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班会在党史教育中的功能及其实现路径研究

2021-11-17何泽凡马琳

大学·课外阅读 2021年10期
关键词:党史教育主题班会思想政治教育

何泽凡 马琳

摘  要:中国共产黨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主题班会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在党史教育中具有思想价值引领、学习氛围营造、自我教育激励、深化第一课堂教学成果等功能,但当前高校党史教育中存在对主题班会重视不够、系统性设计不足、主体作用不强、形式较为单一、效果评估缺乏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高校要整合各方资源进行总体设计,开发多种形式,增强有效落实,调动学生参与,使其发挥主体作用,设计效果评估,强化育人成效,从而更好地发挥主题班会在党史教育中的功能。

关键词:主题班会;党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0-0004-03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1]。党史教育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引领主流价值观、指导日常行为,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深远影响。主题班会是在一定的环境和背景下,确立教育主题,围绕主题或针对班级学生思想、学习、日常生活行为和生活中的某个问题而组织的主题教育活动[2]。作为高校较为基础有效的教育方法,其具有形式多样、操作性强、参与度高、主题鲜明易连续、线上线下可互补、学生辅导员双向互动等优势,在党史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主题班会在党史教育中的功能

(一)思想价值引领的重要平台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先后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教师提出的殷切期望,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遵循原则。党史教育本身就具有思政教育的属性[4],为大学生树立家国情怀、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教育等提供了方向引领。主题班会为开展党史教育提供了重要平台,帮助大学生进一步掌握党的理论、把握历史规律和大势、深化对党的性质宗旨的认识、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发扬革命精神、增强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体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学习氛围营造的重要抓手

主题班会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集体活动,开展生动有效的党史教育主题班会,有利于增强班级凝聚力,形成正确的班级舆论导向,更好地发挥环境育人的功效。主题班会可以给每一位班级成员提供参与和展示的舞台,班级成员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活动,参与到策划、组织、实施、总结全过程中,从而调动班级成员积极性,增强集体归属感和荣誉感,营造浓厚的党史学习氛围。

(三)自我教育激发的重要方法

主题班会针对性强、影响范围广,是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自我教育的重要方法。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4]。通过主题班会,大学生可以发掘党史教育中的丰富资源,在理想信念、人格道德、品质修养等多方面得到自我教育。组织者在准备过程中能理清思路、提高认识、开发潜能、净化心灵,在合作、交流、体验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参与者通过参加主题活动可以增强感受、提升素养,在与班级同学的互动中实现自我教育。

(四)第一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

第一课堂是专业教学的主阵地,是专业知识传播的主要渠道,是专业能力培养与价值观培育的主要途径;而第二课堂则以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实践动手参与中提升个人素质和综合能力,是价值观塑造和精神培育的主要方式和有效途径[5]。党史教育在高校思政课程和其他专业课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更注重对理论知识的灌输和讲解。高校通过定期举办党史故事情景剧、党史基地参观、老革命家讲座、党史知识竞答、党史故事讲解、党史人物介绍、党史影片观看讨论等各种主题班会,可以帮助学生更切身地感受和理解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主题班会在党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党团活动为主,缺乏足够重视

当前各高校大学生党史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实践活动方面主要依托学生党支部、共青团等党团组织开展,对主题班会在党史教育中的运用重视不够,表现为高校在党史教育进行顶层设计和内容策划时,并未将主题班会作为党史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重要阵地。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多数高校对主题班会的内涵、主体及功能认识不到位,将主题班会与普通班会相混淆,认为主题班会由辅导员自主组织,主要用来传达和布置班级事务,因此不认可主题班会在党史教育开展中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二)事务性为主,缺乏整体设计

主题班会的核心是思想引领,但实际上很多主题班会只是安排具体事务,并没有进行整体设计,甚至没有主题,内容基本是日常事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或者上级部门安排的任务。以“读一本党史经典书籍”活动的开展为例,大多数班会只是介绍几本书籍、安排收取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并没有详细地介绍为什么要读党史书籍,也不会进行交流总结。主题班会缺少整体设计,只讲具体事务,对党史教育事务性工作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深度挖掘不够,无法起到思想引领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班级事务性工作繁重,而主题班会的整体设计需要大量的时间搜集相关资料、进行策划准备,教师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第二,班会组织者自身理论知识欠缺,在实际开展中更关注活动如何组织、如何开展、如何宣传,对理论深度、开展方法、育人实效等缺少深入研究。

(三)授课式为主,缺乏形式组合

形式设计是主题班会设计的关键[6]。当前运用主题班会形式开展的党史教育活动中,大多采取传统授课形式进行具体讲解,导致学生参与热情不高,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对主题班会的形式创新认识不足,多数主题班会都不会根据主题选择适合的党史教育场地,基本以在教室开展为主;另外,对团队合作游戏、主题辩论、情景表演、沉浸体验等各种形式运用不够,不能将党史教育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切身体验,不能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影响主题班会功能的发挥。

(四)辅导员为主,缺乏学生参与

多数党史教育活动组织、内容讲解都是辅导员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参与较少,甚至是被动参与,青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学生是党史教育的对象,更应该是党史教育参与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参与到主题班会设计实施全过程中,才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在党史教育中的获得感和认同感。

(五)策划开展为主,缺乏效果评估

总结和反馈是检验主题班会成效的关键。主题班会结束后,班会组织者应该对开展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认真总结,凝练经验、发现不足。但实际情况常常是,班会组织者将大多数精力都放在了班会前的党史教育主题选择、流程设置、活动方法等准备工作中,而后续的总结反馈和效果评估环节却投入不足,没有实现党史教育实效最大化。

三、主题班会在党史教育中发挥功能的实现路径

(一)整合各方资源进行总体设计

党史教育内容丰富多彩,既为主题班会提供了重要资源,也带来了相应的挑战。整合党史教育各类资源,对主题班会进行总体设计是达成党史教育目标的首要任务。首先,要明确“由谁设计”,高校应设立党史教育工作部门进行系统性设计,协调思政教育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共青团组织、后勤保障部门等各方职能机构商讨党史教育方案,将主题班会单列模块,确保班会主题鲜明、内容连贯、灵活度高、操作性强。其次,要梳理“设计什么”,即回答整合哪些资源、形成哪些班会主题等问题,如党史人物、党的决策、党员条例、疫情中的党员事迹、红色文化基地、中国精神等都可以设计为形象生动的主题班会,将丰富的党史教育资源分类整合,为主题班会内容提供参考。最后,要形成“设计方案”,为保障规范化的实施,高校需要编订主题班会大纲,由党史教育工作部门统一组织研讨,使主题班会开展具有层次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同时,高校需要建立学校 — 院系 — 班级三级委员会,确保主题班会有指导、有推进、有落实。在设计方案时要根据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在不同年级设计相互衔接、各有侧重的主题班会,如大一的主题班会可以侧重政治信仰、对党的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教育等方面; 大二的主题班会可以侧重辩证看待历史人物、体验革命故事情景、深化对党的理论认识等内容; 大三、大四的主题班会,可以侧重党史教育内化为个人素养、在党史教育中提升专业能力、探索个人奋斗与中国梦相结合等方面。

(二)开发多种形式增强有效落实

与第一课堂理论教学不同,主题班会没有硬性考核指标,只有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经过巧妙构思,才能增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创新主题班会形式可以从两方面着手:第一,场地创新。教室是召开主题班会最常见、最普遍的场所,但借助党史教育基地、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抗日根据地、重要会议遗址、建党百年展览馆等场地,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可以让主题班会开展得更生动形象。第二,形式载体创新。一方面可以将专题讨论、主题报告、演讲竞赛、茶话座谈、游戏活动、文艺表演、参观访问、经验介绍、现场考察、社会调查、VR情景体验等多种形式与党史教育内容相结合,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学习强国、抖音、微博、钉钉等网络平台开展线上党史教育,推动主题班会由沉闷乏味向生动活泼转变。

(三)调动学生参与发挥主体作用

学生是党史教育的对象,更是党史教育的主体。主题班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青年活力,才能使学生接受并认可党史教育内容,真正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目的。一方面,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主题,而不是根据党史教育部门或辅导员个人进行主观判断。在确定班会主题时,班会组织者可以通过实地调查、召开班委会、发放调查问卷、个别访谈等方法,了解学生希望学习什么党史内容、组织何种党史教育活动、解决党史学习中的现实问题,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为主题班会的开展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要“以学生为主力”组织实施。新媒体时代,学生借助便捷的网络技术、丰富的网络资源储备了大量的知识,他们的所见、所学、所思、所感并不比辅导员差,具备组织实施的知识基础和能力素质。高校可以采取自愿报名、班委轮流、小组汇报、宿舍“承包”、党员积极分子带头等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参与到主题班会中,鼓励学生结合自己擅长的内容和形式设计主题,并组织实施。

(四)增设评估环节强化育人成效

除了精设主题、精心组织外,做好主题班会总结、评估主题班会开展效果,是强化党史育人成效的关键步骤。第一,评估主体要多样。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7],学生是主题班会的参与主体,除辅导员和学生外,学生家长、任课教师、党史教育部门、思政工作部门等都可以对主题班会落实党史教育的情况及育人成效进行反馈和评估。第二,评估内容要全面。既要评估班会主题是否合适、班会内容是否严谨、班会形式是否有效,也要评估班会组织者能力有没有提高、有哪些优势和不足。第三,评估方法要互补,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同样重要,在主题班会准备及实施过程中,评估学生精神状态、参与积极性、团队合作等情况。主题班会结束后,教师要及时掌握来自学生的信息反馈,抓住学生思想情感认识的变化,继续引导,促进升华,巩固党史教育成果,使其在学生心中落地生根。

基金项目: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项)“利用重要契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班会的研究”(项目编号:2020zsszsx075);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2021年度规划课题青年项目“党史教育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YWQN202141)。

作者简介:何泽凡(1994—),女,硕士,太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马琳(1994—),女,碩士,山西能源学院院长办公室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 求是,2021(07):4-17.

[2] 李宗岩,孙悦涵. 主题班会——提高大学生身心素质途径的理论探讨[J]. 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4):42.

[3] 孟祥夫. 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N]. 人民日报,2021-06-26(01).

[4] 任欢欢,刘志宽. 党史教育在思政工作中重要价值研究综述[J]. 教育评论,2020(03):95-100.

[5] 王茹. “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协同育人路径探索[J]. 高校共青团研究,2020(Z2):237-241.

[6] 谢长旺,安扬,柳敏. 高校主题班会建设探讨[J]. 教育与职业,2010(29):175-176.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EB/OL]. (2017-09-29).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 s5911/moe_621/201709/t20170929_315781.html.

(荐稿人:胥莉,太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陈华康)

猜你喜欢

党史教育主题班会思想政治教育
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党史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国际学校主题班会模式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怎样开展主题班会
网络时代大学生党史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