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红灯的年
2021-11-17迟子建
迟子建
每逢佳节
伴随着历年来中考改革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中考作文中关于“节日”以及庆祝节日方式的文题频繁出现。节日让人们在平凡的岁月中,感受真切的世俗人情,它也让人们在宏大时空的序列中,遵循天地的指引,牢记宇宙的法则。而节日之美,正藏在那些比往日更显热闹的颜色里,藏在我们比平日更懂得敬畏的心情里,藏在种种极富人情味儿的活动之中。
在写作时,我们既需要突出节日的意义,也需要仔细捕捉自己活动的闪光点,对“此刻当下”有所把握,沿着节日的脉络去梳理自己的情感,传递出一种对生活诚恳的态度。
【真题链接】
2017年吉林省卷以“过节”为题
2019年江苏淮安卷以“我当铭记”为题
2021年甘肃定西卷以“每逢佳节”为题
2021年广西南宁卷以“我与传统文化”为题
【美文一】
吃过早饭,我也给家门贴上春联和福字。那副烫金的大红春联,看上去就像两行飞向天空的金丝雀,给人喜气洋洋的感觉。而门中央的福字,真的像丁亥年的一头小金猪,肥嘟嘟的,讨人喜欢。
我喜欢大自然的红色,如朝霞晚霞,玫瑰百合。可对针织品的红色,我爱不起来。前年春节回家,妈妈给我的卧室挂上了一幅红地黄花的新窗帘,我感觉窗前就像飘着两朵乌云,说不出的压抑。结果,当夜就把米色的窗帘换回去,这才安然入梦。2007元旦过后,我逛商场的时候,看到了一件枣红色的羊绒开衫。它软软地、茸茸地搭在衣架上,看上去懒洋洋的,让人觉得亲切。它的红是收敛的红,红得有分寸,不张扬,不造作。回家后,我的眼前老是晃动着那件红衫,它像一团火在我心中燃烧,于是,隔了几天,把它买回,即刻穿在身上。如今,它陪伴着我,给家门贴上了大红的春联;又在阳台结了霜雪的窗前,挂上了大红的灯笼。
家中有了春联和灯笼,如同有了门神和天使的眼睛,关上这样的门时,虽然知道家中无人,可却觉得屋子里是有呼吸和脚步声的。
我锁上自家的门,下楼,去弟弟家。每年除夕,母亲都会在他那里。母亲在哪儿,哪儿便是年。
这样的雪路我已经不知走了多少遍了。
从我家到弟弟家,是由城东到城西。塔河是个小城,腊月时,人们都在采买物品,街上是热闹的。到了除夕,年是瓜熟蒂落了,街市中就少见行人车辆了。我沿着街边的雪路,慢慢地走,呼吸着清冷而新鲜的空气。不管什么季节,兴安岭的天空都是蓝的。阳光把雪地照得焕发出橘黄的光芒。街灯下面,是一串串的红灯笼。白雪红灯,格外分明。
除了理发店,大多的店铺都关了。店铺贴的春联又长又宽,十分醒目,那些陈旧的房屋因而显得亮堂了。小孩子在街角放著鞭炮,好像在空中甩着鞭子,一声声地吆喝着年。年是什么?是打着滚下坡的山羊吗?如果是那样的话,它们将从山上的雪松下滚过。在兴安岭,只有它们满身苍绿,富有春的气息。
天色渐晚,寒意愈深,红灯笼亮了起来。站在阳台向下一望,见那满街的红灯笼,就像老天垂下来的一只只红碗!它们盛着星光和爆竹幽微的香气,为人间祈福。这座白雪覆盖着的小城,因为有了这些红灯笼,暖意融融。在没有鸟语花香的春节里,在北风和飞雪中,红灯笼就是报春花啊。
我恍然明白,人们之所以穿上红衣,是想用这火焰般的颜色,烧碎这沉沉暗夜,驱散这弥漫在天地间的苍凉啊。看来夜有多黑,就有多么光明的心;世界有多寒冷,就有多么如火的激情!如果没有这样的红色作为使者,北方的年,又怎能有春的气象呢。
【技巧解读】整篇文章,让人记忆最为深刻的便是“红”,作者用了许多修辞手法,不厌其烦地描写节日中“红”的隆重和喜庆:皑皑白雪里的春联,把年的气氛点燃了;满街的红灯笼,就如同老天垂下来的红碗;那在冬日里跳动的红衣,是蓄着故事的篝火,象征着人们对勃勃生机的向往之情。这启示我们,在描写节日的作文时,可以着重去描写具有代表性的一种颜色、一片剪影,并加以浓墨重彩的渲染,它们都能让过往重新开出一朵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