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调理联合肠道管理对高颈段脊髓损伤慢性期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

2021-11-17麻正菊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1年6期
关键词:源性脊髓功能障碍

麻正菊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调理联合肠道管理对高颈段脊髓损伤慢性期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到2021年4月中的82例高颈段脊髓损伤慢性期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中医调理,研究组采用中医调理联合肠道管理。对比两组患者不良症状发生情况和治疗前后肠道功能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不良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肠道功能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肠道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调理联合肠道管理应用于高颈段脊髓损伤慢性期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患者中,能够有效的减少不良症状的发生,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肠道功能,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医调理;肠道管理;高颈段脊髓损伤慢性期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肠道功能

高颈段脊髓损伤慢性期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患者常见的症状表现有腹胀、便秘等,如果治疗不当可能会导致感染,严重会威胁患者生命健康。所以为了改善患者肠道功能,降低不良症状的发生,应该采用合理的措施进行治疗。本次主要探讨中医调理联合肠道管理对高颈段脊髓损伤慢性期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1月到2021年4月中的82例高颈段脊髓损伤慢性期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1例;研究组的年龄在18岁到70岁,平均年龄为(59.54±3.23)岁,男21例,女20例,病程1-6年,平均病程(3.19±1.35);对照组年龄在21岁到72岁,平均年龄为(60.93±2.67)岁,男23例,女18例,病程1-5年,平均病程(3.54±1.43)。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中药调理法,①承气汤。药方中包含芒硝 10 g、生大黄 15 g、枳实、厚朴各 30 g,加水煎至200mL后服用,1d 2次。②电针针刺双侧足三里;捻转行针,平补泻法,得气后连电针仪,频率为20Hz,强度用针柄轻微颤动,治疗20min,1d 2次。研究组采用中医调理联合肠道管理,中医调理方法和对照组相同,肠道管理包含:①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传教育,使他们掌握更多的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肠道护理的相关知识和护理方法;给患者制定饮食计划,注意饮水量和营养的摄入,根据患者的排便情况对饮食进行调整。②对患者进行手指直肠刺激:清洁手后戴上手套,食指涂抹润滑油,插入一根手指,轻轻旋转手指,观察是否有大便排出或肠内是否有积气;把手指插入肛门约3cm 轻轻出存于直肠内的粪便;手指沿肠管壁做循环运动刺激肠道,重复操作3次,每间隔 2 min;注意患者排便过程中是否会出现异常情况。④其他辅助方法还有腹部按摩,给患者腹部顺时针方向轻柔按摩8min。使用合适的体位,尽量直立位,使用坐便器等,给患者留足够的时间进行排便。⑤药物治疗可以选择栓剂(开塞露)、泻剂(石蜡油、聚乙二醇)肠蠕动促进剂(比沙可啶、西沙比利)等。⑥患者出院前,指导患者出院后继续保持肠道管理,和患者交换联系方式,定期随访,主要随访患者的排便次数、时间、方式、使用的药物、神经源性肠道类型、饮食情况等,详细记录下来,提升患者定期复查。

1.3 观察指标

(1)不良症状发生情况:腹胀、腹痛、便秘等。

(2)治疗前后肠道功能评分:包含排便频率、排便时间、伴随症状、用药情况等,14-47分,分数越高表示肠道功能越差。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组间比较选择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良症状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不良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功能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肠道功能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肠道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3 讨论

肠道是消化系统中很重要的器官,目前对于高颈段脊髓损伤慢性期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就是进行手术、放疗、化疗等,但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患者还是经常出现腹泻、便秘等不良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研究表明如果对患者的肠道功能进行一定的调理,可以提升治疗效果。

中医中认为应该以活血、泻热的中药配合中药灌肠等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通过中药调理法促进患者肠道功能的肠蠕动,改善患者的肠道功能,由大黄、厚朴、枳实 3 味中药组方,大黄可泻热通肠、凉血解毒,厚朴有行气消积、燥湿除满、降逆平喘的作用,枳实可破气散痞、化痰消积,使用后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肠胃不适,治疗效果顯著。在使用中医调理的同时给患者进行肠道管理措施,加强患者饮食的管理和为患者进行通便操作,促进患者的肠道功能的恢复,同时使用中药灌肠由直肠粘膜直接吸收入血,不经过小肠,避免对消化道产生不良作用,增强药效,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本研究中采用中医调理联合肠道管理对高颈段脊髓损伤慢性期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患者后,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并且研究组患者肠道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给予高颈段脊髓损伤慢性期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患者中医调理联合肠道管理后,有效的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涛,闵佩华,马秀君.经肛门灌洗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中应用的系统评价[J].当代临床医刊,2019,32(2):67-70.

[2] 朱红,蔡萍.深度灌肠对脊髓损伤合并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腹胀症状的改善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12):217-218.

[3] 冉白灵,韩琳,王竹行,等.中医调理联合肠道管理对高颈段脊髓损伤慢性期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3):103-106.

猜你喜欢

源性脊髓功能障碍
中医针灸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优势探
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锻炼首选蛙泳
注意!疼痛信号在传输
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残留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及临床病例资料分析
关于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的思考
新手术为修复脊髓损伤提供希望
ED治疗不能光靠补
射频消融联合椎间盘内亚甲蓝注射治疗25例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分析
有效防治轻度认知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