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邑烟行规序》与曲沃烟业
2021-11-17刘文芳
刘文芳
明清及民国时期,山西商人在中国商业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甚至国外,影响深远,这其中还涌现出了许多富商大族,他们财力雄厚,留下了许多诸如宅院、票号、会馆等珍贵的历史遗产,为今天研究山西商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近年来,有关晋南商人的史料开始大量涌现,如碑刻、书信、账本、合同、契约等,其中有一类文献文书内容较为独特,称为“行规”“会规”“規程”或“规序”。本文所说的《沃邑烟行规序》指的是曲沃烟行的经营制度,通过对此规序的解读,进而可以了解曲沃烟业当时的发展情况。
《沃邑烟行规序》的内容
近日,笔者在收集有关论文的相关资料时,发现刘建民先生主编的《晋商史料集成》中收集了一册手抄本,名为《沃邑烟行规序》。全书共13页,通过阅读文本,可知是清朝时期曲沃县经营烟草生意的商人制定的曲沃烟草行业的规章制度。
通过对该文本的仔细分析,可知《沃邑烟行规序》的内容大致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阐述曲沃烟业税务的由来,烟草的传入、以及烟行成立的缘由;第二部分为烟行规序的具体内容,丰富详尽,涉及到商业经营的各个方面。
《沃邑烟行规序》第一部分内容如下:
沃邑烟税之设由来久矣,自元明之季,沃邑即有烟税,而本地并不出烟,惟是南烟北行,收其税稞而已,故充办者人恒苦之。及明末时,因无人充办,曾烟税额散于□内,□轮间或累邑令填赔□我。
《沃邑烟行规序》部分原文
清顺治二年,周邑令见粮内散税亦非良法,乃为申司达部乞请办税妥方,后蒙部文移司,着该县招募殷实之家充帖轮税。是时沃邑始有烟行,然本地烟货犹未有也。又数年,沃人靳姓在闽中带来烟种,教人种烟,做成刷皮烟货发于北路,此沃邑烟庄所由始也。嗣后烟货日多,马头渐盛,各路客商发运者往来云集,猗欤盛哉上充。
国帑下利民用烟行所关良非浅鲜,所以迄今一百六十余□,其税额帖务以及行事规矩,前人但有定例,载诸简篇,转行行内。但历年久远,谱籍残阙,我等念烟行系马头所关,何可令条规冺灭。甲子秋七月,纠集阖行重新订册,各照旧规抄录,传簿以为永远之计,因将税务由来以及行事根底并序簿首,以志不忘。
据《沃邑烟行规序》载:“自元明之季,沃邑即有烟税,而本地并不出烟,惟是南烟北行,收其税稞而已。”曲沃本地并没有种烟的历史,但是有南方的烟运输到北方进行售卖,并且收取烟税,所以经办烟草的人深受其害,到了明末时就无人经办这一事项了,致使烟税处于混乱之中,直到顺治二年(1645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县开始“招募殷实之家充帖轮税”。此时,曲沃县才有了烟行,但是本地并没有烟货,依然是从南方输入。文中记载,顺治二年之后的数年,“沃人靳姓在闽中带来烟种,教人种烟,做成刷皮烟货发于北路,此沃邑烟庄所由始也。”这与《曲沃县志》中的记载有所不同。据康熙《曲沃县志》卷十三《方产》记载:“沃省无此种,乡民张士英自闽中带来,明季兵灾踵至,民穷财尽,赖此颇有起色。”由此可知烟草传入曲沃的基本情况,以及传入后所带来的影响。虽然没有明确记载烟草传入曲沃的时间,但是从中也可以看出,明末时,曲沃县就已经种植烟草了。另外,《明清山西商人研究》中记载:“曲沃最早的烟坊,是产生于明天启年间的永兴和,创始人郑世宽。开设在曲村镇下坞村。”虽然永兴和烟坊起初只是自产自销,并没有形成商业化的大规模生产模式,但从中可以看出,在明天启年间,曲沃烟业就有了初步的发展。虽然《沃邑烟行规序》中所记与现如今较为普遍的说法存在差异,但两者也有共同之处,烟草明末清初由闽中传入曲沃,并开始大规模种植。
清代烟坊门面
《沃邑烟行规序》的第二部分内容主要是烟行的经营制度和条例行规。随着曲沃烟草行业的不断发展,烟业逐渐成为曲沃的经济命脉,它的快速发展自然也带动了其他行业的繁荣,如典当、杂货、车马店、油店等。为了使烟行能够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当时的烟商就对税额帖务以及行事规矩制有定例,并在行内流传,但因年代久远,谱籍残缺,烟商不忍其条例行规泯灭,故“将其照旧规抄录,代代相传,以志不忘。”
条例行规列于该文书的后面,内容丰富详尽,涉及到烟行经营的方方面面,比如烟草如何计数,多少包装一车,如何定价,如何运输,以及纳税的相关事宜等等,同时还列有处罚条例。具体可分为如下几类:
一、有关烟草计数、装车、定价
烟数一千零八十包为一车子。以五百四十包为一担,两担为一车子。先言□脚并无骡马大车,俱是手把小车。小车一车子推烟两担,每一担装烟□蓆包,一蓆包装烟二百七十包,故两包为一担,两担为一车子,此一千零八十包为一车子,亘古之定数也。每一车子烟房加吃烟三包,一包存于店,二包存于客人,□脚吃烟客人所出,以规之定规也。
定价之期自古以来以每年十月初一日为准定价之日,客人、烟房、行家三面计议,以定一年之价。
二、有关处罚条例
烟用以车子论,每一车子用银或钱,永无增减,如有私为增减者,一经查出,罚戏三天。
烟叶用以银数而论每月用□二分,永无增减,如有私为增减者,照增减烟用条规同罚。
□脚每担货,车户出定银一文,本店出钱二文,行头每月查收不得徇情隐漏,倘有徇情舞弊隐漏,隐漏每一担货罚银□□,行头赔罚。
三、有关纳税事宜
逢纳税之期,同到一处攒银,交于行头去纳,行头不得推辞。
纳税有正税,有帖税二项,各店均摊,如有买卖停止者,预先说知,本年行头举帖辞行,以后只纳其帖税,税一概行事不应。
四、有关经营制度
每年举行头二位,办理行事,稽查私买私卖。
□□本地集货每店/担出店,用银伍分,本店收。
每車子烟客人出定价银一分,烟房出定价银一分。
起烟叶包朝邑每包银三分,襄邑每包银二分,清化每包银一分,俱系起主所出。
因每一车子烟,客人、烟房各出定价银一分者,以备三九月
敬神演戏费用三天
敬神演戏三天定价
敬神每年十月演戏三天
以前所□厘头定钱,除使下余银两公中存放,以备异日备□会馆费用。
虽说《沃邑烟行规序》内容不多,形式简单,但它却是曲沃烟商留存下来的最原始的关于烟草贸易的文献资料,是烟草行业的经营规则,它的制定是曲沃烟草贸易取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曲沃烟叶
曲沃烟草贸易
曲沃种植烟草为山西之始。明末县人张士英自闽中携回种子试种成功,由于曲沃一带的气候、土壤等条件适合烟草的生长、发育、成熟,所以当地人种烟草由开始时的自给自足到后来的大规模种植,逐步形成商业化生产。曲沃烟叶叶片大小均匀,颜色黄绿新鲜,油性大,燃性好,弹力强,柔而韧,加压揉搓仍是颗粒状,气味浓郁醇和,不辣嘴。随着烟草种植的普及,烟草加工业应运而生,从旱烟到卷烟,迄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曲沃烟分为生烟、皮烟、香料烟三大类,清代曲沃烟坊先后有百余家,年产烟丝4000至5000吨。随着商人资本的不断注入,烟草成为商品,并且广泛流通,当时的曲沃作为烟草的生产地,凭借有利的地理位置——古驿道(商道)、水陆码头,交通便利,各地的商人纷纷来此进行贸易、货物中转,从而造就了曲沃商贾云集、熙来攘往、繁荣一时的景象,使其成为当时远近闻名的商埠重镇。在曲沃开设烟坊的不仅仅只有本地人,外地的一些富商大户也到曲沃投资筹建烟坊。据《曲沃县志》载,“清朝中叶,烟草加工业鼎盛时期,平遥、榆次、祁县一带商贾到曲沃筹建烟坊,独资自建或与本地富户合营,先后大小百余家。清末,魁泰和、祥云集、兴隆昌、隆兴以及东、西、南、北四谦亨是县内八大烟坊。”他们在曲沃筹建烟坊,生产烟丝,然后将烟丝从曲沃运到平遥集中分发,再运输到各地市场。
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曲沃烟坊建成了完善的销售网络,这也是它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曲沃旱烟由各烟坊自产自销,各销一路,各据一方,很少发生争夺市场、互相排挤的现象。各烟坊曾分别在平遥、祁县、榆次、太谷、太原、大同、沁源、霍县、洪洞、临汾、赵城、河北宣化、张家口、内蒙古呼和浩特等地设有总号或分号。”它的销售地点开始在平遥,并且在平遥设有分号。之后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又在汾阳、忻州、大同等地设立专门售卖烟草的店铺,并且指派专人进行管理、营销。除了本省外,它的销售地点还发展到了河北省的张家口、内蒙古的包头,以及陕西、甘肃、宁夏等地。在占领国内市场的基础上,曲沃烟坊继而把销售网络延伸至蒙古、苏联等地。
面对如此庞大的销售网络系统,如何将曲沃生产的烟草运送到各个分号、市场进行售卖,这是一个十分重要并且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在此情况下,曲沃马车帮应运而生,其中强氏马车队最具盛名。曲沃烟坊生产的烟丝,除少部分在本地销售以外,绝大部分是先运往平遥商号,然后从平遥再进行分销。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这些旱烟的运输主要靠骆驼、骡马驮运,曲沃烟坊起初雇用平遥的马车来拉货,后来曲沃马车帮兴起,就独揽了烟坊运输烟草的生意,直接从曲沃向各个分号运输烟草。曲沃马车帮不仅往省内和陕甘宁地区运输烟草,还开始向口外运销,远到蒙古、苏联等地,他们将曲沃与国内外的世界连接起来,开辟了从山西南部到口外和西北地区乃至蒙古、苏联的黄金贸易通道。
后记
《沃邑烟行规序》作为曲沃烟草行业的一种经营管理制度,其一,对当时从事烟草贸易的商人来说,具有操作性、指导性意义;其二,它的内容体现了曲沃商人经商的风格与特征,体现了商人自律、自觉、自我约束、诚实守信的精神。曲沃商人在经商的过程中重信守诺,他们的经商原则,第一便是守信,他们用诚信的态度、好的产品赢得了客户的信赖;其三,它是山西烟商留存下来的最原始的有关烟草贸易的文献资料,为曲沃烟业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曲沃烟草的种植,带动了烟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运输业、典当业等其他行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曲沃烟商与曲沃县其他行业的商人一起,组成了明清时期曲沃最重要的工商业社会群体,成为当时山西商人中的一支劲旅。他们凭借善于经营的智慧和才能,乘势崛起,努力经营,共同书写了曲沃工商业史上最为灿烂的一页。他们在长期从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的活动中积累而成的经验教训、管理制度、商业道德和商业文明,汇总起来形成了曲沃丰富的商业文化,这是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是晋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山西商人增添了新的内容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