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的营养支持对ICU危重症老年患者肠道功能及耐受性的影响①

2021-11-16苏玉锋何项羽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耐受性危重症住院

苏玉锋,何项羽,史 敏

(1.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重症监护室,河南 安阳 455000;2.鹤壁市中医院,河南 鹤壁 458030)

近年来,随着当今社会经济和生活方式的变化ICU病房收治的患者大幅度增长,其中老年患者受车祸、跌伤等外界危险因素影响,还受自身基础疾病及身体素质影响,及院内感染等因素,使老年危重症患者生存率降低;又因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基础代谢率低,在严重应激状态下患者机体分解代谢能力显著超过合成代谢,各项营养指标急剧下降,进而严重影响临床治疗和疾病转归[1]。肠内营养是经管饲或口等途径对ICU危重症患者进行营养补充,是确保其机体运行的关键环节;但在给予肠道营养时老年患者出现胃动力紊乱,造成其发生腹胀、呕吐等不耐受症状[2]。基于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给予营养支持,是对不同病情的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模式和耐受性评估,可为患者制定良好的营养支持方案,提高患者预后疗效和生活质量[3]。本文旨在观察基于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的营养支持应用于ICU危重症老年患者的预后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07~2020-10收治的121例ICU危重症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0例,男39例,女21例,年龄60~78岁,平均(69.02±4.18)岁;昏迷时间2~8d,平均(5.01±1.08)d;病症类型:脑出血9例,呼吸衰竭7例,恶性肿瘤19例,气管切开25例。观察组61例,男38例,女23例,年龄61~79岁,平均(70.00±4.21)岁;昏迷时间3~9d,平均(6.02±1.07)d;病症类型:脑出血8例,呼吸衰竭8例,恶性肿瘤21例,气管切开24例。纳入标准:患者生命体征均符合危重症,入ICU前未出现营养不良症状,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有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慢性终末期器官衰竭,有胃肠切除术病史。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支持,进行胃肠减压、静脉补液等干预措施,术后24h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插鼻胃管,开放胃肠道,如胃内无残留物,可饮少量温开水,1~2h后患者未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可输注短肽型肠内营养混凝液,根据胃肠状况调整进食速度,直到患者正常进食。

观察组:实施基于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给予营养支持,建立内营养耐受性评估管理小组,选取1名正、副主任医师,1名护士长,责任护士2名,营养师1名。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表见表1,其中包括腹痛、腹胀、腹泻、恶心呕吐、肠鸣音、误吸内容。责任护士每6h评估一次,根据患者耐受性不同情况,进行调整干预措施见表2。两组均干预2周。

表1 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

表2 肠内营养耐受性干预措施

1.3 观察指标

(1)死亡脱落:记录两组死亡脱落病例数。(2)营养状态:干预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3mL置于促凝管内,以35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清,采用溴甲酚绿法检测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前白蛋白(PA)水平。(3)肠道功能:干预前后抽取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水平。(4)ICU住院时间:记录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5)耐受性及不良反应: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发生腹胀、腹泻、恶心呕吐、误吸、胃潴留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患者每天≥3次水样便,为腹泻;如患者出现腹部隆起,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肛门未排气为腹胀;胃内容物从口腔溢出伴恶心,为恶心、呕吐症状。耐受百分率=(总例数-不耐受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死亡脱落

两组均无死亡脱落病例。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营养状态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营养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ALB、TRF、PA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营养状态对比

2.3 两组患者肠道功能、住院时间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肠道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D-乳酸、DAO、ICU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肠道功能、住院时间对比

2.4 两组患者耐受性及不良反应对比

观察组发生腹胀2例,腹泻1例,恶心呕吐1例,误吸0例,胃潴留1例,其耐受百分率为91.80%;对照组发生腹胀6例,腹泻4例,恶心呕吐3例,误吸2例,胃潴留4例,其耐受百分率为68.33%;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χ2=10.4787,P<0.05)。

3 讨论

ICU危重症患者由于机体常处于应激高代谢状态,组织细胞耗氧量不断增加,造成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和丢失,引发肠道通透性提高,肠道细菌裂解和易位,进而释放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进而导致疾病恶化[4]。目前临床上对危重症患者营养情况重视程度不足,使患者出现免疫能力降低现象,促使患者在原发疾病在基本控制情况下,却因肝脏功能出现衰退或难以尽快恢复现象,最终导致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在伴有器官衰竭时出现营养不良的风险可达25%~70%,进而威胁患者生命安全[5]。给予患者计划性、系统行、连续性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满足ICU危重症患者营养需求,减轻其肠道功能障碍,有效动态管理病情变化情况,因此临床上采用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标准给予营养支持对危重症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ICU危重症患者在经受创伤、感染后会出现营养失调、代谢紊乱、器官功能衰竭等症状,直接影响疾病治愈和后期恢复,甚至增大患者死亡率。实施常规肠内营养,可提高患者肠道黏膜血液循环,减少肠道菌群易位,减低缺血缺氧再灌注损伤,保护胃肠黏膜功能和结构完整性,可修复ICU危重症患者营养物质的快速丢失而大量补充营养,进而减低与营养不良相关并发症及免疫反应;同时肠内营养可促进肝脏、胰腺消化液分泌,减低胆汁淤积等症状,有助于维持其他脏器功能,促进患者病情转归[6]。给予ICU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可修复胃肠道黏膜,纠正机体负氮平衡,改善营养状态,但在营养剂输注过程中因营养剂选择、输注速度、时间、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产生一系列不良症状;有研究指出[7],40%~60%的患者因无法耐受肠内营养而被迫停止营养支持,即使暂停营养支持,患者肠道仍处于消耗及过度饱和状态,严重影响营养物质补充和消化,进而加重不良反应,使病情恶化。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ALB、TRF、PA、D-乳酸、DAO、ICU住院时间、耐受率均优于对照组,提示经基于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的营养支持对ICU危重症患者干预,可有效改善营养状态,缩短住院时间,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提升肠道耐受性。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是通过对肠内营养耐受评估表加以改进,将腹痛、腹泻、呕吐、误吸、肠鸣音等内容作为危重症患者出现不耐受症状的依据,并根据上述症状做出与之对应的护理措施,处理方式包含控制胃动力药物服用、营养剂输注速度、提高评估效率等,在发生不耐受临床症状时给予与之相对应的分级措施,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促进患者对营养物质吸收,提高患者耐受程度[8]。在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医护工作人员密切合作,根据患者病情不同给予目标性个体化的管理模式,对急重症患者持续准确的评估,对肠内营养剂输注速度做相适应调整,实现该治疗方案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降低蛋白质和热量的消耗,有效改善患者营养水平[9]。根据患者不耐受症状更换营养剂,短肽类营养剂可在患者肠道内迅速分解,为小肠黏膜细胞提供充足能量,促进胃肠黏膜功能恢复;其还可阻滞由于肠道不耐受症状而影响各器官组织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间接提升了患者自身免疫功能,促进病情恢复,进而缩短ICU住院时间[10]。本研究尚存不足之处,样本纳入量较少,单中心试验存在潜在偏倚,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实施时间较短,后续应扩大样本量、高质量多中心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论证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基于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的营养支持通过分级管理和系统化护理对ICU危重症老年患者干预,可改善肠道功能、营养状态,缩短ICU住院时间,提高肠内营养耐受性。

猜你喜欢

耐受性危重症住院
危重症患者镇静镇痛标准化护理实施效果研究
住院病案首页ICD编码质量在DRG付费中的应用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黄鳝对常用消毒药物的耐受性反应研究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护理干预对ICU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影响的探讨
小儿胃镜检查时耐受性与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全程护理在112例ICU危重症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应用
踏莎行 住院感作