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是最后一次有标准答案

2021-11-17白简简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1年33期
关键词:人生道路盲从标准答案

白简简

没有标准答案“主持”公平与正义,我能否更好地生活;没有标准答案的制约与束缚,我是否有了更多勇气与可能。

自从小学一年级有了考试这个东西,我就对标准答案十分执着。标准答案意味着得分,高分对学生来说则意味着一切顺遂,这种执着一直持续到高考。

我是文科生,史地政不比物化生,除了选择题,其他题的答案总有变数,所以在这三门中,我最爱地理,地球经纬度的数字让我看着莫名安心。

可是,我在高考中遭遇的最大变数就来自地理,而且还是选择题。三道连环选择超出了我的复习范围,如果全错那就要搭进去十几分,十几分之差的全省考生,能站满多少个操场,接下来的事情我都不敢想,就按照老师教的,不会的先放下……然而做完了全卷,这三题还是不会,于是只能用排除法填上了答案。

时隔十几年,我依然对那场考试记忆犹新,甚至能回想起当时我颤抖的笔,颤抖的心。后来对答案时,我只查了这三道题,惊喜地发现我做得全对!当时我好像还没明白,喜悦并不来自“我会蒙”,而只在于我拥有了标准答案。

长大后,每次回想起自己对标准答案的执念,我都会有两种情感:一是标准答案是如此清晰明白,白纸黑字,就像一份契约,公平地维系着少年的我与周遭的关系,这种公平在步入社会后再看,弥足珍贵;二是标准答案塑造了一个简单粗暴的单一评价体系,让少年的我缺失了一些东西,比如想象力、试错的勇气,比如对更多可能性的期待。

高考,可能是人生最后一次有标准答案的考试。尽管大学中也有考试,但这些考试并不直接指向你的下一个目标;大学毕业后也还有考试,但那些考试有了更多成人世界的逻辑。

当我的人生进入下一个阶段,失去了标准答案,我曾一度彷徨过。尤其是,我在大学学的还是人文学科,老师最喜欢让我们做的事情就是讨论。讨论往往没有孰是孰非的结果,连老师也不知道答案。

最近我回到大学,给学生们上了一学期我从前也上过的课。我发现自己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这个没有标准答案,你们说得都有道理”。学生们年轻的脸上,眼神似乎有些迷茫,一如那年的我。

高考曾经是我前半段人生中最大的转折点,它让我从一个小城来到北京,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现在从事的工作。有趣的是,高考之后再也没有标准答案,才让我有可能思考这个问题,跳出来看,豁然开朗。

工作近10年,生命中的标准答案越来越少,两种感受倒是越来越清晰,我还没有学卢梭的忏悔,却不得不反思:没有标准答案“主持”公平与正义,我能否更好地生活;沒有标准答案的制约与束缚,我是否有了更多勇气与可能。

对于这两个问题,生活没有给我标准答案。当我徘徊在忧喜去留之间时,我唯一确定的一点是,答案不在成功学的书上,不在旁人口中,只在我自己手里。(选摘自《中国青年报》)

适用主题:学会思辨;主宰自我;学会审视;心灵尺度;勇于试错;盲从与理性……

文本解读:广西省桂林市国龙外国语学校  莫羽

角度一:学会思辨。

社会多元融合,事物千变万化,人生的每一次选择,就像在赶考,需要找到适合的答案,但答案不唯一。多元的答案,孰优孰劣,我们需要学会思辨。我们无法支配未来,但我们可以把握现在,要放开眼光,学会“拿来”,常常以“思辨”的态度选择答案,才有可能找到“最优选”。

角度二:心灵尺度。

时间是一面镜子,可以映照历史,照亮当下,辉映未来。哲人有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所以,只有把握当下,做好自己,把历史当成铜鉴,把未来看作云霞,才能幻化出七彩的生命天空。把握好心灵的尺度,看清自我,相信自我,做好人生的每一道必答题。

角度三:盲从与理性。

世界多彩,价值多元,人生道路的选择没有标准答案,只有适合自己才是有效选项。因为盲从,也许会错过属于自己的美丽;因为理性,也许能找到撬动地球的杠杆。人生一世,本心最真,前路漫漫,脚步最坚。

学生运用示例

名落孙山后,东山再起时;失败乃成功之母;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一条条哲言思语无不在阐释这样一个道理:人生道路不可能没有坎坷,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我们要勇于尝试,要有纠错的勇气,因为人生道路的选择没有标准答案。只有适合自己的选择才是答案的最优选。

——广西桂林市国龙外国语学校  梁智裕 《在审视中找到答案最优选》

(编辑:于智博)

猜你喜欢

人生道路盲从标准答案
唱出她的新“声”
李耀进:没有标准答案,唯有用心用情
快活三里
快活三里
哲理思辨
丢失了标准答案
“标准答案”阅卷实录
标准答案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