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校本主题教研 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2021-11-18林惠英
林惠英
案例背景
情景一:2016年期中考试前的一次校本英语科组主题会上,为了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果,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取得学习上的进步,大家围绕着“如何上好英语复习课”进行了激烈的探讨。会上,每位老师各抒己见:“要注重知识点归类,抓经典题型,加入孩子们喜欢的游戏。”“重视学生细心检查习惯的培养,多关注后进生。”“复习资料要精、针对性强,评讲也要针对性强,重点练习学生掌握得不够好的方面,如完形填空、阅读等。”
大家讨论得如火如荼,直到下一節课上课的铃声响起,主题学习才结束。看似热烈的主题活动,却只收到了“会上激动,会后一动不动”的无效结果。这样的教研形式在学校主题教研活动中较为常见,大家针对某个问题各抒己见,没有做好总结与梳理,最终只流于形式。同时在这样的讨论现场,往往是优秀老师说得多,平时不太爱表现的老师只有只言片语,渐渐成了强者的主场,“人人参与”的校本培训成为空谈。
情景二:2016年11月29日,学校英语科组团队承担了“深圳市小学英语基于整体单元设计的学法指导研讨活动”第一课时的说课和上课,三位教师在全体教师面前展示了优秀的教学课例,获得场下听课教师的一致肯定。活动过后,我们科组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总结。参与本次活动的老师有了以下的感悟:“围绕主题开展的活动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让我深刻认识到如何将整体单元设计与学法指导。”“人人参与的团队活动,让每个人都有参与感,让我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自己的力量也得到了激发。”“干货满满,理论也满满,收获颇丰。”
因为参与了这样的一次大规模的活动,我们团队体验了成长的过程,并发现:一次有规划、有主题、有内容、有形式的教研活动,比多次“形式单一、简单处理”的教研活动更能提高参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也能有效促进教师全员参与,并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
案例评析
自2016年参加完深圳市的研讨活动后,学校英语科组便开始探索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我们不断改进教研的模式,优化活动形式,最终形成了“以承办式主题教研为载体”助力教师专业成长的模式。
建立有效教研活动运行机制 “雁飞千里靠头雁,船载万斤靠舵人。”选好领军人,是为教研活动掌舵,保障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学校英语学科组由组内的学校副校长、教导处主任、科组长组成牵头组,六位年级英语备课组长形成教研中心组,采用“三线合力”管理运行机制(如图1)。
一条线是教研组长负责教研组全部工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好学期计划以及三年科组发展规划是科组长首要工作,也是教研活动顺利有效开展的关键。首先科组长分析科组现状,反思总结上学期做得好与不好的地方。接着依据市、区教研室、学校和教导处工作计划、学校的办学实际以及目前科组每位教师的情况,设定好每一学期的发展目标及工作方向。最后根据科组发展目标制定活动安排。
一条线是牵头组榜样引领。科组内大到国家级展示,小到每位教师个人的常规课,三位牵头组成员都会身体力行地参与每一次教研组内的备课、磨课、议课,再上课,并以认真付出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位教师。
一条线是中心组中每个年级备课组长负责将工作落实到每位教师。由六位备课组长组成的学科中心组负责将教研组的任务落实到本年级同学科的每一位教师,在牵头组的帮助下,将每一项任务高效落实。
通过三条线齐发力促进教研组每位教师高质量完成任务。
承办式主题教研活动的经验与做法 首先是确定教研月主题及分工。承办式,顾名思义,就是以分组为单位实行承办制,每个小组分别承办一个主题活动。我们将组员分为三大组,每组至少有一名牵头组成员和中心组成员。科组根据目标确定本学期每个月的教研主题,各承办组根据主题定好上课的内容,做到“分组、定主题、定时间、定场地”,保障活动如期高效进行。如表1所示。
研讨会主题的设定是从我们科组老师们的教学实际情况出发,从学校和学科发展中寻找问题、从教师的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从学习交流中捕捉问题,从而确定了教研课题,真正地解决教师工作中的问题,提高每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其次是规范教研活动。为了保障每一次主题活动都能保质保量地开展,充分发挥每位组员的能力,每位承办组组长在教研组长的协助下提前做好活动方案,并制定了一套系统化的运作流程。
一是分工筹备。分工合作是指团队中要分工明确,互相沟通、协作,以实现共同的目标。通过分工,可以实现个人的特长优势,互相取长补短,还能发挥整体效能,提高工作效率,团结士气。为了使团队发挥最大作用,我们根据活动任务将活动中的角色细化,包括主题教研活动的主持人、负责上课的老师、说课的老师,最后是点评课例的老师。
二是组内研讨—三案定教。活动承办组组员根据分工采用“三案定教”的集体备课模式进行备课。根据教学内容,承办组内每位教师自己备好第一次教案,接着承办组集中交流讨论,形成第二次教案,并以PPT的方式呈现二次教案的集备结果。最后主讲教师根据自己班级情况,修改教案,形成最终教案(这是第三次教案)。以上三次教案的锤炼,最终形成了一节优秀的教学设计,也就是我们说的“三案定教”。
三是形成初案。集体研讨后,组员根据集备上的讨论分工合作写出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板书等,形成最初的教案、上课PPT以及说课PPT。
四是磨课演练。承办组所有成员、牵头组及中心组成员共同参与听课评课。在集体评议前,授课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自我反思,总结上课中的亮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思考怎样才能做得更好等。之后团队其他成员帮助发现不足与问题,并提出修改建议。最后团队再次修改、优化教学设计,形成定稿。
五是正式展示。最后环节是一个月来大家一起努力的成果展示,展示按照以下基本模式进行:主持人开场白—说课团队展示—课例展示—教学点评—听课者评课—主持人总结。在评课环节,主持人引导大家对这节课进行集体评课,并进一步提出优化课堂教学的建议。这样的校本教研活动规模虽小,但因为准备充分、足够正式,从而吸引了不少领导及其他科老师的观摩。
六是撰写反思。上课教师结合自己上课、磨课这一过程撰写教学反思。活动展示者,可以对展示的过程表现及展示结果进行反思。观摩者根据活动内容撰写学习反思,组织者对活动进行反思,发现不足,提出改进方法,并将反思的书面材料上传科组资源库。
七是保障机制。为了确保活动按计划进行,我们给每个活動环节规定了完成的时间和地点,教研组长根据时间负责督促验收每个环节的工作,牵头组及中心组教师参与每一个环节。领军团队的参与使活动的运行更顺畅,效果更好。
近年来,学校英语科组在片区中一直享有较好的赞誉,学生英语素养好,英语说得溜,教师在各大比赛中屡传捷报,这得益于学校英语科组以“团队建设,共同进步”为出发点,构建的能够充分调动每位成员的校本主题教研模式。我们摒弃了单一的无效式教研活动,重视每一次教研组活动的有效性,坚持“学科教研有专题,课堂教学研究有课题”的教研理念。
结语
由于大多数一线英语教师平时都要担任多个班级兼班主任职务,工作繁杂,外出学习的机会较少,教研组活动成为教师学习培训提升自身专业的最佳途径。但目前很多学校教研组活动开展内容单一,流于形式,效果不佳。对比情景一、情景二的教研活动精心策划,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力求做到教研活动有主题、有目标、有方法、有效率,能够使每位参与者有收获。
通过此次创新的主题活动后,科组里每位成员纷纷表示收获颇深,在活动中有了“主人翁”的意识,活动后开始积极写反思日志,有意识地积累教学案例,并在工作平台中主动交流和研讨。因此,校本主题教研之路,我们将继续坚持下去,鼓励活动承办组在基本的模式中创新活动形式,我们会根据不同的教研主题更换教研方式,如评课环节会采用“点图式围桌研讨”(主要形式为大家在听课前,根据分工确定自己观课的点,课后小组根据分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围绕自己的观课点进行评课。这种教研方式使得人人有事做,人人爱思考,智慧在碰撞中共生)和1+1评课模式(每位教师针对课说出“一个优点,一个建议”)等模式。
创新的校本教研机制,有效地帮助我们构建了“智慧共生,资源共享,共同成长”的团队文化,让每一位教师找到专业研究的价值和教书育人的乐趣。我们不断创新研讨学习方式,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创新驱动,不断优化教研机制,以寻找更适合教师发展的路径,通过“分组、分主题、分工”的模式,促使人人参与,确保人人有收获,让每位教师都成为教研的主角,有效助力每位教师专业成长。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汤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