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倾听在 “00后” 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作用探析

2021-11-17郑名扬杨予辰梁媛媛

大学·课外阅读 2021年10期
关键词:谈话工作者思政

郑名扬 杨予辰 梁媛媛

摘  要:当前,教育改革无论是对教育发展的谋划,还是对培养质量的重视,都是在回归大学“立德树人”的本质。占据大学生主流人群的“00后”成长环境相对孤独,对话语权的需求更加强烈,需要思政教育工作者针对“00后”的特点和需求,将“倾听”作为思政工作改革和创新的起点,提升育人的实效性。

关键词:倾听;“00后”大学生;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0-0013-03

一、“孤独的00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的着力点

第一批“00后”正式踏入大学校园后,已成为大学校园主要的学生群体。鉴于其成长环境和思想特征,可将他们描述为“孤独的一代”。“00后”多数为独生子女、“独二代”,富裕的生活环境让“00后”成为敢于不走寻常路的“后浪”,其成长所处的移动互联网环境,以分散式、定制式的人际传播模式和更富于感官刺激的内容生产方式,影响了他们的性格和行为。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谈心谈话制度的建立健全是高校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的有力举措,倡导以平等沟通、民主讨论、互动交流等多种方式生动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1]。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虽然覆盖内容较广,但方式方法更多的还停留在“说教”层面,从上而下单向传输的沟通方式使得信息的输入和输出不对称,难以深入学生内心、使他们的思想认知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反而会让他们的抵触心理日益增长。久而久之,思政工作将会与原本的意义相悖,也将从根本上影响新的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制约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发展[2]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历来就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任长松在《探究式学习的18个原则》中明确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倾听教育”,认为“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倾听和应答的过程”。他还指出,对教师来说“倾听不仅是一种工作手段,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3]。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接受一切教育的基础,教育要走向对话,而对话则要从倾听开始,面对具有强烈个人主义的“00后”们,传统的倾听方式俨然略显不足和乏力。因此,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针对“00后”的特点和需求,以“倾听”为思政工作改革和创新的起点,提升育人的实效性。

二、“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倾听的意义与价值

尊重、信任和虚心是“倾听教育”中最为核心的三个关键词[3]。该理念从根本上避免了传统思政教育方式中话语结构不平等的问题,是以学生为本的重要体现。

(一)良好的倾听有助于创建师生亲密关系

良好的倾听是打开学生心房的“金钥匙”,可以建立师生亲密关系。学会倾听,是思政工作者面对“00后”大学生的第一步,也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开端。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在倾听中减少学生对思政工作者的距离感,是为后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00后”对于互联网的使用频率、掌握程度、技术水平都远超“90后”,他们拥有带有强烈时代印记的互联网思维,他们渴望通过个性化的方式实现自我意识;他们具有更加开放性和多元性的思想。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长大的“00后”与思政工作者或多或少存在代沟。思政工作者在开展工作与学生交流思想时,不应盲目否定,而应该给予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从而赢得学生的认同和信任,减少他们的抵触情绪,激发他们的合作意愿,使他们更加愿意向思政工作者敞开心扉。

(二)良好的倾听有助于提高学生获得感

良好的倾听,是解放学生个性、引导其树立正确三观的“助推器”,可以提高学生获得感。“00后”渴望拥有独立自主的思想和行动,在面对不可预测和具有不确定性的状况时,他们更愿意通过自我认知和情感兴趣做出判断,对自我约束、践行传统、保持稳定的行为较为反感。由此可见,“00后”大学生是一群有着强烈表达意愿的学生群体,他们看待事物有着自己独立理性的见解。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他们更习惯于主动地表达而非被动地接受,渴望自己的观点被支持。针对“00后”的这一特点,思政工作者在与学生沟通时,应改变传统思政教育中以自己为主导的教育模式,更多地扮演倾听者的角色,把“讲”的機会尽可能交到学生手中,充分满足他们的表达欲,让学生在表达中提升自身的获得感,从而不断推进谈话和教育的进程。

(三)良好的倾听有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良好的倾听,是提升高校治理能力的“瞭望塔”,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高校思政教育的原则是以学生为本,而当高校的倾听渠道缺位,倾听效果失灵时,学生习惯于利用他们熟悉的公众舆论倒逼学校的重视,出现类似“知乎治校”现象。要改变这种现象,关键在于重构有效的沟通渠道,发挥渠道的“瞭望”与“容纳”功能,及时预警舆情,有效科学干预。对于学生合理合法意见的表达,思政工作者应耐心地倾听,在倾听中争取理性对话,为解决治理困境打下基础。倾听时,思政工作者应充分理解学生的诉求,在倾听中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找出问题的症结,利用好倾听获得的信息资源,及时针对谈话中模糊矛盾的部分进行澄清与具体化,正确理解学生想法,获得更具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三、“00后”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倾听的类型与阐释

根据交流环境、交流内容的不同,倾听可以被划分为多种类型。思政工作者在面对独具特点的“00后”学生时,不仅要注重倾听教育的重要性,更要量体裁衣,采用合适的倾听方法。

(一)阐释性倾听:积极主动、有同理心的倾听

“共情”是心理咨询的一种方法,是指体认当事人内部世界的态度和能力,认识并接纳他们的观点,引发与之一致或相似的心理过程。“先通情后达理”应融入“00后”学生群体的思想教育工作中,相关工作者应重视与他们情感上的联系,学会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听,了解他们的需求,体会他们的感受,让学生意识到思政工作者是他们解决问题的帮手,而非他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阻碍。这样才能减少学生的抵触情绪,使其逐步地向思政工作者敞开心扉,便于思政工作者后续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二)对话性倾听:不带偏见、抛弃防御的倾听

传统的思政工作中,谈心谈话多在学生出现特定的情况之后,不仅谈话内容的局限性让学生感到排斥和压抑,思政工作者不自觉表现出居高临下的说教姿态,也会将其自身置于学生的对立面上[4]。在这样的工作模式下,谈话成效不高,谈心更是无从下手。将灌输性教育应用于具有鲜明个人主义的“00后”身上只会适得其反。保罗·弗莱雷的“解放教育学”提倡采用对话的方法来实现教育解放的目标,师生在对话中共同成长才能实现教育的双赢。因此要提高谈心谈话成效,思政工作者必须转变自身观念,让对方决定谈话进程,克制自己想要提供判断、分析、建议及个人经验的冲动,抛开自己的价值观,不带偏见、摒弃防御地去倾听、接纳学生,意识到学生和自己是平等的个体,与学生构建共识性的理解。

(三)批判性倾听:辩证统一、有的放矢的倾听

“批判性思维”的哲学含义源于希腊,指的是“基于标准的、有辨识能力的判断”[5]。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多元的价值取向和复杂社会环境的巨大冲击。崇尚个性、追求新潮的“00后”信息来源渠道更加广泛,面对互联网上铺天盖地的信息,他们缺乏辨识力,又容易先入为主地进行主观判断。思政工作者作为与学生接触较多的群体之一,在谈心谈话的过程中,应采用“非批判性陈述和批判性倾听”相结合的方式,互相提问和质疑,以批判性思维知识引导学生把握偏差大胆质疑,以批判性思维技能指导学生合理分析理性决策,从而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与发展[6]

四、“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倾听的方式与方法

各国学者对“倾听”一词的定义和理论林林总总,但多数学者认为倾听是以行为为表现、感情为媒介、方式为手段而进行的认知活动[6]。也就是说,倾听应从以下三个层面来展开。

(一)认知层面

由于经历、价值观和视角的不同,思政工作者和学生之间存在思维方式的差别,容易造成沟通困难。因此,作为倾听者,在与学生谈心谈话的过程中,思政工作者应巧妙利用“倾听者的思维速度快于表达者的思维速度”产生的时间差,跳出自己的惯性思维,客观中立地倾听并理解学生的想法,而非急于用自己的认知去判断甚至质疑学生表达的内容。此外,思政工作者在倾听时要密切留意学生表达的想法中是否表现出积极的一面、对消极的一面是否有改变的意愿以及意愿的强烈程度。对于学生语言或行为中的积极因素,思政工作者应有选择性地肯定和强调,对学生所描述的事件赋予新的意义;对其认知有误的方面,思政工作者应善于挖掘问题行为背后的价值与资源,从信任和尊重的角度去引导学生换位思考,让他们正确地认识并区分自己想法中积极和消极的部分,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改变的决心。

(二)情感层面

马斯洛认为:心理的安全感指的是“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解脱出来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特别是满足一个人现在各种需要的感觉”[7]。由此可见,建立安全感是思政工作者与学生共情的第一步。所以思政工作者在开展谈心谈话工作时,需要提前准备一个安全包容的外在空间。在沟通过程中,思政工作者应努力营造轻松的谈话氛围,无论是身体姿态还是语音语调都要尽量平和,可用复述的方式把对方的主要言谈、思想,从积极的角度,用概括性语言反馈给對方,并强调对方具体的情绪感受;在面对学生建构性思考而产生的沉默时要表现出足够的耐心,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受到关注却又较为放松的状态,保证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思政工作者应随时将自己代入学生角色,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心理状态,做到用耳听、用眼看、用心悟。

(三)行为层面

研究表明,沟通过程中,60%经由人类的肢体语言来进行,30%取决于语调及声音,文字表达仅占据10%[8]。行为语言是人类所思所想的外露表现,它常常会显露说话者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因此,在谈心谈话的过程中,思政工作者应注意捕捉学生伴随言语所表现出的神情、动作等非言语信息,如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与学生进行目光交流等。思政工作者也应学会把握自身在谈话过程中的行为语言,通过目光的注视、眼神的肯定、适时的微笑等来表现对学生情绪的关注,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和欣赏的,从而促进相互间信任感的建立,鼓励学生表达真实的想法。

“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强调了育人这项事业需要全员的广泛参与。思想政治工作应该贯穿整个高校教育教学的工作中,倾听也应渗透在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导学关系中,鼓励导师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陪伴者和帮助者;思政理论课中,思政教师也要多利用倾听技术,鼓励学生主动表达、善于表达,从而实现育人主体、时间、空间三位一体的高效协同,画好人人、时时、处处育人的“同心圆”。

作者简介:郑名扬(1991—),男,硕士,华中科技大学学生工作部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杨予辰(1996—),女,硕士在读,华中科技大学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梁媛媛(1988—),女,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学生工作部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J]. 社会主义论坛,2017(03):4-5.

[2] 王秋芳,田申,简嘉,等. 倾听技术在高职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中的运用[J]. 教育现代化,2018,5(26):321-324.

[3] 任长松. 探究式学习:18条原则[J]. 科学课,2003:26-30.

[4] 黄丹,孙乾坤. 运用心理咨询方法提升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实效性探究[J]. 智库时代,2019(03):220-221.

[5] 宋晓周. 批判性思维对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作用分析[J].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01):69-72.

[6] 杨逍. 倾听:当前中国政治沟通的薄弱环节——以140个诉求表达事件为例[J]. 国际新闻界,2017,39(02):6-30.

[7] Maslow,A.H..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J]. Psychological Review,1943:370-396.

[8] 马秀珍. 学生工作中“倾听”的功效[J].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2,14(04):97-98.

(荐稿人:黄贝娜,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陈华康)

猜你喜欢

谈话工作者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5·30,致敬最美科技工作者
2019年度山西最美科技工作者
防止“一谈了之”,《干部监督室谈话工作规程》出炉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亚健康科技工作者
教你如何发起谈话
“中华慈善优秀工作者(志愿者)奖(共15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