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四代党旗情
2021-11-18李杰
能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是很多人的梦想,也是我们一家四代人共同的精神追求。从我爷爷那辈起,到我的儿子,这面光荣的党旗已经在我们家里传承了四代,虽然没为党的事业做出过什么惊天动地的贡献,但我们一家人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实际行动践行入党时的誓词。
爷爷生于1935年,从小看着很多共产党员为了新中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那种无惧牺牲、无私奉献的品质深深感动着他的童年。
在26岁的时候,爷爷就当上了生产队长,并在1961年光榮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爷爷的干劲更足了,凡事都要赶在前头,给群众作表率。当时生产队大集体,一般社员都是6点钟上工,但是爷爷每天4点半左右就起来安排生产队一天的工作,奶奶笑说他天天起得比鸡早、干得比牛多、睡得比狗晚。爷爷总是憨憨地说:“咱是共产党员嘞,凡事不干在群众前面,那还有啥先进性。”开荒地、积农肥、修水渠、建队舍……没有一样爷爷不在行的活计,村里人都叫他“万能工”。
凭借着这股子干劲,爷爷所在的第三生产小队年年在公社的排名中靠前,多次上台戴大红花。
20世纪60年代初,粮食不够吃,但每年交公粮时,爷爷都会把家里最好的稻谷、麦子、豆子交给国家,支援全国的经济建设。奶奶有时也会不太高兴,每当这时候,爷爷总会劝慰奶奶:“没有共产党哪有咱现在当家做主的生活,困难是暂时的,要和党一起克服,有党在,咱的日子会好起来的。”
爷爷当了15年的生产队长,从来没有利用权力往家里拿过一粒粮食,没有占过国家一分便宜。有人问他这些年得到了什么,他总会摊开布满厚厚老茧的双手说:“这就是党给我颁发的最好的勋章!”
到了父亲这辈,生活明显好多了,不但解决了温饱,生活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父亲高中毕业,写得一手好字,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参加高考,高中毕业后就被爷爷送去当兵了。当时家里人大多不同意,尤其是奶奶。父亲是长子,一是舍不得孩子离家远走,二是父亲已经成年,在家是个好劳力,可以赚更多工分。但爷爷执意要将父亲送到部队锻炼,用他的话说,没有国哪有家?日子好了,就应该舍小家为大家,在国家大义面前,应懂得取舍。全家人不再言语,仔细一想,也确实是这么个理儿。
1974年,父亲到部队第二年就光荣地入了党,退伍前又获得了部队的嘉奖,还真没给家里丢脸,爷爷脸上也有光。退伍后,父亲先是做了几年代课教师。后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父亲便开始经营粮食加工厂,最早一批当上了小老板,家里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日子好了,但党员的本色没变,他积极参加家乡建设。据父亲讲,当时为了修水渠和大坝,镇里组织了青年突击队,当时他们上千号人,大部分是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工地上干了整整一个月。没有机械,就用肩膀扛;没有大米白面,就吃玉米面大饼子就咸菜。上千号人分住在简易窝棚里,白天在太阳曝晒下劳动,晚上还要忍受蚊虫的叮咬,一个月下来,人整整瘦了一大圈。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没有一个人临阵退缩,充分体现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延绵一百多公里的水渠和大坝,硬是靠手和肩膀堆积起来,至今仍在为农业生产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回想当年的那个场景,依然让人激情澎湃,党的凝聚力在和平年代处处展现着光彩。
到了我这辈,赶上了党的好政策,改革开放的春风沐浴在每个人的脸上,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有了质的变化。记得上小学时,老师问大家长大了想做什么,很多同学都说想做科学家,还有的说想做医生和教师,人生观和价值观都积极向上。我当时非常想做教师,可惜中考时没能考上师范类的学校,只能到农技中专上学。在老一辈的思想熏陶下,我积极上进,早早就加入了共青团,中专二年级加入了期望已久的党组织,当时全校几千名学生,只有5个人入党,我就是其中之一,心里感到非常光荣和自豪。
毕业后我进入种子销售行业,成为一名职业经理人。无论是在北京的上市公司,还是在家乡的民营企业,我时刻都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20年来,经我推广的种子,累计种植面积达几千万亩,从来没有因为质量问题给农民朋友带来损失。为了农民的丰收,我跑了全国200多个市县,一年有200多天都忙碌在田间地头,黑了皮肤,老了容颜,但党员的本色一直未变,播种的是信仰,收获的是希望。
到了我儿子这一代,家里早就达到了小康生活水平,不但住进了宽敞的楼房,还有了私家车和自己的公司,幸福的生活让他更安心地学习成长。在他填报高考志愿时,很多人说报财经、计算机等热门专业,但儿子听从了我的建议,填报了师范院校,结果被广西师范大学录取。因为我想让他圆我当年的园丁梦,更重要的是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大学期间儿子表现优异,于2020年6月通过组织考核,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至此,我们一家四代人都在党的指引下找到了人生目标,感受到了党的温暖。
百年党旗飘扬,四代祖孙传承,共产主义的信仰早已在我们一家人的心里扎根。
作者简介:李杰,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在《种子》《南方农村报》《农业科技报》《现代农业科技》《新农村》等报刊发表文学和摄影作品86篇(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