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种子种植风险成因与防范措施
2021-11-18陈春霞
陈春霞
摘要:农业生产是我国社会生产的主要动力之一,其隐藏的经济效益是巨大的,而正是因为这样的效益吸引力,导致了这一生产过程较容易出现风险问题与纠纷。因此,本文就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实践经验,主要从种子质量、种子处理、种植选地三个方向进行了主要的风险因素分析,并且,再次结合实际的情况,重点从质量监督、处理方式、有效种植这三个要点,提出了相应维度的防范措施分析。
关键词:农作物;种子种植;风险因素;防范对策
1 农作物种子种植风险因素分析
1.1 种子质量的问题
种子质量问题的出现,是农作物种子出现种植风险的首先成因,根据相关的文献分析,对于种子质量的问题,主要归结于种子检验的不达标。其中,出现种子质量不达标主要是因为在种植的管理过程没有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例如自然风险的防范,使得种子的质量脱离原有的水平。结合如何算得上真正的种子检验,根据定义与概念的分析,应当用科学、先进以及标准的方法,开展对种子样品质量的分析与测定,从相关的角度,依据实际的研究,判断种子质量的优劣,估计种子的应用价值,筛选出优质种子进行种植,更有利于后续的种植过程,收益也是有所上升的。而反观现阶段出现的农作物种子质量的纠纷问题频发现象,可以发现由于在上述步骤中出现了处理得不恰当和不严谨,就会导致农作物种子在种植期间出现一系列的不可预料的问题,并且这一系列的问题会造成不良好的影响,而这就形成了一种不良的风气,影响了农作物的种植阶段,使得农作物种子种植的风险大幅度提升。特别是相关管理人员、质量检测人员在面对种子的质量问题时,放松警惕,在质量监测环节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种子质量问题频繁发生,并且,因为其中模糊的界限问题,并不好评判主要负责方和处理措施。
1.2 种植前期的处理
对于农作物种子的处理,是从减少后续种植风险的角度来进行的重要影响因素分析,目的是为了达到精选种子、促进种子种植发芽出土过程、促进种子壮苗早熟增产、增强农作物的抗逆性以及打破休眠期等。换而言之,农作物种子的前期种植过程的处理的好坏,会直接地影响到农作物种子整个后续的种植过程,并在过程中引发或者防止风险的出现。并且,从种植前期的处理中防范可能发生的危险,能够更有效地保证种植过程的顺利开展,减少种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因此,在面对种植前期的处理时需要有专业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双向同步进行过程的保障,技术人员主要负责观察这一过程中的技术处理,而管理人员主要作为监督人员,对整个过程进行管理。此外,针对于种子种植前的处理问题,需要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特别是针对不同成长特性的农作物而言,往往就是因为不注重种子处理过程中的有效性,而导致风险的发生。如何分类管理,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进行种子的区分,对相关负责人进行多次培训,加强相关人员的责任心,才能够有效防范种子处理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方式应用问题。其中,在杀菌消毒步骤中,如果没有严格按照操作的标准来执行,就容易造成种子携带病虫害,无法正常发芽和出苗成长。所以,重视杀菌消毒过程也是农作物种子在种植过程中需要进行的风险防范之一,而合理安排人员,把握工作重点,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其中的一个关键点。
1.3 种子种植的选地
从种子种植的选地现状看待风险因素的出现,就需要从地势、水源、排水、土层厚度、土壤成等来进行思考。其中,排水情况不良的种植地,会出现积水的情况,导致种子不能够发芽,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种子坏死的情况。而土壤条件不充足,同样会影响种子的萌发过程,使得生长期间的种子不能从土壤中获取相应的养分,进一步成为农作物种子种植阶段风险的因素。因此,从种子种植的选地角度考虑防范问题,首先就是对土地情况的评估,需要对土、土壤之前的种植情况进行分析,对其中的土壤成分进行分析,包括性质、结构、适应性等重点内容。选择适宜的种子种植土地是关乎种子成活率的重要事情,也是决定种子在土地中能否正常生长的一个重要前提,如果不能够满足这一个前提,种子的成活率就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并且,这一问题同样是现阶段农作物种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常见的风险防范之处,但是,因为对利益的追求,往往会使得人们忽视一些相关的细节问题,抱着侥幸的心理,不认真甄选种子种植的土壤条件,进一步引发种植风险,导致种植效益下降,最终得不偿失。
2 农作物种子种植防范措施研究
2.1 从种子质量问题着手,加强质量监督
种子质量大致包括遗传品质、播种品质、商品品质这三个大方向,而细化来看,遗传品质其实指的就是种子的特性和品性,主要分为种子的真实性、纯度、丰产度、适应能力、抗逆性能等一系列相关的方面。换而言之,仅仅从种子的遗传品质的检测方面来说,这一板块可以检测的问题其实是非常多的,但由于检测人以及相关的负责人员,在这一过程的疏忽,就会使得质量不过关、不合格的种子,被应用于实际的种植过程中,因此造成整个农作物播种的问题出现,并且引发了各种各样的风险。所以,从种子质量问题的方方面面着手,通过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切实把控农作物种子质量检测环节,无疑是一种有效地防范种子种植过程风险因素出现的一种方式。其次,加强农作物种子质量管理的监督也是一个强化农作物种子质量风险发生的办法,特别是针对一些常见的质量管理问题,针对地开展相应的监督,把监督落实到每一个管理的地方,对于种子种植过程的风险防范就可以做到按标准行事的原则,实现管理与监督的相互促进,共同保障种植质量处于一个优质的水平。在面对种植质量达标问题上,相关管理人员不能够有所懈怠,必须用严谨、认真、科学的态度进行质量监督,严格按照规定的质量监测指标进行评估分析,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防范可能出现的人员失误情况,落实种植质量严标准、高质量。
2.2 从种子前期处理延伸,确保处理得当
改善种子的前期处理,使得种子种植风险降低,强调的就是从种子的处理技术出发,实现对种子种植风险的管控,提高种子的活力,实现出苗率与成苗率的双向提升。因此,从种子的前期处理的意义来分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刺激种子萌发以及促进幼苗生长、有效防止病虫害的危害、防止种子衰老劣变。而为了实现上述的几个目标,就需要从物理和化学的角度,展开对种子前期处理的改善。物理因素主要考虑光、电、磁、热、射线的处理,而化学因素主要考虑对化学药剂和肥料的处理。例如,在温汤浸种过程中,就需要按照种子的耐热性能,选择用物理的方式,处理种子表面和潜伏在种子内部的病菌,使得种子能够顺利播种与萌发,而这一个物理处理方式,就需要依据农作物种子的生理特点,对浸泡的时间和温度进行把控,要求正确选定温度,确保时间的有效性。总而言之,种子的处理方式较为多样化,而种子的生理特性也不一而足,所以,在选择种子处理的方式时,需要结合实际的情况,考虑种子的需求,实现对种植风险的预防。除此以外,在进行病虫害的防范问题上,需要与时代技术接轨,引进高新技术处理,营造一个更加科学、合理的种植环境,保护农作物的成长过程。不忽视气候、温度、光照等自然条件对农作物成长条件的改變,做好相应的记录,对出现的问题采取早发现、早防范的应对方式,切实落实种子种植全过程、全方位的防护。
2.3 从种子栽培人员培训,促进种植有效
种子种植过程中除了与种子本身有关,更重要的是相关技术人员与实践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进行问题的分析,可以发现,在实际的农作物种子种植过程中,种子质量、种子处理等问题的风险预防已经到位了,但种植的效果却得不到保证,而这就是因为人员的素质能力不达标而造成的种植的无效性,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人员素质问题直接影响种植的风险度。因此,关于种植风险的防范中,就需要强调人员的技术培训问题,特别是需要从思想、行为、技术、能力、合作等角度来提升综合性的素养,尽可能地遏制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的风险发生问题,达到有效防范风险的效果。其中,在思想层面上强化种子栽培人员的责任心和专业度,施行一定的考核制度作为人员的培训检测,并依据检测等级进行相应的奖励措施,可以有效地促进相关人员对培训过程的重视程度。在技术层面上,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承与创新相融合,激发相关人员对于风险防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技术人员进行新技术、新技能、新方法的创新发展。对作出重要技术贡献的人员按照相应的奖励措施进行嘉奖,创造一个敢于突、勇于创新的团队,激发团队人员的活力与动力,助力种植过程更加有效。在整个培训过程重需要重点强调综合能力素养的提高,对种子栽培人员的各项能力进行培训,并且是针对弱项进行深度学习,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达到强化人员个人能力,以一个目标为主,向一个方向奋斗,让集体力量更上一层楼。
3 结语
综上所述,农作物种子种植出现问题,往往不是一种因素造成的影响,而是多种不良因素的综合反映,这些因素都是整个种植过程环节中各个要素的衍生,其存在的目的也是为了提示管理者与负责人重视相关的情况,积极探寻解决之道。从实际的角度出发,出现风险最重要的两个反思方向就是人员管理和监督管理,往往因为不注重细枝末节处的潜藏危险因素,导致风险的叠加,最终形成不可忽视、难以挽回的局面。因此,基于实际的农作物种子种植流程,针对出现的风险因素,从相应的角度进行合理的预防与控制,就是现阶段实现农作物种子种植过程优化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邓文鹏.农作物种子种植风险成因与提高种子质量的方法[J].农民致富之友,2012(24):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