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效预防及应对

2021-11-17李谦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1年6期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学校

【摘要】学校作为众多教职员工、学生长期聚集的场所,出现传染病类公共卫生事件的几率往往比较高,而要想尽可能降低传染病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几率及负面影响,则需要做好预防性的学校卫生工作,并在事件发生后及时作出正确应对。基于此,本文从传染病预防的角度出发,为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效预防提出了一些建议,同时围绕此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的具体应对展开了探讨,希望能够为有关学校的卫生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传染病;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一、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效预防策略

(一)加强卫生健康教育

传染病作为由病原体进入人体繁殖或产生毒素所导致的一类疾病,虽然具有着很强的传染性,但只要通过提高自身免疫力、个人卫生清洁等措施来做好个人防控,就能够有效降低传染病的发生几率。因此对于学校来说,要想实现对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与效预防,首先还需加强卫生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校师生的传染病预防意识,并为其个人防控提供科学指导。例如在课程安排上,应将卫生健康教育纳入到教学计划中来,每学期安排一定课时的卫生健康教育课程,对规律作息、坚持锻炼、个人卫生习惯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展开详细讲解,同时结合相关案例,对传染病预防的重要性做出强调,使学生及教职员工将日常生活中自觉采取各种传染病预防措施,避免传染病在校园内传播。在学校传染病流行发生的高峰时期(每年3-6月),还可以针对流行性腮腺炎、流感、麻疹等常见传染病组织卫生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引导学生展开针对性的传染病预防。而在校园活动方面,为激发学生对卫生健康教育的兴趣,提升学校卫生健康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学校还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组织“班级卫生评比”、“卫生健康知识大赛”等类型的活动,以帮助学生及教职员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会将卫生健康知识应用于实际。另外,对于自理能力相对较差的中小学生,学校还要通过家长会、告家长书等方式,面向学生家长展开卫生健康教育,使家长能够配合学校进行传染病防范,规范孩子在放学后的各种生活行为。

(二)重视食品安全管控

从传染途径上来看,由于痢疾、伤寒等传染病主要都是依靠食物进行传播,因此在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对于食品安全的严格管控同样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在校外食品安全性难以保证的情况下,学校食堂应充分尊重学生饮食习惯、喜好,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尽可能避免学生在校外用餐,以免因食品安全、餐具卫生等问题而使学生染上传染病,即便需要在校外用餐,也要尽量选择卫生许可证件齐全的餐饮服务场所。其次,学校必须要加强对食堂卫生条件、食品安全及饮用水卫生的管理,其中食堂不仅要保证卫生许可证件的齐全,同时还需在食材采购、食品加工、食品储藏等环节展开多次食品安全检验,并将餐具消毒、食堂日常清洁等方面的制度规定明确下来,落实专人、专锁、专保管责任制,保证食堂卫生条件及食品安全均能够符合规定。而饮用水则需要对相关基础设施进行修建或改造,同时根据学校学生、教职员工的生活饮用水来源,建立相应的饮用水检测机制,定期对各类生活饮用水展开全面检测,确保生活饮用水能够符合国家标准。最后,还要加强对食堂工作人员的管理工作,保证每一位食堂工作人员均为持证上岗(具有健康证及相关培训证件),同时定期组织食堂工作人員进行体检,如发现有工作人员患有病毒性肝炎、伤寒、活动性肺结核等疾病(或为病毒携带者),则要及时将其调离工作岗位。

(三)保障校园环境卫生

为避免各种病菌或寄生虫在校园内传播,学校必须要做好对校园环境卫生的保障,定期组织学生、教职员工在校园内进行清洁活动,将教室、教学楼大厅、卫生间、教师办公室等各处区域打扫干净,并开展相应的消毒工作,以杀死可能存留的各种病菌。同时,为限制昆虫、动物传播这一传染病传播途径,学校则要定期组织力量来开展除鼠、杀虫等工作,尽量将校园内的各类病媒昆虫、动物消灭干净,以免病菌、寄生虫以昆虫为媒介在校园内大范围传播。另外,学校还要提高对厕所卫生管理及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的重视,保证粪便、垃圾、污水的无害化处理,避免其污染校园环境,并将垃圾站设置在远离教学楼、操场等区域的位置。

(四)建立传染病报告机制

在学校教职员工、学生人数众多的情况下,要想避免每一位学生、教职员工染上传染病,显然是并不现实的,对于学校来说,只要能够避免传染病大范围传播开来,那么即便少数学生、教职员工患上了传染病,也同样不会导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此在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工作中,学校除了要加强对学生、教职员工个体的传染病防控,同时还必须要建立完善的传染病报告机制,以便于及早发现学生、教职员工的患病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彻底切断传染源,避免传染病的进一步传播。例如在日常工作中,应建立晨检及缺课原因调查制度,由班主任教师及时与学生家长展开沟通,了解学生身体状况活动缺课的具体原因,如获知学生患有传染病,则应及时上报并通知家长带领子女前往正规医院检查、治疗,同时禁止学生在传染期内到校上课,学生康复归校使还要查验医院康复证明。如为教职员工患上传染病,同样应要求其立即上报,并在患病期间停止到校工作。而当学校短期内多人患上同一转染病时,则要及时向当地疾控机构报告(不同类型传染病的上报要求不同),以便于在疾控机构的专业指导下开展疾病全体诊断、患病人员隔离等工作。

二、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具体应对措施

(一)患病人员筛查与隔离

在学校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应严格执行政府部门的安排,对传染病疫情加以控制。如政府部门确认学校需进行全员筛查,则应组织全校学生、教职员工接受检查,并汇报自身近期行程等信息,以便于准确发现患有传染病的人员,及时切断传染源,避免传染病疫情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在卫生防疫部门、医疗保健机构发现传染病确诊人员后,必须要对其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阻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必要时还要找出确诊人员的密切接触者并对其进行隔离。即便无需对确诊人员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也要熟悉各种传染病的患病临床表现,密切关注学生、教职员工的身体健康状况,一旦发现疑似患有传染病的人员,同样要及时上报并对其进行检测。

(二)校园内部消毒清洁

在学校内部人员确诊传染病后,除了要安排其进行隔离治疗,同时还要对传染病人的活动环境展开全面的消毒处理,阻断传染病的进一步传播,必要时还需要在全校范围开展的消毒工作。同时,在其他人员可继续上课、工作的情况下,应加强卫生管理,做好教室、办公室的通风换气工作,并由学生、教职员工每天按时对教室、办公室进行消毒,对于发病较严重的班级,还要用漂白粉液喷洒、过氧乙酸熏蒸等进行多重消毒,确定传染病疫情完全消除后,方可结束日常消毒工作。

(三)及时调整教学方式

针对学校内部出现的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根据传染病种类及有关确诊者的活动范围,应由当地疾控机构准确预估校内传染病疫情的影响范围、严重程度,并对学校教学方式做出相应调整。例如在校内人员确诊人数过多或传染病的传染性较强、确诊人员活动范围较广的情况下,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停课,并在停课申请获得批准后及时对有关班级实行停课,各办公室教职员工也同样需要暂时居家隔离。停课期间教师可通过线上教学的方式开展教学,并与学生家长间进行沟通,请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这样既可以避免教师、学生集中处于同一教室上课,同时也能够降低对教学工作及学生学习的影响。另外,无论是部分班级停课、部分教职员工停工,还是全校集体停课,学校都需要充尊重学生、教职员工知情权,及时公布有关传染病疫情及其防治的相关信息,并从传染病及时发现、科学诊治的角度出发,对学生、教职员工进行正向引导,以免其出现不必要的恐慌心理及紧张情绪。

结束语:总而言之,重大传染病疫情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其在学校的发生几率虽然相对较高,对学校学生、教职员工身体健康的影响也比较大,但只要能够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将卫生健康教育、食品安全及饮用水卫生管控、校园环境卫生保障、传染病报告等方面的有效预防策略严格落实到位,并在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出现后,做好患病人员筛查、患病人员隔离、校园内部消毒清洁、教学方式调整等应对工作,就必然能够使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几率、负面影响大大降低。

參考文献:

[1]徐杰,刘钰.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策略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14):21.

[2]张以祥,赵梅玲,赵晓明等.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2018年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20,36(3):251-253.

[3]何荣玲.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原因及特点研究[J].心理医生,2018,24(7):36-38.

[4]屈清泉.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及消毒控制[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7):313.

作者简介:李谦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

猜你喜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学校
儿童秋冬季传染病的预防
中国传染病十年新趋势
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卫生应急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微博、微信的议题呈现异同
学校推介
传染病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宠物可能带来的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