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食子事件探秘
2021-11-17
文萃报·周二版 2021年44期
2015年,韩国釜山动物园,一头雌性西伯利亚虎将刚出生20天的幼崽吃掉。2019年,德国莱比锡动物园,两只狮子幼崽,来到世上不到两天就被母狮子吃掉,在吃掉孩子的前一刻,母狮子还在给自己的幼崽梳理毛发。
动物食子很多时候是因为外来因素。由于动物园来参观的游客大大增多,导致幼崽身体很容易沾染人体的气味。
狮子老虎等猛兽不会辨认DNA,嗅觉又很敏感。当它从幼崽身上闻到人味就无法分辨是不是自己的孩子,于是就会吃掉它们。
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可见这不是动物中的个例。
实际上,动物中的食子行为很常见,我们接触比较多的仓鼠、猫、兔子、鱼等动物都经常能观察到这样的现象,这似乎和生命的本质很矛盾。
如果动物都想传承自己的基因,为何又要吃掉自己的孩子呢?
为了了解动物食子现象,科学家做了一个仓鼠实验。
科学家观察发现,如果仓鼠一胎数量达到8~9只,一旦放任不管,没过几天就会少两只。如果往刚生出8~9只幼崽的窝里放两只幼崽,过几天就会少4只。如果从一胎8~9只幼崽的窝里拿走两只,结果发现仓鼠妈妈一只也不吃了。
仓鼠吃下自己的幼崽就是为了控制幼崽数量,保证留下的幼崽能够茁壮成长,将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换句话说:仓鼠食子是为了更好的繁衍。
蜥蜴、鸟类、蛇类、鱼类都会因为某些因素吃下自己的卵。长尾南蜥最为突出,当长尾南蜥处于危机时刻就会立刻吃掉自己所有的卵。与其被其他动物吃,不如自己吃。
這些卵本就是从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吃掉它们可以更好的准备下一轮繁衍。
这种规则非常残酷,但在动物世界没有情感可言,只有讲究繁衍的效益。
(摘自《天下奇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