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仑膦酸钠与鲑鱼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症合并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2021-11-18谢金辉郑根存
谢金辉 郑根存
(1.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河北沧州 061000;2.沧州市沧县医院骨科,河北沧州 061000)
股骨转子间骨折多由直接或间接暴力外伤引发,是常见的老年骨折类型[1]。其主要治疗原则是在患者身体状况允许的条件下,尽早恢复骨折部位力学结构[2]。以髋部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InterTan)、股骨转子部固定钉(trochanteric fixation nail,TFN)为代表的髓内固定系统是常用治疗手段,该系统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的优势[3]。然而多数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伴有骨质疏松症,长期术后卧床亦加速骨质流失,增加二次骨折的风险[4]。因此,在对此类患者的术后管理中,应注重抗骨质疏松症的治疗[5]。双膦酸盐和降钙素类是指南推荐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可有效提高患者的骨密度,促进术后恢复[6]。但目前关于两种药物对骨质疏松症合并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甚少。为获得更多临床实践支持,本研究纳入76 例骨质疏松症合并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在InterTan 髓内钉固定术后给予阿仑膦酸钠或鲑鱼降钙素治疗,比较疗效差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①经临床X线等检查确诊,并符合《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7]中骨质疏松诊断标准者;②年龄≥60 岁;③新鲜股骨转子间骨折。排除标准:①精神异常者;②伴有自身免疫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者;③合并恶性肿瘤者;④伴有心、肝、肾多器官功能不全者。根据上述标准,选取2018 年4 月至2020 年8 月到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骨质疏松症合并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76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
所有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签署意向书。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InterTan 髓内钉固定术。具体方法:①给予患者硬膜外或全身麻醉,使其仰卧于牵引床,并略垫高臀部;②C 型臂X 线机透视下行骨折闭合复位;③从大转子顶点做3~6 cm切口,暴露大转子尖端;④沿大转子顶点插入导针并扩髓;⑤安装导向器,并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置入InterTan主钉,调整位置,直至满意;⑥沿股骨颈走向置入加压螺钉导针,插入防旋杆置入拉力螺钉,然后退出防旋杆,拧入加压螺钉并确认加压效果,最后置入远端锁钉及主钉尾帽,确认满意后,逐层缝合。术后给予所有患者抗感染、抗凝等常规治疗。
对照组辅助鲑鱼降钙素治疗:鲑鱼降钙素喷鼻剂(北京银谷世纪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905,规格:20μg×28喷,3.5ml/盒),每日20μg,根据患者病情,一次或分次给药,连续给药3个月。
研究组术后给予阿仑膦酸钠治疗:阿仑膦酸钠片(海南全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848,规格:70mg×6片/盒)于餐前30 min 口服,70mg/次,每周1次,连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评估指标
术前、术后1 个月、3 个月及6 个月,采用X 线骨密度测量仪测量患者腰椎、Word 三角及股骨颈的骨密度;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Ⅰ型前胶原N末端前肽(type Ⅰprocollagen propeptide,PINP)、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type Ⅰcollage cross-linkedtelopeptide,CTX)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CAP)含量。比较两组药物治疗1 个月及3 个月时的近端骨矿含量(proximal bone mineral content,PBMC)、远端骨矿含量(distal bone mineral content,DBMC)。记录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3个月时采用Harris 评分[8]对患者的髋关节恢复情况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 处理数据,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骨矿含量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同一时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不同时间比较行配对t检验;两组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比较采用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及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研究期间,对照组中途退出1例,剩余37例有效病例;研究组无脱落病例,有效病例38例。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骨愈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2.2 两组骨密度比较
两组术后1、3、6 个月的腰椎、Word 三角及股骨颈骨密度均呈上升趋势,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术后3个月及6个月的上述指标显著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5),见表3。
2.3 两组血清骨代谢指标比较
两组术后1、3、6个月的血清PINP水平呈上升趋势,TRCAP、CTX 水平呈下降趋势,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术后同时间点的PINP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RCAP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骨密度、血清骨代谢指标比较()
注:与同时间点对照组比较,△P<0.05;与同组术前比较,▲P<0.05;与同组术后1个月时比较,○P<0.05;与同组术后3个月时比较,●P<0.05
2.4 两组骨矿含量情况比较
术后3 个月,两组PBMC 及DBMC 指数较术后1个月时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4)。
表4 两组骨矿含量情况比较(,g/cm2)
表4 两组骨矿含量情况比较(,g/cm2)
注:与同时间点对照组比较,△P<0.05;与同组术前比较,▲P<0.05
2.5 两组髋关节恢复情况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比较
研究组术后3 个月时的Harris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5)。治疗期间,两组便秘、恶心呕吐、发热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6)。
表5 两组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比较(,分)
表5 两组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比较(,分)
表6 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多由外伤引发,骨质疏松症为其主要诱导因素[9]。由于骨质疏松患者的骨皮质及骨密度均低于正常值,故外界轻微的伤害,均有引发骨折的风险。而异常的骨代谢,会延长患者术后骨愈合时间,提高术后并发率[10]。因此,对此类患者展开术后骨质疏松对症治疗,是缩短病程,促进其术后康复的关键。阿仑膦酸钠是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的常用药物,具有抑制骨吸收,调节骨代谢的作用[11]。而鲑鱼降钙素作为一种钙调节激素,可降低破骨细胞的活性,减少骨量丢失,并对缓解骨痛有显著效果[12]。
本研究通过比较鲑鱼降钙素与阿仑膦酸钠对InterTan 髓内钉术后患者疗效差异,发现两组患者术后1 个月、3 个月及6 个月时的血清TRCAP、PINP、CTX含量较术前明显改善,说明上述两种药物均可有效调节骨代谢水平。骨代谢包括成骨细胞的骨形成和破骨细胞的骨吸收作用。机体的骨代谢异常是诱发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因素[13]。血清PINP、TRCAP 是临床常用的反映骨代谢平衡状态的生化标志物[14,15]。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的血清PIN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TRCAP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阿仑膦酸钠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骨代谢水平的调节作用明显优于鲑鱼降钙素。分析由于,阿仑膦酸钠作为一种抑制骨吸收的双膦酸盐药物,一方面可通过其P-C-P 的分子结构改变破骨细胞的超微结构及正常功能,降低其对骨基质的吸收作用;另一方面可有效促进骨形成,阻断破骨细胞的自我修复[16]。而鲑鱼降钙素虽可抑制骨吸收作用,但其对成骨细胞的调节作用并不明显[17]。另外,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发现,研究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进一步佐证了阿仑膦酸钠有利于患者恢复。
骨密度和骨矿含量检测在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显示,研究组患者术后3 个月时的近端及远端骨矿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与管玉涛[18]等研究结论相符。此外,研究组患者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的腰椎、word三角和股骨颈的骨密度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这与阿仑膦酸钠对破骨细胞的抑制和杀伤作用相关。双膦酸盐类药物与骨骼羟磷灰石的亲和作用较高,能特异性的与骨重建活化的骨表面结合,从而抑制破骨过程,增加骨密度。与鲑鱼降钙素相较,阿仑膦酸钠还具有降低破骨细胞数量的作用,故其增强骨密度的效果更优。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药物反应,两组便秘、恶心呕吐、发热等药物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8.42%及8.11%,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其中研究组在治疗初期出现1 例肠胃不适者及1 例轻度肾功能异常者,但该症状在后续治疗中逐渐减轻;研究组患者除2例恶心呕吐患者外,还偶有过敏及面部潮红等反应,但总体用药安全性良好。有学者指出,阿仑膦酸钠和鲑鱼降钙素虽均为骨吸收抑制药物,但前者在增加骨密度,促进患者髋关节恢复方面,更为理想[19]。本研究为上述结论进一步提供临床依据,显示研究组患者于术后3 个月时,其髋关节疼痛及畸形程度显著改善,关节活动度及功能恢复状态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
综上所述,阿仑膦酸钠和鲑鱼降钙素对老年骨质疏松症合并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术后恢复均有良好效果,而前者促进骨形成、提高骨密度的作用更显著。两种药物的短期总体用药安全性良好。由于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小,且并未对两组患者进行长期追踪回访,比较其远期预后,故研究结论具有一定局限性,期待后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