积极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学校也应为其提供培训和深造学习的机会,使其不断积累丰富知识,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这样在教学中,教师的行为举止就能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并对学生产生吸引,使学生在学习中和教师产生共鸣。

总之,只有让小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他才能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中掌握更多数学知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学习,善于总结,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学生多沟通交流,在数学教学中,要结合学生需求,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使其爱上数学,并主动进行学习,以此保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周满生.有效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8(17):103-104.

[2]刘雯.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J].中外交流,2017(3):231.

猜你喜欢

学习兴趣小学数学策略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