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X”证书的智能网联汽车课程体系分析与思考
2021-11-18汪清淼
丁 伟,程 岩,汪清淼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汽车与智能交通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
0 引言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发展,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讯等领域加速融合,智能网联汽车作为产业变革创新的重要载体,正在推动汽车产业形态、交通出行模式、能源消费结构和社会运行方式产生深刻变化,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增长潜能。伴随着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从汽车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缺口、地方产业经济三个维度分析,说明了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将成为江苏乃至国内汽车行业最大的人才需求领域[1]。智能网联汽车专业融合了众多学科内容[2],当前该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仍尚未完善。在此背景下,将智能网联汽车“1+X”证书和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课程体系构建结合起来,将“X”证书对于职业技能等级评价体系融入到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课程体系,实现“1+X”职业等级证书与该专业的课程有机融合[3-5],对于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鉴定学生专业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1 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装调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由国汽智联、汽车行业协会以及相关企业牵头制定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装调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于智能网联测试装调职业相应的职业技能、工作领域以及工作内容提出了明确要求。根据该标准,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装调职业技能“1+X”证书中的职业技能证书划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初级证书、中级证书和高级证书,在不同等级中又具有不同的职业技能要求,对应不同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将“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评价体系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探索评价指标对课程体系的作用,对于职业院校专业教育教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评价实现有机融合,全面体现职业能力特点,有效鉴定学生职业能力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以中级证书中的“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传感器测试装调”为例,选取工作任务环境感知传感器标定进行分析,在这个工作任务中,其对职业技能要求如表1所示。
该工作任务要求学生在掌握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传感器相关理论课程的基础上,能够完成传感器的单独和整车标定作业,需要在课程体系构建时将理论课程和测试装调职业技能有机融合和衔接。
2 基于“1+X”证书的智能网联汽车课程体系分析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自2019级开始组建智能网联汽车模块班级,2020年开始申报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装调职业技能“1+X”试点,不断探索基于“1+X”的智能网联汽车课程体系构建。以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传感器标定工作任务为例,构建对应的专业课程和课程知识点,将职业技能要求分解到课程中,如表2所示。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传感器标定任务对应的职业技能要求主要包括传感器单独标定、传感器在整车上标定以及进行相应的传感器坐标系数据转换。在实际课程设置中,对应课程设置为智能网联汽车测试技术,该课程知识点包括了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装配、调试、测试,同时包含了单独标定、融合标定和参考坐标系数据转换。因此,基于“1+X”证书的智能网联汽车装调职业技能被分解到具体的课程中,在这个背景下构建的课程体系中知识点对应相应职业技能要求,实现了测试装调职业技能与智能网联汽车课程体系的有效融合。
3 课程构建的思考
基于“1+X”证书的课程构建目前在很多职业院校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实际授课时还存在很多难题需要解决。在课程标准上,由于新证书(如智能新能源汽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百度1+X自动驾驶软件系统应用等级证书等)的产生,相应的考核设备和训练配套在短时间内难以得到完善,课程标准对应的技能训练无法实施。在课证融通方面,“X”证书与智能网联专业人才培养的融通还不够深入,“X”证书与该专业人才培养融通的深度和广度需要进一步挖掘。同时在经费保障方面,基于“1+X”证书制度的智能网联课程体系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加大经费保障,以便更好促进课证融通的有效实施。与此同时,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装调职业技能和岗位匹配需要进一步实践研究,从职业院校、政府、行业企业等各个主体方面,共同提出促进校企合作、“1+X”证书制度评价的有效对策,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表2 工作领域环境感知传感器测试装调相应课程构建
4 结语
“1+X”证书制度是职业技能评价的新模式,对于落实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与评价模式,促进高职院校改革总体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人才培养改革的部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智能网联汽车是我国汽车产业未来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人才培养势在必行。本文在智能网联汽车“1+X”制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发展背景下,通过环境感知传感器标定的典型任务,分析了“1+X”证书制度对于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要求,对智能网联汽车专业人才的高质量培养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