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在大学生活中的三种功能
2021-11-17梅赐琪
梅赐琪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亲爱的2021级新生以及各位家长:
今天我能够作为教师代表来跟大家讲几句话,也是一个特别特殊的经历。上个星期收到通知以后,我就一直在回忆自己1995年考入这所学校以后的全部人生。我的思虑如此过度,以至于有几个晚上我都梦见,学校在查看了我的大学成绩单以后,决定取消我这次发言的资格,非常的失败和沮丧。相信我,这样的梦你们在大一的时候也常常会做。毕竟,对过于美好的事物突然降临到自己头上表示怀疑,是一种正常的应激反应。
但是,这几个夜晚吓醒的经历,让我找到了今天跟各位分享的关键词。因为我发现,真正伴随着我们成长的,一直都是对于失败的恐惧或者失败本身。所以,作为老师,我特别想跟各位同学分享的是失败在大学生活中可能发挥的几个功能,供各位缺乏失败经验的同学们参考。
首先,失败会让你看见自己能力的边界。对你们很多人来说,之所以考不到更高的分数完全是因为有总分的限制。所以,你们应该会愿意,在更广阔的知识空间里和更充裕的自主时间里,试探一下失败何时到来。
当然,认识自己的边界并不总是那么愉快的经历。“跳出舒适区”的另一面就是“跳进不适区”。除了建议大家在碰到失败的时候,勇于寻求学校提供的各種专业帮助之外,我也建议大家常常想起考入清华的初心。荣耀不是你来这里的目的。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一个跳一跳才够得着的平台上打开自己新的可能才是。所以,面对未来的失败,你要学会忍耐。
第二,失败会让你看到输赢之外的风景。我们过去的成功通常都与输赢相关。一分之差,天上地下。然而,宏观经济学家早已指出,任何抽象的指标一旦用于评价,就一定会失去它的测量价值。你们来到清华之前,可能也已经厌倦了单向度的输赢体系,然而,只是碍于赢家的身份,不愿背上“凡尔赛”的骂名。所以各位,是时候放下你们的偶像包袱了!与其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如何“科学”地提高0.1个绩点上,不如承受这一点小小的失败,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之下,尽快地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更有意义的知识探索和创造实践中去。“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是习近平总书记4月19日考察清华大学时对广大青年学生提出的殷切要求。各位,要做心怀国之大者,就要多看前路风景,少谈一时输赢。
第三,失败很有可能让你看到个人以外的世界。卢梭说:“当人们从事一个人能单独操作的工作和不需要许多人协助的手艺的时候,人的生活是自由、健康、善良而幸福的,并且在交往中无拘无束。”然而,这种“自由和无拘束”很可能只是哲学家的想象。来到清华以后,你们很快就会发现,几乎在所有方面,自己都不再是中学里无所不能的那一位。然而,如果可以就此学会用平视的眼光欣赏他人的成就,用开放的心态寻求他人的支持,你们将有可能在与他人的合作中打开一个新的世界。甚至,你们可能还会发现合作不仅仅是为了双赢。在我们生活的北京,正在推广汽车礼让行人的做法,这是人们在一个超大城市里追求合作的努力。比起在交通安全上的共赢,让我这个公共管理学者更加感慨的是,原来人与人之间的耐心、包容和合作可以那么动人。
谢谢大家!
(作者系清华大学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主任、公管学院长聘副教授/本刊有删节)
适用主题:能力的边界;跳出“舒适区”;重新分析自我的能力;不断挑战自我……
文本解读:哈尔滨德强高中 纪顺
角度一:能力的边界。
成长速度快慢取决于对自身的要求,越是优秀的人,越是会在不断突破自己能力边界的过程中,寻找到新的人生转机。
角度二:跳出“舒适区”。
所谓的“跳出舒适区”的目的只是为了让我们战胜自己的懒惰,通过外在的环境去逼迫自己学习。如果在舒适区的我们有自驱力,舒适区的环境岂不是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情,“跳出舒适区”说的是人,而不是区。
角度三:接受失败。
在生活中,我们要做一个强者,把失败的原因总结为教训,这样失败就是一笔无形的财富;把失败的经历积累为经验,失败就变成阅历。这样,失败带给你的将是另一场惊喜。
学生运用示例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充满阳光,遍地鲜花,但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经历过失败。在遭受失败后,不必埋怨命运的不济,也不要一味沉浸在失败的阴影里,“如果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我们也会错过群星。”我们应该做的,是正确面对挫折,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在挫折中奋起,向成功迈步。
(编辑:关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