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2021-11-17马娟侯超

大学·课外阅读 2021年10期
关键词: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马娟 侯超

摘  要:红色资源有着深厚的历史沉淀,可以帮助大学生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让大学生在是非对错面前做出正确抉择。红色资源扎根于革命先烈的血与汗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断传承与创新。目前高等院校在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仍存在一些问题,为更好地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文章提出了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

关键词:红色资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0-0133-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当前高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1]。高校应对在校大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敢于承担责任,勇挑时代重担的新时代青年,围绕立德树人这一立足点开展教育,将高校驻地的红色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一、红色资源的内涵

红色资源有着天然的中国特色烙印,永远闪耀着中国革命的光辉。对红色资源的内涵做到由表及里的深刻认识,不仅需要对红色资源中的“资源”二字做到正确认识,同时需要对“红色”二字的内涵做到正确把握[2]。提到红色,人们首先联想到的是鲜艳的大红色,再会想到飘扬着的五星红旗,会在脑海中联想到革命先烈以不怕流血不怕牺牲的姿态向敌人冲锋的场景。在世界各地的共产主义活动中,红色象征着革命,尤其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的中国,这一含义更加深刻,其代表了革命先烈为中华民族崛起的决心和信心。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几件大事中就可以看出红色代表着革命:中共一大在嘉兴南湖的红船上召开,诞生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红船精神;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支人民军队是红军,其在革命中产生了不怕流血、不怕牺牲的红军精神[3]。红色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心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展现出了共产党人对革命初心的坚持和对时代使命的担当。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西方帝国主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的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进入了长达一百多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十月革命一声枪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红色文化、红色资源也不断发展延伸。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在推翻“三座大山”,实现国家复兴以及人民幸福的征程中诞生的红色资源,其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引领的中国革命、中国建设以及中国发展之中,它是物质、精神、制度等的集合体[4]。其中物质层面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在实现民族独立、民族解放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红色遗址;精神层面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以及改革过程中形成的优秀品质,包含长征精神、大庆油田精神、焦裕禄精神以及伟大抗疫精神;制度层面指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制度体系,包含毛泽东主席提出的三大法宝、三大作风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等。红色资源在中国的革命、建设以及改革中不断演变注入新的内容,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有效方法,将红色资源融入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和坚定政治立场的必然选择,对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强红色资源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际地位以及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引起了国际上一些反华势力对我国进行恶意的抹黑与污蔑,同时对我们的民族文化进行侵蚀,给我国的国家政治生活以及思想传播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大学期间正是大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非常容易受到外来思想的侵蚀。因此,让大学生接触红色资源,了解红色资源,最终将红色资源的内涵内化于心,对实现文化自信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5]。将红色资源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入一起,可以让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征程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可以让大学生深刻感知现在的幸福来之不易,感受到革命先烈的大无畏牺牲精神,同时让学生正确认识到他们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二)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基调

红色资源与实现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密不可分,实现文化自信离不开红色资源的教育与引导,同时文化自信对红色资源的发展与延伸有着推动作用。因此,在实现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下,要加大对大学生的红色资源教育,将红色资源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在一起是实现文化自信的重要保障。大学生是社会的中流砥柱,是推动国家与民族繁荣富强的强大力量,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迫切需要当代大学生具备中国共产党党员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理想信念,红色资源就具备这一功效。

(三)有利于帮助大学生脚踏实地学习和树立远大理想

红色资源不仅仅指的是物质上的资源,更是一种精神,是共产党员一心向党、一心为民的精神,将共产党员深藏功与名、为国家献身于戈壁荒漠之中的无私奉献精神融于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之中,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国家观与民族观。今年正值党的百年华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已经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水平直线上升,国家越来越富强。需要广大青年学子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脚踏实地地学习专业知识以及增强自身实践动手能力,到基层、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为党为国家建设服务。用中国特有的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学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在为国家服务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三、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营造浓厚的校园红色氛围

增强思想文化建设,构建红色资源课堂。最近几年,全国高校对红色资源的宣传逐渐加多,但是对于红色资源课堂的建设仍然缺乏经验,导致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不足。以当代大学生为传播载体,以校园精神以及学风教风为特征的校园文化在提高思政教育功效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传播具有红色资源内涵的校园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消极低俗的校园文化则导致大学生形成错误的价值观,不利于大学生的人生发展。实现红色资源课堂化,有利于拓宽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帮助大学生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帮助大学生在学习红色资源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政治站位,有利于将思政教育做活。思政课堂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主战场,在进行日常的课堂学习外,应当在思政课堂中加入红色资源的介绍,例如中国共产党百年艰苦奋斗史、新中国70余载不懈发展史等[6]。高校可以组织一系列的党史知识竞答、参观革命根据地与烈士陵园等爱国活动,同时也可以开展一系列以革命先烈事迹宣讲为题材的学术活动,将红色资源内涵融入思政教育中,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育人、教人价值。大学生团体也可以进行红色教育社团的创建,把握大学生成长成才发展规律,增强红色资源文化引领力,实现红色资源课堂化。

(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将红色资源的历史内涵与思政课堂教学融入一起[7]。高校思政老师以及辅导员应当将红色资源的发展脉络融入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向大学生讲解共产党员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红船精神”,艰苦朴素、顽强战斗的“太行精神”,不畏强敌、英勇无畏的“长征精神”,亲民爱民、舍己为人的“焦裕禄精神”,勇于拼搏、锐意进取的“载人航天精神”以及珍爱生命、齐心协力的“抗疫精神”,提高学生对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产生的红色资源兴趣,让大学生不断深化对红色资源的理解,认识到现如今的美好生活是革命先烈用血与汗换来的。此外,老师可以使用学校的多媒体设备,播放传播主旋律的影视作品辅助理论教学,将思政教育做活,提高大学生对红色资源的学习热情。充分利用高校驻地的红色资源,积极组织开展红色资源教育活动,让大学生可以切身接触到革命历程的艰辛,将红色资源内化于心。老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加大师生互动力度,将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发挥出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整理资料与进行讲解的同时加深对红色资源的理解,建立合理有效的课堂互动体制,对学生的不正确观点予以及时纠正,使大学生学会判断是非对错,将红色资源在思政教育中的引领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

(三)拓宽网络媒介宣传红色基因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两微一端一抖”正逐渐成为传播正能量的主流渠道,高校要利用好网络平台,借助网络力量加大对红色资源的传播力度,在校园官方网站上增加红色资源相关专题的宣传,增加大学生学习红色资源文化的渠道。要想发挥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领作用就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加大在网络平台中的宣传力度,提高红色资源的宣传广度和深度。高校老师要善于利用新媒体新技术,运用新技术在与传统媒体相融合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增加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增设红色资源网站时,要对网站宣传内容进行有效的筛选,结合大学生的生活环境以及自身的时代特征,选取有代表性的,对思想政治教育更有引导力的内容。可以结合学校发展历程,从校训、校风、学校精神以及优秀校友故事方面入手,为大学生创建一个科学、系统的红色资源学习平台。红色资源网站的创建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了革新,在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新兴的“两微一端一抖”互联网技术,创建学校或者学院的微博、抖音以及微信公众号平台,加大红色资源的宣传力度,让红色资源外化于形,为同学们提供将知识、服务、兴趣融于一体的红色资源网络平台,对大学生进行基础性的思政教育。

(四)建立红色資源实践基地

近期,一些高校驻地具备红色资源的高校与驻地政府建立起了红色资源实践基地,这些实践基地的成立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政治觉悟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不仅可以促进红色资源内涵的传播与延伸,同时也可以促进大学生对红色资源学习的积极性[8]。针对大学生成立的红色资源实践基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政教育手段与课堂,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学生接触的新鲜事物与日俱增,传统的书本教育逐渐不适应当下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高校党委组织团建活动,带领大学生到驻地的烈士陵园、革命博物馆、革命遗址等地方进行参观学习时,无论是到驻地的红色资源实践基地还是驻地外的,都需要做好周密细致的规划,根据高校教学需要,对红色实践基地进行分析,找寻与教学需要相契合的实践基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通过直接的实践接触以及基地讲解员的现实讲解,使大学生对红色资源的内涵有一个全新且深入的理解。对大学生进行培训,组织大学生创建红色精神宣讲团,到社区、小学、中学等地方进行宣讲,传播红色精神,在讲解的同时认真贯彻领悟红色资源中的内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四、结语

高等学校肩负着为中华民族复兴培养时代新人的重担,需要加大对革命精神的传播,大力弘扬红色资源,培养勇于承担历史使命的新时代青年。因此,高校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积极地谋求革命历史与当代中国的契合点,将红色资源进一步发展壮大,更好地为大学生思政教育服务,培养优秀的大学生,最大程度地将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引领作用发挥出来。

基金项目:2020年山东科技大学校园文化研究课题“学校传统文化的传承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0WH19)。

作者简介:马娟(1981—),女,硕士,山东科技大学人事处科长,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侯超(1982—),女,硕士,山东科技大学纪委科长,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 习近平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 (2018-09-10). http://www.gov.cn/xinw en/2018-09/10/content_5320835.htm.

[2] 刘经纬,高博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红色资源利用研究[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36(05):103-105.

[3] 陈铭彬,王炜. 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路径[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2(04): 171-176.

[4] 张蓉.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三全育人”体系研究[J].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4(04):398-405.

[5] 朱丽.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J].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0(04)145-149.

[6] 邢光龙. 用好用活党史资源 传承发扬红色基因[J]. 群众,2019,31(11):19-20.

[7] 雷芸. 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机遇、挑战及出路思考[J]. 高教学刊,2020,24(28):180-182+186.

[8] 李薇,寻晶晶,徐运保. 红色旅游资源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探讨[J]. 现代交际,2020,12(17):41-43.

(责任编辑:陈华康)

猜你喜欢

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革命纪念馆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
有效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兵团组工干部党性教育
近代上海的“红色资源”为何丰富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