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2021-11-18汤英旭
汤英旭
摘要:我国种植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本文通过对农村种植产业结构的调整,从市场结构、产业结构等方面提出了调整种植业产业结构的对策。探讨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发展的新趋势,以期解决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问题,促进种植业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种植;结构;调整;问题;对策
1 新形势下种植业结构调整概述
1.1 市场结构调整
结构调整必须与市场密切相关。生产必须市场化,结构必须市场化。根据农产品自给率高的特點和当地市场需求,有必要调整农作物市场结构,研究农产品的影响。分析我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可能性,需要研究和分析农产品市场的实际需求。通过分析我国农产品的综合竞争力,预测了未来市场需求的发展趋势,以适应市场化的需要。
1.2 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技术创新和资产重组,乡镇企业要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经营效益。农村企业要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适应市场和种植产业化的需要,重点发展加工、仓储、运输等产业。在农产品的保存和销售方面,政府应继续鼓励城乡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通过财政支持和政策引导,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加工水平,促进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
1.3 产品结构调整
种植业要改变传统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二元结构,将优质高产饲料作物与轮作作物相结合,形成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立体结构。饲料作物是适应我国国情的综合性饲料产业。在畜牧业方面,畜牧业将发展中草药畜牧业、圈养畜牧业和特色畜牧业。要充分利用当地植物资源优势,因地制宜。
1.4 技术结构调整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种植技术结构调整逐步发展以大田作物为基础的种植技术和生产技术,提高质量和效益。加强种苗工程等方面的培训和推广,加快种植科技进步和种植业产业化。逐步提高种植技术对种植业生产和收入的贡献率,进一步延伸种植业产业链。建立生产有机结合机制,积极营造农村学习应用科技的氛围,树立兴农富民的科技理念,鼓励科技人员走出去,做好科技示范。引进和发展种植项目,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联系,及时将最新科研成果和项目引进种植业,积极实施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覆盖面广的重点产业化项目。
1.5 区域结构调整
搞好区域种植结构调整,必须坚持高起点,在区域综合效益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规划,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佳统一。根据区域资源特点,培育一批技术含量高、商品率高的品种,选择和确定经济效益高、收入高的主导产业。通过政策和资金引导农民收入向主导产业转移,大力刺激或带动其他产业,形成可观的投资效益。适应主导产业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在此基础上实施专业对接。从大规模综合开发和特色产品对接,形成区域产业经济模式。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甚至从几个城镇到一种产品。一个村庄甚至一个小家庭创造了数万到数十万元不等的经济收益,形成强大的产业经济一条龙。按照区域规划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种植园,确保农产品安全,增强农业竞争力。逐步实现退耕还林,扩大植被,保护生态,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
2 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市场风险高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农产品生产季节性强,价格随季节变化。二是农产品保质期短,运输仓储不可持续,销售半径小,主要集中在当地及周边市场。三是市场容易饱和,缺乏市场信息和理性判断,种植业等农产品生产盲目,供需不平衡。
2.2 自然风险高
种植业每年遭受不同的自然灾害。种植业产业抗风险能力还很弱。农产品干、鲜、储、加工跟不上,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3 生产成本增加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土地成本高。近年来,地租普遍偏高。二是劳动力成本高,农村劳动力紧张,种植采摘等设施生产机械化程度低,包装等环节大多采用人工,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
2.4 技术支持不足
在结构调整方面,我们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在传统产业方面,我们与科研院所合作,通过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方式推进教学推广。但整体技术支持还不够。种植技术在国内市场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特别是在种质资源的保护方面。
2.5 融资贷款程序复杂
在发展现代种植业、培育新型农民的过程中,地方政府积极与地方银行合作,制定一系列有利于农业发展的贷款政策。但是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贷款门槛仍然较高,手续繁琐、不简化,可操作性不强。其中贷款所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可抵押范围较窄,其中农机仓库会占用大量的资金,是种植经营的主要资产。如果后期资金不足,很难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其次是贷款担保存在风险,没有人愿意接受。此外,索赔门槛太高,而索赔金额却很低,甚至无法抵消生产成本。如果在生产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普遍会受到影响。但保险公司在理赔过程中会设置各种限制条件,如果未及时提出索赔,将会影响后期的索赔工作。并且索赔金额普遍偏低,严重影响了积极性。
3 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3.1 强化绿色生态理念,加快种植业转型
品种是结构调整的主要支撑,是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关键因素。在实施重大种植技术推广计划的指导下,以加工升级为重点,从绿色生产、高效种植和科技研究等方面入手。精准培育绿色生态,坚持可持续发展,推广科技成果。以病虫害综合治理与生态治理相结合,加快生态化进程
3.2 加强科技支撑,提供技术支持
鼓励地方政府加强产学研农业教育合作,在调整种植结构中发挥重要技术作用。科研机构要加强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绿色高效生产技术。解决生产、储存等技术问题。拓展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为结构调整创造更多空间。
3.3 加强品牌建设,推进品牌管理
注重品牌建设和品牌效应,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和布局,创造优质产品。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同时根据区域资源和文化特点,发挥积极的示范和支撑作用。结构调整要强调差异化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
3.4 破解融资和保险难题,切实发挥应有保障
目前,各类新型种植經营主体发展迅速,资金需求旺盛。地方政府应配合银行简化手续,克服金融障碍。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根据制造商的实际情况,尽可能简化手续。制定有利于农业发展的贷款政策,满足经营者的迫切需求,帮助他们走上稳定发展的道路,充分发挥保险的保障作用。
3.5 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三产业是农产品加工的薄弱环节。盲目种植导致市场饱和,一些特色产业分散发展,农业主产区大力发展早期加工,农产品科学发展可以有效促进农业发展。为了缓解农产品价格波动,主要种植企业一般设置主要的生产指标。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引导各要素集聚。有效促进产业整合升级,促进重点种植企业扩大规模,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全面实施国家农作物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粮食科技储备战略中的作用。初步确定粮食订单,建立粮食组织模式和季节政策体系。
3.6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壮大种植业新生力量
新型专业农民是未来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加强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各项政策引导对农业感兴趣的大学生、退伍军人和农机工人加入专业农民队伍。培养懂技术的新型专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将会成为现代种植业的主导力量。
4 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发展趋势
4.1 以特色化为方向,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通过政策扶持、示范引导、服务促进,做大做强种植业,使种植业结构日趋合理。高产种植业是集育种、种植、配套为一体的产业。特色化、规模化优势开始显现。在现有资源基础上,要大力发展特色化种植业,以促进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4.2 以产业化为抓手,市场体系更加完善
产业化作为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最终途径,应采取灵活措施,积极推进农产品产销一体化。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在农产品加工增值中发挥重要作用。种植业调整的新“引擎”,要从农民等实体市场的角度,建设农产品加工渠道、专业批发市场促进完善市场体系,使农民组织化水平不断提高。
4.3 以标准化为依托,产品形象更为优化
以试点为契机,实施区域性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确保无盲点、无禁区。通过主要领导落实各级管理责任,协调各部门,重点抓好管理队伍建设。打造投资特色,规范出口基地,集中区域管理力量,打造区域农业品牌,实现农业工作最重要亮点。通过区域管理,提高农产品内部质量,特别是种植基地的质量和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民规范生产经营的积极性。采取有效措施扩大市场影响力,逐步树立“绿色品牌”形象。吸纳越来越多的客户进行合作,将区域经营发展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有力支撑。
5 结语
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目的是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保证市场供应。实现粮食生产由自给自足向商品化转变,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种植业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滞后也制约着其他产业的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高发展质量,是我国种植业产业发展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锡文.与时俱进迎接挑战推动农村经济新发展[J].中国农村经济,2017(11):10-18.
[2] 胡立和.调整种植业发展战略尽快增加农民收入[J].经济师,2018(11):151-152.
[3] 岳福洪.从战略上积极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J].求是,2017(9):41-44.
[4] 张晓山.当前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的几个问题[J].经济与管理,2018(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