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画作品中的盆景文化探究
2021-11-18孙伟宁肖波
孙伟 宁肖波
摘 要:盆景是中国园林艺术及文化的载体及表现手法之一,蕴含着古人观天地生物气象的精神追求,其植物选择及盆器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同时践行了中国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美学思想。文章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将历代盆景入画的作品进行归总并做分类,以展览“日月烟霞纳一盆—清代盆景文化展”中南京博物院馆藏清代书画中的盆景为重点,探究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
关键词:盆景;清代书画;象征意义
1 盆景发展概述
盆景起源于中国,是以植物、山石、水、土等为素材,经过设计构思及艺术加工,表现大自然风光景致的有生命的艺术品。依照使用材料与表现景观的不同,盆景可分为植物盆景和山石盆景。盆景是别具一格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其中包含了园艺、绘画、陶瓷、诗词等艺术形式,按不同主题及思想挑选花草树木,精心栽培,放置与之主题相符的盆器中,形成微缩的可移动的景观,置于厅堂、居室,与环境融洽无间,达到美化居室、增添生活趣味的目的。
1.1 起源
盆景的发展与中国园林的演进密不可分,早在先秦时代以前(公元221年以前),随着生产力的提升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盆景产生基础条件的陶瓷艺术、园林栽培技术以及爱石风习已经形成,其过程先后经历了原始先民的自然崇拜、昆仑神话与神仙思想、一池三山园林形式的出现、缩地术与壶中天、博山炉与砚山的流行阶段等。到了汉代,在河北望都东汉墓道壁画中出现了插有6只红花的圆盆,置于方形几座之上,已有植物、盆器、几架,包含了现代盆景的所有要素,笔者认为,这可能是我国盆景起源的已知最早的绘画资料,也就是后世盆景的雏形。
1.2 成熟期
至唐代,中国封建社会达到了兴盛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得到了空前发展与繁荣,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全盛的局面。在这种历史文化背景影响下,盆景的发展也进入了成熟期,笔者认为,其理论依据不仅是因为1971年唐章怀太子李贤墓前甬道东壁壁画上绘就的手持盆景的侍女(图1),也因从文献中考证不乏此时园艺技巧已相当发达的证据。
1.3 全盛期
盆景艺术的全盛时期出现在明清时期,此时园林设计、园林文化等已日趋成熟。明代造园大师计成的造园理论《园冶》中已归纳出一系列抑景、引景、框景、借景等空间艺术处理手法,巧于因借、精于体宜,移竹当窗、分梨为院,令有限的建筑空间、山水形成一个完整的独特的环境体系,置身其中,有与自然、广阔天地亲身相接之感。这种造景和造园思想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与美学理论依据,是文人生活审美化倾向的一种反映。这一时期随着城镇化的大发展,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如何保持林泉之思,怎样才能不下堂筵而能做穷林泉之壑?盆景正是满足这种所谓卧游方式的最佳载体。这一时期涉及园艺种植技艺和盆景赏玩之趣的理论专著颇丰,如清代康熙年间陈淏子的《花镜》、苏灵的《盆玩偶录》、高士奇的《北墅抱翁录》、汪灏的《广群芳谱》及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等近30部著作。与此同时,盆景的形象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书画、文学作品及社会场景中,在美化、装饰生活的同时,其所代表的美好吉祥象征意义也反映了人们托物言志、追求美好生活的夙愿。
2 绘画中的盆景
盆景作为美化居室和装点庭院的一种艺术形式,在古代绘画中一种是作为画中环境因素出现(分为室内和室外),另一种是在体现生活审美的花鸟画中呈现,还有一种是出现在壁画及砖雕、石刻等上面,本文不做探讨。盆景入画的具体时间尚待考证,一般认为是从盆景成熟期的唐宋时期开始大量出现,这一时期盆景在于宫廷摆饰的同时,在民间也开始流行,并且文人士大夫也以制作盆景为时尚,客观上为盆景入画创造了社会条件和文化基礎。按照分类:反映美化室外环境的,作为园林雅集中陈设出现的,如宋徽宗赵佶绘《听琴图轴》(图2),高松绿竹下一人正在抚琴,旁边二人倾坐俯仰静听,前方怪石之上陈设一盆景;作为室内装饰的盆景有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十八学士图》,图的左前方莲花型大理石台座之上,陈设一松树盆景,还有北宋张择端作《明皇窥浴图》中所见的浴室中陈设的松树盆景与盆栽荷花;宋代花鸟画中出现的比较典型的盆景有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杨万里楷书题句的景运光昌仰圣万年青盆景及宋代绣菊花帘轴,均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之作。
元代由于高压统治,文人、士大夫的社会地位低下,很少有玩物欣赏的雅兴,因此,元代盆景文化在传承宋代的同时,也没有大的发展,盆景入画的作品鲜有出现。但同时期的书籍及壁画有相关主题的表现,如元代王德信的《奇妙全相注释西厢记》一书的插图中,多次出现摆饰于庭院的盆景,壁画中所见如位于山西芮城县的元代永乐宫壁画中所绘的大型树木盆景。这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元代庭院中陈设盆景的情况。
明清时期,随着中国园林进入全盛期,传统文人画、花鸟画均出现了极大发展,出现了众多代表人物,盆景入画的作品不仅数量众多,表现形式及象征意义也日趋成熟。一是体现庭院装饰的盆景,如明代仇英绘《金谷园·桃李园图》,画中描绘了西晋石崇在洛阳郊外金谷建造的名园景色,画中绘有牡丹花台及大型山茶盆景。另有反映清代皇家室外陈设的画作,如《乾隆皇帝抚琴图》,图中可见园丁正在养护盆景。丁观鹏所绘《宫妃话宠图》中所见松树盆景与大型兰花盆景及《弘历岁朝图》(图3)中所绘屋檐下陈设一经久不凋的南天竹盆景。还有反映室内陈设盆景及花鸟画系列中反映文人风格及体现吉祥寓意的岁朝类书画,种类繁多。本文将挑选展览中具有典型代表的书画,详细探究其中的象征意义。
3 盆景中的植物文化
书画中盆景植物的选择并不是画家随心所选,而是包含了创作者的精神思想和审美情趣,根植于传统文化千百年的积淀,既赏心悦目又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下面简要列举如下:
①柿子,柿常被视作吉祥果实。“柿”与“事”谐音,柿与橘子组合则表示“万事大吉”,柿树与灵芝相配则表示“百事如意”“事事如意”。
②佛手之“佛”与“福”谐音,具有吉祥、祝福的意义。佛手和石榴、桃配在一起表示“三多”,即多福、多寿、多子。
③牡丹,被视为瑶台仙子、百花之王,国色天香,名闻天下,被誉为富贵之花。独本牡丹为景表示“瑶池献瑞”“开韶祥瑞”“韶春献瑞”等。牡丹与菊花、玉兰、月季花等组合,则有“富贵长寿”“玉堂富贵”“富贵平安”等意。
④水仙,有凌波仙子的美称,春节前后开花时馨香清纯,是人们非常喜爱的案头花卉。因水仙名中有“仙”字,是吉利的花卉,人们认为用它作吉祥图案可避邪祛秽,给家庭带来吉祥。
⑤菊,花中四君子之一,是清高、长寿的象征。阴历九月初九,民俗常以菊花酿酒,饮菊花酒可健康长寿,因此,菊花在各种吉祥图案的组合中往往代表“寿”。
⑥梅,花中四君子之一。在传统吉祥图案中,梅既预示着春之到来,也预兆着吉祥喜庆,诸如“梅莺迎春”“梅开春似海”“梅开五福”等吉祥语也相应而生。
⑦竹,花中四君子之一,是君子品格的象征。竹与梅并立则成“竹梅双喜”之图。又因“竹”与“祝”谐音,竹与梅、石组合称“齐眉祝寿”,竹与水仙、灵芝、寿石等组合称“群仙祝寿”。
⑧兰花,花中四君子之一。兰花高雅,桂花芳香,人们希望子孙如兰如桂,以兰花与桂花相配,表示“兰桂齐芳”。
以上只是简单列举一些书画盆景常常运用到的植物吉祥图案的象征意义。盆景植物中还有许多带有美好寓意的图案构造,本文不再做具体介绍。
4 清代书画中的盆景文化
清代盆景制作与赏玩空前盛行,画家利用盆景主题或盆景创作要素将书画美学、禅意思想、诗文古意、吉祥寓意等融入其间,反映其精神追求与美感创意,以及传统民俗丰富的象征意涵。下文笔者将挑选展览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物,分别从反映文人精神世界的书画作品以及反映岁朝民俗的系列画作中,阐释清代盆景书画中所蕴含的精神境界和象征意义。
4.1 文人品格
自古以来,岁寒三友、兰桂齐芳等因为各自的特点而成为君子品格的代名词,如梅花迎风傲立,莲出淤泥而不染,松树四季常青,竹子挺拔不屈,兰花清雅高洁。这些题材是文人笔下的常客,清代盆景书画中也以此为题材,留下了众多作品。
清朱熊《菊石图轴》(图4),127厘米×28.2厘米。朱熊(1801—1864),字吉甫,号梦泉,又号蝶生,别署墨禅居士,秀水(今浙江嘉兴)人。与张廷济、文后山诸人游,又与张熊、任熊合称沪上三熊,海派前期重要画家。长于画花木竹石,属于小写意一派,色彩淡洁。题诗:冷澹秋花不厌臞,未开浇灌费功夫,开时犹恐霜欺压,预借一枝青竹扶。署名“蝶生朱熊”,紅印“吉父”。红陶盆内栽有红菊、墨菊,依作者意怕风霜压垮花朵才在盆中立一竹竿让菊花依附,旁边有假山石。作者配的诗文既是在诉菊花栽养的不易,又似自述心境,告诉自己保持挺拔傲骨的气节。
清吴昌硕《篮竹图轴》,141.5厘米×75.8厘米。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缶道人、石尊者等。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人,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此画作于1910年,纸本,设色。题文:钱江百丈跨黄河,水自天来脸不波。身已御风驰广漠,心为寒雨对滹沱。山长莽舞胭脂色,野旷怀河敕勒歌。毕兖成仙空我兮,邯郸先已梦中函。庚戌七月廿二日半乘汽车渡黄河钱□振衣移启尘楼兴,楼海秋风六快载。转去易占天地否,我来山作空露开。雷粘湿水孤重活,笛点抚秉古韵哀。却是东方多日,吾襄河兮见琴台。登?黄鹤楼遇雨。请君休□我,重彬月娟二雁影,西山外笳吹朔气,前黄产掀大地秋开抱圆天商略,均□去长安为化钱,赠诸贞长,半丁□与□□庚戌秋仲图□尔善后□。小字:安告吴缶老恩五一八年始卒吾乡任伯年究心血,事用空浑,存气味古义,深得石涛青藤之人争重之,今老矣,不复多得,是年吴先生道出其中同居一室为余作此巨幅,掘指几十载矣,以吾□寅先见麦贻之己未二月一日般鼎识。右下角钤朱印。绘有菊花花篮,旁置浅盆菖蒲草。题文说明了时间、地点、绘画缘由、创作心情等,以画配文,叙事抒情。
清朱巨山《花卉盆景轴》(图5),63.9厘米×33.6厘米。朱峤,字赤城,号巨山,上海人(1703—?),代表作《墨香居画识》《墨林今话》《海上墨林》。此画作于1783年,纸本,墨色。题款:壬寅新春写于碧梧书屋,巨山峤,是年八十。钤印两枚,一为“巨山”朱文印。全幅用水墨,画面为带足盆中一株梅树,梅花盛开,古意苍然,衬以秀石,地上是一株水仙和文竹。
清邓启昌《菊花图轴》(图6),163.5厘米×47.1厘米。邓启昌,字铁仙,号跛道人,江宁(今南京)人,侨居上海,生卒年不详。跛一足,工画花卉,尤善画菊。笔力精劲,设色绚丽,与钱慧安、倪田同时,光绪年间在上海以卖画为生。题署:铁仙邓启昌。白文印:启昌□□。邓氏善画菊,画中为三盆菊花盆栽,画盆寥寥数笔,只求形似,但盆中花朵十分茂盛,有黄色、白色、肉色花瓣,花的枝叶细密,布局紧凑,高盆中也插了竹竿,色彩淡雅,极具生活气息。可见当时很多人栽花都会在盆中插杆使之攀附生长。
4.2 岁朝乐事
清代空前繁盛的盆景文化,使盆景摆饰不仅在宫廷各大时节广泛使用,出现了众多反映年节吉祥寓意的岁朝图。不仅如此,由于盆景的美好形象和吉祥寓意,在民间也被百姓普遍接受,出现了以此为题材的反映民俗的盆景画作,这些画中描绘的访友、品茗、享宴、表演等场景都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这些欢愉的场景中经常将盆景作为点缀,增添喜庆的节日气氛。
清胡义赞《庚寅生肖岁朝图轴》(图7),106.5厘米×43.5厘米。胡义赞(1831—1902),字叔襄,晚号烟视翁,官海宁知州。长于金石考证之学,行楷、山水皆学董其昌,刻印宗秦汉,收藏书画金石甚富。此画作于1890年,设色纸本。题署:岁朝图—庚寅吉日恭祝郑盦(古代盛食物的器皿,用同“庵”)夫子大人寿,受业胡义赞。下钤红印。此图用色浓艳,鼎状的盆钵,内植牡丹艳丽,梅花清雅,旁有一盆水仙置于矮几上。为胡献给潘祖荫祝寿暨拜年的作品。
清颜元《岁朝图轴》,尺寸135.3厘米×46厘米。颜元(1860—1934),字纯生,晚号半聋居士。江苏苏州人。油画大师颜文梁之父。早年师事任伯年,曾临摹其画数十幅,得其神髓。擅画人物佛像。左题:□张孟皋叶?念丁卯(1927年)岁暮半聋居士颜元写于粹盦,颜元白文印。右题文:街头巷尾报,春声秀百果,登槃名花为笑,醉酒乐陶陶,馋涎欲滴供我老饕,纯生又题,“纯生”红印。画上从前至后放着爆竹、蔬果、茶壶茶杯、食盒(盒内有鸭、虾等食材)、烛台和一置于几座上的方盆盆景,盆中插牡丹、水仙等植物,庆贺新年的题材。用笔粗放简洁,设色洒脱。
清鄒元斗《岁朝图轴》(图8),116厘米×64.2厘米。邹元斗是康熙时的宫廷供职画家。“岁朝”为农历正月初一,“岁朝清供图”是传统绘画题材,包括金石、书画、古器、盆景等可供赏玩的文雅物品,此类书画题材为祝贺新年,迎祥纳福。此件为绢本立轴,暖色调做底,上方以花篮图案作边框遮幅,画中有爆竹、印章、彩灯、文竹松枝、插花(喇叭花、牡丹、蜡梅)、香炉、鼻烟壶、朱钗、宝石,笔筒中有手卷毛笔,每一件都描绘出皇家御用的奢华精细,色彩鲜艳明亮,给人喜庆华丽富庶之感。左下角题“邹元斗恭绘”,两边各印两枚。
清胡义赞《丁酉生肖岁朝图轴》(图9),尺寸103.6厘米×44厘米。1897年,纸本设色。题署:岁朝图,丁酉吉日仿唐六如(唐寅号六如居士)法,郑盦夫子大人钧鉴,门人胡义赞谨呈。印同上。山雾隐约中两处茅舍,舍前古松参天,红花松竹假山环绕,假山石上站着一只公鸡。舍内一童子烹茶,一童子在炭盆旁打盹,条桌上放书册、如意、柿子、红烛等,瓶花插天竺,还有一水仙盆景,皆配木座,靠墙有一圆盆植物盆景,开粉色花朵,枝干斜出,置于藤架上,一派安宁祥和。
5 结语
盆景发展到清代,已逐渐成为庭院、居室中必不可少的装饰物,盆景文化亦扩展到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综上文所述,盆景文化在书画中被广泛应用且题材丰富,从宫廷到文人再到民间,其中蕴含的象征意义不仅反映了各阶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精神追求,也印证了盆景文化深厚的内涵和广博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李树华.中国盆景文化史[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2]万依,玉树卿,陆燕贞.清宫生活图典[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7.
[3]张鲁归.中国画论与盆景(16)[J].园林,2009(9):88-89.
[4]张锋.岁朝清供 君子懿德 中国古代梅兰竹菊绘画作品展概述[J].收藏家,2009(3):3-10.
[5]王振忠.太平欢乐图—盛清画家笔下的日常生活图景(上)[J].读书,2006(11):12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