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没行气止痛汤辅治带状疱疹急性期临床观察
2021-11-16王芳
王 芳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中医院皮肤科,四川 成都 611130)
带状疱疹是一种皮肤上出现簇集水疱,多呈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1]。该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初次或原发感染为水痘,多见于儿童;再次或继发感染即带状疱疹,多见于成人[2]。表现为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皮肤上出现红斑、水疱或丘疱疹,累累如串珠,排列成带状,局部刺痛或淋巴结肿大。好发于成人,老年人病情尤重。皮损的表现多种多样,与患者机体抵抗力差异有关。本病多发于胸胁部,故又名缠腰火丹,亦称为火带疮、蛇丹、蜘蛛疮。我院皮肤科自拟乳没行气止痛汤辅治带状疱疹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60例,均为2019年5月至2020年9月我院皮肤科就诊的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男18例,女12例;急性期中医辨证分型:其中辨证为肝经郁热型有18例,脾虚湿蕴型有12例;年龄18~70岁,平均(58.0±8.2)岁;病程1~5天,平均(3.0±1.4)天。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18~72岁,平均(60.0±8.2)岁;病程1~5天,平均为(3.0±1.5)天。两组年龄、病程、性别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西医诊断标准:按照《皮肤性病学》[3]中有关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拟定。典型为红斑、水疱或丘疱疹,累累如串珠,排列成带状,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区出现,局部刺痛或淋巴结肿大。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颅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特殊类型的有眼带状疱疹;耳带状疱疹;播散性带状疱疹。
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医外科学》[4]中有关带状疱疹的急性期辨证标准,急性期主要分为两个证型。①肝经郁热型:皮损鲜红,灼热刺痛,疱壁紧张,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大便干燥或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②脾虚湿蕴型:皮损色淡,疼痛不显,疱壁松弛,口不渴,食少腹胀,大便时溏,舌淡或正常,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滑。
纳入标准:①符合带状疱疹急性期诊断标准[5];②发病病后首诊于我院,且病程不超过7天。
排除标准: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②妊娠期妇女;③精神病或严重脑部疾病不能配合治疗;④既往有多种药物过敏史。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盐酸伐昔洛韦颗粒(四川明欣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H20010451)0.3g,口服,每日2次,用药10天;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兆科药业有限公司,批号S20010054)外用,每日4次,用药10天。
试验组加用乳没行气止痛汤加减治疗。药用乳香15g,没药15g,延胡索15g,郁金12g,川芎10g,当归10g,赤芍10g,板蓝根15g,马齿苋15g,甘草6g。肝经郁热加柴胡15g,黄芩10g,栀子10g;脾虚湿蕴加茯苓15g,白术20g,太子参15g,萆薢10g。每日1剂,水煎,分3次饭后30min服用,每次150mL,用药10天。
3 观察指标
VAS评分标准[6]。0分:无痛;0~3分:有轻微的疼痛,处于能忍受状态;4~6分:疼痛并影响睡眠,勉强能忍受;7~10分:疼痛逐渐加强并且对食欲及睡眠有严重影响。
后遗神经痛:治疗10天后疼痛未愈者继续口服中药及营养神经治疗并门诊随访。所有患者在治疗第30天进行随访。记录出现后遗神经痛情况。
4 疗效标准
参照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拟定标准。疗效指数=(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痊愈:皮疹完全消退或结痂和疼痛完全消失,疗效为100%。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局部疼痛明显减轻,疗效指数大于等于60%。有效:皮疹部分消退,局部疼痛减轻;疗效指数30%~60%。无效:皮损小部分消退,局部疼痛无明显减轻,疗效指数小于30%。
5 治疗结果
两组皮疹消退时间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皮疹消退时间比较 (d,±s)
表1 两组皮疹消退时间比较 (d,±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 止疱时间 结痂时间试验组 30 2.25±0.52△ 3.84±0.84△对照组 30 3.91±0.65 5.63±0.12
两组疼痛指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疼痛指标比较 (分,±s)
表2 两组疼痛指标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第3天 治疗第5天 治疗第7天 治疗第10天试验组 30 5.12±2.18 4.23±2.4 3.69±2.12*△ 2.62±1.89*△ 1.72±1.57*△对照组 30 4.92±3.12 4.46±3.1 4.21±2.93 3.72±2.68*3.02±2.13*
两组疼痛疗效比较。试验组痊愈18例(60%),显效6例(20%),有效3例(10%),总有效27例(90.0%);对照组痊愈12例(40%),显效7例(17%),有效3例(10%),总有效22例(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两组后遗神经痛比较。试验组无发生后遗神经痛,对照组有3例发生后遗神经痛。
6 体 会
治疗带状疱疹初期以抗病毒为主的同时首先要积极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气机郁滞为带状疱疹初期疼痛的主要病机,气机升降正常,阴阳调和,气血则通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滞血瘀则脉络不通或通而不畅,不通则痛。治疗时根据疼痛性质结合舌脉以行气化瘀为治则,选用乳没行气止痛汤加减。乳香与没药配伍为君。出自《证治准绳》乳香止痛散,治疗疮肿疼痛。乳香善透窍以理气,没药善化瘀以理血。二药并用为宣通脏腑,疏通经络之要药。川芎味辛、性温,主寒痹痉挛缓急,金疮。李时珍说川芎为血中气药。当归,味甘,温,主诸恶疮疡、金疮[8]。《滇南本草》记载“赤芍味酸,微辛,性微寒,主泻脾火,降气行血,破瘀血,散血块,止腹痛,散血热,攻痈疽,治疗癞疮。”李时珍亦言赤芍药散邪能行血中瘀滞。三药相配为臣,取四物汤之意,方中去熟地变白芍为赤芍注重调血中血滞,与艾儒隶老先生倡导“带状疱疹活血化瘀不宜迟”观点相符。板蓝根解诸毒恶疮,散毒去火。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马齿苋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及流感病毒、虫媒病毒、腮腺病毒均有抑制作用,可增强免疫功能,有明显的解热效果。马齿苋可治血热毒盛,痈肿疮疡,丹毒肿痛。两药相配符合带状疱疹急性期热毒夹湿产生的丘疹、水疱,痛如火疗的病证特点,为佐。甘草清热解毒并调和诸药为使。临床应用时遵循“气实不宜滞,气虚不宜破;血实不宜涩,血虚不宜泄”的治疗原则。将带状疱疹急性期分为肝经郁热型,治疗以基础方加柴胡15g,黄芩10g,栀子10g以疏肝郁清肝热;脾虚湿蕴者基础方加茯苓15g,白术20g,太子参15g,萆薢10g以健脾除湿。根据患者气血阴阳、邪正盛衰的不同情况辨证加减,疗效颇佳。
乳没行气止痛汤加减辅治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疗效较好,无不良反应,并能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