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构建思路
2021-11-16朱卫琴
朱卫琴
核心素养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要求项目,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助于强化知识的学习前景。在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日益深化的大背景之下,教师为了能够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围绕英语授课模式加以优化,通过加强初中英语与核心素养教育思想的整合,初中英语课堂被赋予更多的生机与活力。在探索初中英语课堂优化路径的进程中,教师逐渐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效果。
一、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深化初中英语能力培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被广大英语教师所重视,互联网大背景带来了现代化教育技术,初中英语课堂上的能力培养得益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深化改革。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将英语作为一门强调个人能力的工具学科,为了能够提升英语教学质量,教师强调在更好的教学氛围中加深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点的理解。为了让学生学好词汇、句型、语法等知识点,需要教师在利用黑板和教科书之余,加入更多颠覆性的教学技术。掌握英语是思维能力提升的过程,学生灵活地使用语法知识、词汇知识来提升个人口语和听力水平,是对于多学科、多教育领域的良好结合,也是教师改善原有教学方法、推陈出新、打破常规、为学生提供立体化教学的尝试。初中英语教学中涉及大量的知识点,随着科技因素的不断发展,不仅教师在课堂上展现英语知识点的方式发生了改变,而且学生验证个人听、说、读、写能力的方法也越来越新颖。培养学生的英语掌握能力,深化初中英语教学进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利用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在初中英语学习的关键环节加入多媒体技术创设的教学情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初中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培养。
例如,在教学Unit 6 Food and lifestyle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不同食物和饮食品味、生活习惯的关系,深化初中生对英语学习氛围的理解。
二、精心设计初中英语教学环节,有效进行课堂提问
在初中英语课堂上加入问题情景,能够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多元化思考。《教育改革实施纲要》中规定了初中英语思维品质提升的重要任务,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背景,提升初中英语思维品质使初中生的思维更加具有灵活性,能够快速整合分散的学习资源,促进个人良好思维品质的发展。在现代课堂教学环节中,课堂提问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教师而言,学生的回答能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也能够快速甄别有效的课堂问题。教师和学生都会在课堂上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加以思考,教师需要做的是精心设计初中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并且在每个环节内都设计一些能够引导学生快速思考的问题。这些提问既可以在课堂的初始阶段进行,也可以在课中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作为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教师发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就应该快速向学生提问。高效率的初中英语课堂应当以主体问题线索为引导,加入同类别的推进性问题。初中英语提问的方式有很多,每个不同的提问方式均能成为学生学习积极性得以调动的基础,也能作为构建高效课堂的线索,学生甚至会根据教师的一些深度提问在课后进行探讨,从而实现创新,进一步就知识的延伸和新知识结构加以思索。
例如, Unit 4 A good read.的教学目标是To be able to identify different types of reads,教师精心设计不同的教学环节,利用课堂提问,帮助学生形成阅读习惯。
三、借助小组合作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社会在不断进步,人们对于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局限于具体知识,学生学习初中英语知识之后,最终将把这些知识应用在社会实践环节之内,正因如此,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一定要体现团队合作意识以及生活实践理念。在初中英语课堂上,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构建高效率的初中英语课堂,最应该采取的措施就是利用初中英语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将同一个班级内的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采用“异质化”的小组分配原则,实现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的效果。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初中英语课堂学习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需要注意的是,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模式需要有实效性,而不是在每堂课上采用单一模式的简单合作。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最能够激发初中生的竞争意识,为更好地实现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和学生要积极投身到英语教育的课堂教学中。
例如,在教学Unit 2 Colors时,教师借助颜色展开丰富的联想,要求每个小组选出自己喜欢的颜色组,并列举该颜色组与生活实践的密切联系,并渗透个人行为习惯和爱国主义情操的学习内容,使英语课堂教学内容变得更为丰富。
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当下初中英语教育的重点,為了能够让学生的英语思维更加完善,教师和学生应积极配合,结合多种教学方式,实现英语课堂的高速运转。通过分析学生的英语学习进程,将会为初中英语教学提供更多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